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氣風雲倏如昨,歲月春秋屢回薄。”詩句出處:《疇昔篇》;是唐朝詩人駱賓王的作品。
少年重英俠,弱歲賤衣冠。既托寰中賞,方承膝下歡。 遨遊灞水曲,風月洛城端。且知無玉饌,誰肯逐金丸。 金丸玉饌盛繁華,自言輕侮季倫傢。五霸爭馳千裡馬, 三條競騖七香車。掩映飛軒乘落照,參差步障引朝霞。 池中舊水如懸鏡,屋裡新妝不讓花。意氣風雲倏如昨, 歲月春秋屢回薄。上苑頻經柳絮飛,中園幾見梅花落。 當時門客今何在,疇昔交朋已疏索。莫教憔悴損容儀, 會得高秋雲霧廓。淹留坐帝鄉,無事積炎涼。 一朝披短褐,六載奉長廊。賦文慚昔馬,執戟嘆前揚。 揮戈出武帳,荷筆入文昌。文昌隱隱皇城裡, 由來奕奕多才子。潘陸詞鋒駱驛飛,張曹翰苑縱橫起。 卿相未曾識,王侯寧見擬。垂釣甘成白首翁, 負薪何處逢知己。判將運命賦窮通,從來奇舛任西東。 不應永棄同芻狗,且復飄颻類轉蓬。容鬢年年異, 春華歲歲同。榮親未盡禮,徇主欲申功。 脂車秣馬辭鄉國,縈轡西南使邛僰。玉壘銅梁不易攀, 地角天涯眇難測。鶯囀蟬吟有悲望,鴻來雁度無音息。 陽關積霧萬裡昏,劍閣連山千種色。蜀路何悠悠, 岷峰阻且修。回腸隨九折,迸淚連雙流。寒光千裡暮, 露氣二江秋。長途看束馬,平水且沉牛。 華陽舊地標神制,石鏡蛾眉真秀麗。諸葛才雄已號龍, 公孫躍馬輕稱帝。五丁卓犖多奇力,四士英靈富文藝。 雲氣橫開八陣形,橋形遙分七星勢。川平煙霧開, 遊戲錦城隈。墉高龜望出,水凈雁文回。尋姝入酒肆, 訪客上琴臺。不識金貂重,偏惜玉山頹。 他鄉冉冉消年月,帝裡沈沈限城闕。不見猿聲助客啼, 唯聞旅思將花發。我傢迢遞關山裡,關山迢遞不可越。 故園梅柳尚馀春,來時勿使芳菲歇。解鞅欲言歸, 執袂愴多違。北梁俱握手,南浦共沾衣。別情傷去蓋, 離念惜徂輝。知音何所托,木落雁南飛。回來望平陸, 春來酒應熟。相將菌閣臥青溪,且用藤杯泛黃菊。 十年不調為貧賤,百日屢遷隨倚伏。隻為須求負郭田, 使我再幹州縣祿。百年鬱鬱少騰遷,萬裡遙遙入鏡川。 涘江拂潮沖白日,淮海長波接遠天。 叢竹凝朝露,孤山起暝煙。賴有邊城月,常伴客旌懸。 東南美箭稱吳會,名都隱軫三江外。塗山執玉應昌期, 曲水開襟重文會。仙鏑流音鳴鶴嶺,寶劍分輝落蛟瀨。 未看白馬對蘆芻,且覺浮雲似車蓋。江南節序多, 文酒屢經過。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舟移疑入鏡, 棹舉若乘波。風光無限極,歸楫礙池荷。 眺聽煙霞正流眄,即從王事歸艫轉。芝田花月屢裴回, 金谷佳期重遊衍。登高北望嗤梁叟,憑軾西征想潘掾。 峰開華嶽聳疑蓮,水激龍門急如箭。人事謝光陰, 俄遭霜露侵。偷存七尺影,分沒九泉深。窮途行泣玉, 憤路未藏金。茹荼空有嘆,懷橘獨傷心。 年來歲去成銷鑠,懷抱心期漸寥落。掛冠裂冕已辭榮, 南畝東皋事耕鑿。賓階客院常疏散,蓬徑柴扉終寂寞。 自有林泉堪隱棲,何必山中事丘壑。我住青門外, 傢臨素滻濱。遙瞻丹鳳闕,斜望黑龍津。荒衢通獵騎, 窮巷抵樵輪。時有桃源客,來訪竹林人。 昨夜琴聲奏悲調,旭旦含顰不成笑。果乘驄馬發囂書, 復道郎官稟綸誥。冶長非罪曾縲紲,長孺然灰也經溺。 高門有閱不圖封,峻筆無聞斂敷妙。適離京兆謗, 還從禦史彈。炎威資夏景,平曲況秋翰。畫地終難入, 書空自不安。吹毛未可待,搖尾且求餐。 丈夫坎壈多愁疾,契闊迍邅盡今日。慎罰寧憑兩造辭, 嚴科直掛三章律。鄒衍銜悲系燕獄,李斯抱怨拘秦桎。 不應白發頓成絲,直為黃沙暗如漆。紫禁終難叫, 朱門不易排。驚魂聞葉落,危魄逐輪埋。霜威遙有厲, 雪枉遂無階。含冤欲誰道,飲氣獨居懷。 忽聞驛使發關東,傳道天波萬裡通。涸鱗去轍還遊海, 幽禽釋網便翔空。舜澤堯曦方有極,讒言巧佞儻無窮。 誰能跼跡依三輔,會就商山訪四翁。
|
【註釋】:
意:
①心意;意圖。《公羊傳·隱公三年》:“此非先君之意也。”賈思勰《齊民要術序》:“蔡倫立意造紙。”又意思。劉勰《文心雕龍·鎔裁》:“善刪者字去而意留。”②懷疑。《列子 ·說符》:“人有亡鐵(fū夫)者,意其鄰之子。”(亡:丟失。鐵:斧子。)③意料。《史記·項羽本紀》:“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意者]想來大概是……。《莊子·天運》:“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想來天大概是運轉而不會自己停止吧。)④通“抑”。表示選擇。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還是”。《墨子·耕柱》:“子之義將匿耶? 意將以告人乎?”(匿:隱藏。)⑤yī(依)。通“噫”。嘆詞。《莊子·在宥》:“意! 甚矣戰,其無愧而不知恥也甚矣!”意氣:
