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所罗门断案
释义

所罗门断案

《旧约·列王纪上》第3章


所罗门王上基遍去献祭,因为在那里有极大的丘坛。他在那坛上献上一千牺牲作燔祭。在基遍夜间梦中,耶和华向所罗门显现,对他说: “你愿我赐你什么?你可以求。”所罗门说: “你仆人我父亲大卫,用诚实、公义、正直的心,行在你面前,你就向他大施恩典。又为他存留大恩,赐他一个儿子坐在他的位上,正如今日一样。耶和华我的上帝啊,如今你使仆人接续我父亲大卫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应当怎样出入。仆人住在你所拣选的民中,这民多得不可胜数。所以求你赐我智慧,可以判断你的民,能辨别是非。不然,谁能判断这众多的民呢?
所罗门因为求这事,就蒙主喜悦。上帝对他说:“你既然求这事,不为自己求寿、求富,也不求灭绝你仇敌的性命,单求智慧可以听讼,我就应允你所求的,赐你聪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没有像你的,在你以后也没有像你的。你没有求的我也赐给你,就是富足、尊荣,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没有一个能比你的。你若效法你父亲大卫,遵行我的道,谨守我的律例、诫命,我必使你长寿。”所罗门醒了,不料是个梦,他就回到耶路撒冷,站在耶和华的约柜前,献燔祭和平安祭,又为他众臣仆设摆筵席。
一日,有两个妓女来,站在王面前。一个说:“我主啊!我和这妇人同住一房,他在房中的时候,我生了一个男孩。我生孩子后第三日,这妇人也生了孩子。我们是同住的,除了我们二人之外,房中再没有别人。夜间这妇人睡着的时候,压死了她的孩子。她半夜起来,趁我睡着,从我旁边把我的孩子抱去,放在她的怀里,将她的死孩子放在我怀里。天要亮的时候,我起来要给我的孩子吃奶,不料孩子死了。及至天亮,我细细地察看,不是我所生的孩子。”那妇人说:“不然,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你的。”这妇人说:“不然!死孩子是你的,活孩子是我的。”她们在王面前如此争论。
王说: “这妇人说: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你的。那妇人说:不然,死孩子是你的,活孩子是我的。”就吩咐说:“拿刀来。”有人把刀拿来。王说:“将活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那妇人,一半给这妇人。”活孩子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心里急痛,就说:“求我主将活孩子给那妇人吧,万不可杀他。那妇人说: “这孩子也不归我,也不归你,把他劈了吧。”王说:“将活孩子给这妇人,万不可杀他,这妇人实在是他的母亲。”以色列众人听见王这样判断,就都敬畏他,因为见他心里有上帝的智慧,能以断案。


所罗门,原意为 “平安的”“和平的”。他在位40年 (据考证为公元前972~前932年),不曾打过大仗,却把一个宗族制的穷国家变成一个经济上和军事上统一强大的国家。所罗门治国有方,他仿效埃及、腓尼基和叙利亚等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体制,招贤纳谏,赏罚分明,因而大得人心。在对外关系上,他同埃及法老联姻,争取到强大的外援; 同希兰国王合作,取得大量物资。他通过通商贸易,签订和约等手段,与周围国家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同时,他大力破除以色列人轻视骑兵的偏见,建立了由14000乘战车组成的强大骑兵部队,并在国境周围遍筑堡垒,为耶路撒冷建筑高墙,军事力量大为加强。在所罗门时代,以色列国家既无外患,又无内忧,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呈现一片太平盛世景象,这一时期是犹太民族的“黄金时期”。据《旧约 ·列王纪上》记载: “犹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边的沙子那样多,都吃喝快乐。所罗门统管诸国,从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边界。所罗门在世的日子,这些国都进贡服事他。所罗门每日所用的食物、细面30歌珥,粗面60歌珥,肥牛10只,草场的牛20只,羊100只,还有鹿、羚羊、麅子并肥禽。所罗门管理大河两边的诸王,以及从提弗萨直到迦萨的全地,四境尽都平安。所罗门在世的日子,从但城到别士巴的犹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安然居住……”
