诗文 | 抒情类·化成式:化虚为实(二)的宋词赏析 |
释义 | 抒情类·化成式:化虚为实(二)的宋词赏析抒情类·化成式:化虚为实(二)的宋词赏析 【依据】化虚为实格: 此格复可分为二项: ……乙、对意想之境界,出之以写实之笔调、一若确有其事者。(《詹安泰词学论稿》第七章《论修辞》) 【词例】 渔 家 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止,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析】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多数要陷入现实与理想的永恒的矛盾漩涡中。儒家的道统教育,使他们积极入世,试图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光宗耀祖。龌龊的朝廷和社会,又使他们备受折磨,屡遭打击,心灰意冷。他们永远在现实与理想的间缝里挣扎生存。当他们仕途失意,理想破灭时,常常转借诗词发泄苦闷。或描绘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破阵子》)的宏图大展。踌躇满志,或描写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明月”(朱敦儒 《好事近》)的超众拔俗、潇洒自在。凡此种种描写,多数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而只是文人的一种理想化。他们往往化虚为实,对此等意想的境界,做栩栩如生的描述,使他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虚实莫辨。宋词中多隐逸避世环境的虚拟,少政治抱负施展的设想。李清照此词堪称独辟蹊径。 李清照是位有较强叛逆性格的才华超人的女子。在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她必然要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内心苦闷抑郁。此词就是不甘心受压抑、欲求自我振作的一次呐喊。这呐喊声不容于现实,词人便借梦境抒写,词之开篇乃梦境中所见天上之景象; 银河波涛滚滚、千帆竞驰、壮阔雄美,浑茫无际。这一切似乎都是观人间江海的壮景,然结合 “晓雾”、“星河”,便虚虚实实,恍惚迷蒙。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此联设置了一个悬念,下句才解释描述的一切乃 “梦魂归帝所”时的经历。词人自视甚高,以己为天上人物,故用一 “归”字,难怪她对天上景物如此熟悉,在人间如此落落寡合。天国是美丽的,那里有慈祥善良、关心民瘼的天帝,他 “殷勤”地问讯着词人归去的处所,他当然能耐心地倾听词人痛苦的诉说。天帝饱含温情的问语,寄寓着词人无限美好的理想。这与人间置民众死活不顾、畏敌如虎狼、只知一味逃跑的皇帝截然不同。词人化虚为实,如身临其境似的详细、真实的描述,就突出了天上人间的强烈对比效果。下阕皆词人与天帝的问答话语。词人倾吐 “路长”与 “日暮”的苦恼。南渡后,词人已由中年渐入老年,却连遭国破、家亡、夫死、无子等系列打击,被诬被盗,屡受欺凌。晚景孤苦无依。寂寞凄凉。漫漫无际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使人产生了畏惧感。所以,她嗟叹临近黄昏,不知是否还有路可走。她空有一身才华、毕生奋力挣扎,却遭逢不幸。封建专制社会,不许女性的才华有任何表现机会。“学诗漫有惊人句”也是对现实压抑的抗争的呼喊声。结尾三句是天帝的答语。他听完词人的诉苦,便鼓励她不要心灰意冷、失去信心,应似凭借九万里风徙运的鲲鹏,施展宏图,大有作为。“三山”,是传闻中仙人的居所,也是天帝为词人指明的归处。词人不是一个闺阁所能牢笼的女子,南渡后更是关心国家命运,渴望“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借天帝之口自勉,是对现实的又一次抗争。整首词皆为虚拟,一经写实之笔出之,便觉生动感人,虚处皆实。 南渡后,许多文人都用此修辞格,借梦境诉说苦闷、抒发壮志。陆游以“记梦”著称。在梦中,他虚拟“铁骑无声望似水”(《夜游宫》)的大军北伐宏伟壮阔的场面。失意后,便“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好事近》),神游山水。此化虚为实法,不仅限于记梦或神游,有时通篇写实,中间掺以此法,妙趣横生。如“貌掩巫山色,才过濯锦波。阿谁提笔上银河,月里写嫦娥?”(毛文锡《巫山一段云》)读者就此可以联想这位女子的国色天香。“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辛弃疾《菩萨蛮》)连绵的青山,都化成冲锋陷阵的铁骑。凡此种种,立足现实,意想天外。或夸张烘托,或直抒其情,皆得出人意表的效果,所谓“情事跃然纸上,虚处皆实矣。”(《詹安泰词学论稿》)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