①意志,氣概。《後漢書·吳漢傳》:“~~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②志趣,性情。杜甫《贈王二十四侍禦契四十》:“由來~~合,直取性情真。”③情誼,恩義。《玉臺新詠·皚如山上雪》:“男兒重~~,何用錢刀為。”④饋送財禮。王符《愛曰》:“非朝晡不得通,非~~不得見。”氣:
①氣;氣體。《列子·天瑞》:“虹霓也,雲霧也,風雨也,四時也,此積氣之成乎天者也。”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②空氣。《列子·天瑞》:“天積氣耳,亡(wú)處亡氣。”(亡:通“無”。)③自然界陰陽風雨等現象。《莊子·逍遙遊》:“禦六氣之辯。”(禦:掌握適應。六氣:指陰陽風雨晦明。辯:同“變”。變化。)④呼吸;氣息。《漢書·蘇建傳附蘇武》:“武氣絕,半日復息。”⑤氣味。《大戴禮記·四代》:“食為味,味為氣。”⑥氣勢;精神狀態。《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⑦古代哲學概念。指形成宇宙萬物的最基本的物質實體。《荀子·王制》:“水火有氣而無生。”⑧古代醫學指人體生存要素之一。《呂氏春秋·盡數》:“精不流則氣鬱。”風:
(一)①空氣流通的現象。《詩經·邶風·北風》:“北風其涼。”②吹風;讓風吹。《孟子·公孫醜下》:“有寒疾,不可以風。”③比喻快速如風。《資治通鑒·晉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軍到,風發相赴。”④氣勢;勢頭。《晉書·劉毅傳》:“好臧否人物,王公貴人望風憚之。”⑤教化;教育。《周書·齊煬王憲傳》:“宣風導禮。”⑥風氣;風俗。柳宗元《捕蛇者說》:“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陸遊《遊山西村》:“衣冠簡樸古風存。”⑦景象;景色。楊萬裡《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⑧風度;風格。杜甫《詠懷古跡五首》:“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⑨歌謠;民歌。《左傳·襄公十八年》:“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驟:屢次。)⑩走失;散失。《尚書·費誓》:“馬牛其風。”(11)病名。《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註引《典略》:“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臥。”(12)諷誦。嚴羽《滄浪詩話·詩辯》:“先須讀《楚辭》,朝夕諷詠,以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誡。《漢書·趙廣漢傳》:“廣漢聞之,先風告(杜)建不改,於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審。)[風騷]《詩經》的《國風》和《楚辭》的《離騷》的合稱。《宋書·謝靈運傳論》:“莫不同祖風騷。”(祖:效法。)也泛指詩文。高適《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興引風騷。”(翰:筆。)風雲:
①風力,雲氣。《史記·老子韓非傳》:“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而上天。”②喻指人的際遇。《後漢書·朱祐傳》:“咸能感會~~,奮起智勇,稱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③喻指高才卓識。李白《猛虎行》:“楚人每道張旭奇,心藏~~世莫知。”④喻指豪邁的才氣。徐陵《與李那書》:“才壯~~,火深淵海。”⑤喻指高遠的地勢。左思《吳都賦》:“徑路絕,~~通。”⑥喻指高位。潘嶽《楊荊州誄》:“奮躍淵途,跨騰~~。”⑦喻指險惡的局勢。庾信《入彭城館》:“年代殊氓俗,~~更盛衰。”雲:
