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D4动词的意动用法 |
释义 | D4动词的意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动词谓语如果对于宾语含有“认为它(他)怎么样”,“把它(他)当作……”的意思,就属于意动用法。由于意动词译成现代汉语时,其基本格式为“以……为……”(“认为……是……”、“把……当作……”),所以人们又称它为“以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基本结构方式可用如下的公式来概括: 动+宾=(以)+宾+(为)+动。 例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天下”,就是“以天下为小”,即“认为天下变小了”。 动词活用为意动词之例: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廉颇蔺相如列传》 羞(之):以之为羞,即“认为这是羞辱”。 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羞之=以之为羞。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耻师=以从师为耻,即“认为跟从老师学习是可耻的”。 而耻学于师。《师说》 耻学于师=以学于师为耻,即“认为向老师学习是可耻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不耻相师=不以相师为耻,即“不认为互相学习是可耻的”。 意动用法同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主观的认识,而后者是客观的变化。例如“幕天席地”,只是主观上把天看成帐幕把地看成席子,其实天并不是帐幕,地也不是席子,所以这里的“幕”和“席”是意动用法。而“破釜沉舟”则是使客观事物起了变化,把锅砸破了,把船凿沉了,所以这里的“破”和“沉”是使动用法。 字数:574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