在此国力强盛的基础上,犹太教也随之兴盛起来,所罗门用7年时间,在首都耶路撒冷建造成一座规模空前的神殿,主殿长约9丈,宽约3丈,圣殿饰以金妆,耀眼夺目。他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历时20年。这样便使所罗门声威大震,四方来朝。所罗门的圣明贤德、富有奢华为时人口碑传颂。相传他作箴言3000句、诗歌1005首,他讲论草木,可自黎巴嫩的香柏树直到墙上长的牛膝草;他讲论飞禽走兽,昆虫水族也是无所不通。天下列王知道所罗门的聪明,却派人来听他充满学识的演讲和训导。因此所罗门被犹太人民世代奉为智慧的化身,甚至溢美为:“神所赐给所罗门极大的智慧聪明和广大的心,如同沙海不可测量。所罗门的智慧超过东方人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他的智慧,胜过万人,……他的名声传扬在四周的列国。”
在《圣经》中,所罗门的聪明智慧被说成是上帝赐给的,以此宣扬上帝的无比威力和无限智慧。其实《圣经》尤其是《旧约》是一部历史记载、民间传说、宗教诫律和神话故事的汇编,其中许多人物故事已经不完全是历史上的真人,在长期的口耳相传过程中,人民群众将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真人真事赋以传奇般的色彩,掺揉进人民群众强烈的爱憎感情,体现人民群众善良的心愿,寄托人民群众对理想社会、贤明君王和幸福生活的追求。智慧的所罗门正是后人们对历史曾经有过的所罗门王的加工和溢美,使所罗门的形象比历史上的真人更丰满更完美更高尚。但到了宗教经典整理者手中,所罗门的形象却被涂上了一层宗教的油彩,成了上帝智慧的受惠者与演示者。尽管如此,在《旧约》中,所罗门的形象仍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为世代人们所传颂。
《旧约·列王纪》中说,所罗门巩固了王位之后,便向上帝献祭。因为当时耶和华的神殿尚未落成,百姓们仍在丘坛上向上帝献祭。所罗门为表示自己对上帝的虔诚,特意列基遍那座最大最出名的丘坛,向上帝耶和华献上1000头牺牲作燔祭。献祭的仪式在许多宗教教派中都有,一般都是通过向神灵或祖先亡灵献上荤素食品,以取得保佑和赐福,在奴隶制社会和未开化民族中曾有将活人杀死以祭神灵的,如古代中美洲阿兹特克人以生人祭太阳神特兹卡特利波卡和战神威齐洛波奇特利;北美印第安人帕尼部落的少女献祭,以求谷物丰稔;在著名的《荷马史诗》特洛亚的故事中,阿伽门农为祈求顺风以便远征特洛亚,曾将自己的女儿伊菲革涅亚献祭给猎神阿耳忒弥斯,在《旧约·创世记》中以色列人的始祖亚伯拉罕就接受了上帝的考验,将自己的独生子以撒献为燔祭,结果被天使以公羊替下。
燔祭是犹太教的一种祭礼,通常是把牛羊类牲畜或飞禽屠宰后,将血洒在祭坛周围,然后用火将牺牲焚烧,后将祭物的灰烬埋掉,用此来表示对上帝的尊崇与敬畏。所罗门为感谢上帝对他的眷顾,使他坐在他父王大卫坐过的位子上,一次就用了1000只牛羊做燔祭,我们可以设想那宏大的祭祀场面:在广阔的丘坛上,横陈着上千只宰了的牛羊牲畜,并被架在早已准备好的果柴垛上。由亚伦后裔担任的祭司们着圣衣,佩胸牌,依着先人规定的祭仪,先将祭物的血抹在祭坛的四角,再将血洒在祭坛的周围,暗红的血浸透了祭坛四周的土地。时间一到,燃起火来,那1000只牺牲同时焚烧起来,火光耀目,异香扑鼻,这献给上帝耶和华“馨香的火祭”,该是多么动魂惊心的壮观场面!在一个以畜牧业为重要经济的半游牧民族中,进行这样大规模的燔祭可以说是空前隆重,空前虔诚的了。
于是耶和华在所罗门的梦中显现:对他说:“你希望我赐给你什么东西,你可以向我请求。”向万能的上帝的祈求一般不外乎求权势,求财富,求健康,求长寿,求自己的顺利或敌人的衰灭。但所罗门的回答却是出人意外的,甚至是出上帝意外的。所罗门回答说,我父亲大卫,用诚实、公义、正直之心行事,你就向他大施恩典,又赐他的儿子接续为王。但我年纪幼小,处在你的挑选的多得数不清的民众当中,不知如何处事。所以求你赐给我智慧,使我可以判断你的民众,辨别是非曲直,否则如何治理好这众多的民众呢?