①同“雲2”。②說。《論語·子罕》:“牢曰:‘子雲:吾不試,故藝。’”(牢:人名。試:見用於朝廷。藝:多才藝。)③有。《荀子 ·法行》:“其雲益乎?”④代詞。如此。《史記·汲鄭列傳》:“汲、鄭亦雲,悲夫!”(汲、鄭:指汲黯、鄭當時二人。)⑤助詞。1. 用於句首。《詩經·鄭風·風雨》:“既見君子,雲胡不喜?”2. 用於句中。《後漢書·陳龜傳》:“雖歿(mò)軀體,無所雲補。”(歿:死。補:彌補。)⑥語氣詞。用於句末,表陳述語氣。《史記·伯夷列傳》:“餘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塚雲。”[雲雲]通“蕓蕓”。眾多貌。《莊子·在宥》:“萬物雲雲。”倏:
一會兒,形容極快;急速。謝脁《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詩》:“業遙年運倏。”(業:功業。年運:歲月流駛。)如:
①順從;依照。《左傳·僖公十五年》:“唯所如之,無不如志。”李朝威《柳毅傳》:“毅如其言,遂至其宮。”②往;到……去。《漢書·燕王傳》:“田生如長安,不見(劉)澤。”③似;像;如同。《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④及;趕得上。《論語·公冶長》:“弗如也! 吾與女弗如也!”⑤奈。“如……何”,相當於“奈……何”,把……怎麼樣。《孟子·滕文公下》:“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薛居州:人名,宋臣。)《列子·湯問》:“其如土石何?”⑥介詞。相當於“於”。引進比較對象。《呂氏春秋·愛士》:“人之困窮,甚如饑渴。”⑦連詞。1. 相當於“如果”,表示假設。《詩經·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2. 相當於“和”。表示並列。《儀禮·鄉飲酒禮》:“公如大夫入。”(大夫:官名。)3. 相當於“而”。表示轉折。至於;卻。《論語·先進》:“如其禮樂,以俟君子。”4.相當於“或者”。表示選擇。《論語·先進》:“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怎。方六七十:指縱橫六七十裡。邦:諸侯封國。)⑧助詞。形容詞後綴,相當於“然”,表示“……的樣子”。《論語·鄉黨》:“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不如]也作“弗如”。比不上。岑參《石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伯禹:大禹。)歲:
①星名。即木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歲在星紀。”②年。《尚書·堯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年。”③光陰;時間;時光。元稹《遣春十首》之七:“莫倚顏似花,君看歲如水。”④年齡。崔顥《江畔老人愁》:“少年欲知老人歲,豈知今年一百五。”⑤年景;年成;收成。《鹽鐵論·力耕》:“豐年歲登,則儲積以備乏絕。”(登:莊稼豐收。)歲月:
年月,時間。沈佺期《遊少林寺》:“雁塔風霜古,龍池~~深。”月:
(一)①月球;月亮。《詩經·陳風·月出》:“月出皎兮。”②月光;月色。陶潛《歸田園居》之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③月份。一年的十二分之一。從朔至晦為一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名。)④形狀或顏色像月亮的。李賀《昌谷》:“泉樽陶宰酒,月眉謝郎妓。”⑤指婦人的月經。王建《宮詞》:“密奏君王知入月,喚人相伴洗裙裾。”⑥指婦女懷胎的月份。《詩經·大雅·生民》:“誕彌厥月,先生如達。”(誕:助詞。彌:滿。厥:其。先生:初生。達:通“羍”,小羊。)[月氏(zhī)]我國古代西域國名。 (二)ròu 同“肉”。古樂府《孤兒行》:“拔斷蒺藜腸月中,愴欲悲。”(腸:指小腿肚子。)春:
①春天,春季。《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②年;歲。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一臥東山三十春。”③生機;生命。歐陽修《奉使道中寄垣師》:“塞垣春枯積雪溜,沙礫威怒黃雲愁。”(塞垣:指長城。溜:流水。)④指年輕女子的形態。崔玨(jué)《有贈》:“兩臉夭桃從鏡發,一眸春水照人寒。”(春水:指女子的眼睛。)⑤春色;喜色。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諺雲:‘蓬開先百草,戴瞭春不老。’”⑥春情;情欲。《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⑦指酒。司空圖《詩品·典雅》:“玉壺買春,賞雨茅屋。”春秋:
①四季的代稱。《楚辭·遠遊》:“~~忽其不淹兮”。②年歲。《戰國策·秦策》:“王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③春秋二季之社日。韓愈《南溪始泛》:“願為同社人,雞豚燕~~。”秋:
①谷物成熟。《禮記·月令》:“(孟夏之月)麥秋至。”②秋天的莊稼。趙汝鐩《耕織嘆》:“香穗垂頭秋登場。”③秋季,農歷七至九月。李紳《憫農二首》之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④一年的時間段。《史記·梁惠王世傢》:“千秋萬歲後將傳於王。”⑤時刻;時候。《宋史·宗澤傳》:“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⑥喻白色。陸遊《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⑦形容飛的樣子。《漢書·禮樂志》:“飛龍秋,遊上天。”也作“秋秋”。《荀子·解蔽》:“鳳凰秋秋。”屢:
①多次;屢次。《論語·公冶長》:“屢憎於人。”②每次。李白《贈嵩山焦煉師》:“屢讀青苔篇,八極恣遊憩。”③急速。《禮記·樂記》:“臨事而屢斷,勇也。”回:
①旋轉;曲折環繞。《左傳·襄公十八年》:“右回梅山,侵鄭東北。”歐陽修《醉翁亭記》:“峰回路轉。”引申為掉轉方向,掉頭。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新唐書·張玄素傳》:“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哉。”引申為改變。《世說新語·雅量》:“王夷甫與裴景聲志好不同,景聲惡,欲取之,卒不能回。”②返回;恢復原狀。賀知章《回鄉偶書》:“少小離傢老大回。”《鬱離子·九難》:“靈藥千名,神農所嘗,起死回生,旋陰斡陽。”引申為回復。《夢溪筆談· 人事二》:“有一縣令使人,獨不肯去,須責回書。”③不正直;邪僻。《詩經·小雅·鼓鐘》:“淑人君子,其德不回。”《論衡·變虛》:“若德回亂,民將流亡。”又為偏私,袒護。《國語·晉語八》:“且秦楚匹也,若之何其回於富也。”④避讓;忌諱。《新序·雜事一》:“外舉不避仇讎,內舉不回親戚。”《後漢書·左雄傳》:“(左雄)奏案貪猾二千石,無所回忌。”⑤量詞。晏幾道《鷓鴣天》:“幾回魂夢與君同。”薄:
①草木叢生之地。《楚辭·九章·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②迫近。李密《陳情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③厚度小。與“厚”相對。《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④微;少。《荀子·非相》:“知行淺薄。”⑤淡。與“濃”相對。《莊子·胠篋》:“魯酒薄而邯鄲圍。”⑥土地貧瘠。《三國志·魏書·諸葛亮傳》:“薄田十五頃。”⑦減輕。晁錯《論貴粟疏》:“薄賦斂,廣畜積。”⑧輕視。杜甫《戲為六絕·五》:“不薄今人愛古人。”⑨助詞。用於句首。《詩經·周南·葛覃》:“薄污我私,薄浣我衣。”⑩通“箔”。1.簾子。《禮記·曲禮上》:“帷薄之外不趨。”2.養蠶的篩子或席子。《史記·周勃世傢》:“勃以織薄曲為生。”(曲:與“薄”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