这话犹如石破天惊,充分显现出所罗门高瞻远瞩,深明大义的品性,颇有点 “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意味,所罗门的形象遽然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后世传颂的英明君主故事,大约也是从此得来。历史上的所罗门王尽管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君主,但他的行事却远非是体恤下民,尽心治国的。他曾用13年时间兴修宫殿,大兴土木和王宫,享乐的全部重担都落到了迦南民众身上。每年有20万人被送往黎巴嫩森林、约旦河岸作苦工,这种奴隶劳动情况和埃及法老建造金字塔毫无二致,而当时整个以色列和犹太居民中男丁人口仅为20万,可见服劳役的人是太多了。挥金如土穷奢极侈使所罗门被迫用边境的20个城池作抵押,来补偿他借推罗国王希兰的120塔兰金子。但是在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中,年轻的所罗门不为自己求福,单求智慧,这深深地铭刻在人们心中,世代传为佳话,把它奉为人类最优秀的美德之一。
在《圣经》里,上帝也为所罗门的回答感到非常喜悦,因而结局也是出乎意料地完美:“上帝对所罗门说:“你不为自己求富、求寿,也不求灭绝你仇敌的性命,单求智慧可以为民听讼断案,判明曲直。我就答应你的要求,赐给你聪明智慧。你没有求的,我也全赐给你,使你富足、尊荣,在列王中没有一个能比上你,”而所赐给的智慧是: “在你以前没有像你的,在你以后也没有像你的”,这份上帝的礼物真正是空前绝后的。
所罗门求智慧这段故事,还包含着这样一个哲理:世人为自己孜孜以求的,并不一定能得到满足,但如果你追求的目标正确,合乎正义和道德,反而会有幸降临。
所罗门智断疑案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一则故事,同时也是 《圣经》 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文字并不长,但写景状情,绘声绘色;刻画人物,惟妙惟肖; 故事首尾完整,条缕清晰,悬念起得突兀,结尾收得圆满。煞是一篇小小说,又如一出轻喜剧。
这故事是说两个妇女一道站在所罗门王面前,又哭又叫,闹得难解难分、不可开交。一个说: “她把自己的孩子压死了。她就乘我睡熟之机,半夜起来,用死孩子换走了我身边的孩子。” 另一个妇女立即反驳: “不对,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你的!”他们在所罗门面前互相指责,争论不休。
在这各执一词,真假莫辨的情况下,所罗门显示出超人的智慧,他令人取过大刀来,欲将孩子劈成两半,分给两个妇人,这样一种处理方法大大出于人的意料之外,令人闻之动容。活孩子的母亲大惊失色,她不忍骨肉惨遭横祸,忙说: “把这个孩子给她吧,我情愿不要,千万不可杀他!”母子深情跃然纸上,这正是母爱的伟大之处。而另一个妇人却说: “这孩子也不归我,也不归你,劈就劈了吧!”冷漠之态呼之欲出。这两种对待孩子截然不同的反应,昭示了她们的真实感情,所罗门设下的这一疑阵,成为判别真伪的试金石。这样一来,谁是孩子的真正母亲,已真象大白于大庭广众,于是所罗门将活孩子判给了哀求保留孩子活命的妇人。以色列人听见所罗门断案如此圣明,有着神的智慧,便都对他肃然起敬,“所罗门智断疑案”成为文学家、艺术家创作的题材,“所罗门的智慧”也成了西方世界流行的成语。
我国元代作家李行道 (一作行甫) 曾作杂剧 《包待制智赚灰阑记》是以包拯为主人公的公案剧,大致剧情是: 马均卿娶张海棠为妾,生有一子。马员外死后,他的妻子和赵令史同谋,为争产业诬告海棠害死丈夫,并强夺海棠之子。张海棠屈打成招,解送开封府治罪,得诉冤情,并申明孩子是她的。府尹包待制巧设一计,在地上用石灰画了一阑,命二妇拽孩子出阑外,拽得出的,便是真母。海棠不忍心伤害儿子,两次拽不出。于是包待制知海棠必为这孩子的真母,遂申雪张海棠,将孩子判归海棠。
郑振铎先生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说:“这故事与《旧约圣经》中,所罗门判断二妇争孩的故事十分相类。也许此剧的题材原是受有外来故事的影响的吧。”
但在世界各国各民族中,类似的断案故事是广泛存在的,如俄国有一出名剧就名为《高加索灰阑记》。这或许有文化交流影响的因素,都也无法排除是各民族传统中各自智慧的结晶。试看中国的《灰阑记》与《所罗门断案》相比,除在巧设奇计,制造悬念,判明真伪的过程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外,《灰阑记》的情节显然大大地扩展和丰富了,情节更为曲折,人物更为众多,故事性更强,艺术性更高了。即使在相同的情节中,所罗门处于君临天下的王位上,掌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因此他可以以刀劈孩子相恐吓,来试探真正的生母,而包拯只是开封府府尹,无法以生杀性命来威胁,只得设灰阑拽孩子来观察——这也很符合此景此情下的实际情况。所以说尽管两者之间有不少相通之处,都歌颂了智慧过人的理想法官,但中国《灰阑记》其独特的创作仍是大大有别于,甚至是大大超过于“所罗门断案”故事的。
但也应承认,从《列王纪》成书时间来看,所罗门断案的传说记载无疑是属于最早之列。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