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C9语气和语气助词 |
释义 | C9语气和语气助词文言文和现代语一样,每句话都有一定的语气。如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祈使语气等。表达语气,现代汉语还可借助于标点符号,如“!”、“?”等,文言文原来没有标点,所以需要较多地借助语气助词。 文言文常用的语气助词有“也”、“矣(已)”、“焉”、“耳(尔)”“乎”、“哉”、“耶(邪)”、“欤(与)”、“夫”等。下面分别按不同的语气,举些例子。 ①陈述语气: 也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矣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扁鹊见蔡桓公》。 已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齐桓晋文之事》 焉 虽鸡犬不得宁焉。《捕蛇者说》 耳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 非死则徙耳。《捕蛇者说》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尔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撞地尔。《唐雎不辱使命》 以上“也”、“焉”、“矣(已)”、“耳(尔)”都是表示陈述语气的,有表示肯定的,也有表示否定的。其中“耳(尔)”常译为“罢了”或“而已”。 “也”和“矣”都是陈述句句尾常用的语气词,这是它们之间的“同”。它们之间的不同表观在:“也”是表示事态原来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也就是说表示的是一种“静态”,而“矣”表示的是现在和过去不同,也就是说它表示的是一种“动态”。例如: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用“也”,只是表示一种情况:过去和现在用小恩小惠都是不可能得民心的。这种情况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用“矣”,相当于“了”,表示一种含有时间因素的过程,也就是说原来不是这样,现在却已经这样了——本来担子里有些骨头,现在已经扔完了,反映出事态的变化,可见“矣”表示的是一种“动态”,可以和时间副词“已”配合使用。“矣”所表示的不但是过去到现在的变化,也包括现在到将来的变化,表示事态将要怎么样。例如:“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的头和和氏璧就都将撞碎在这柱子上了”。 “矣”大致相当于现代语的“了(1e)”。“也”作为语气词,却很难找到和它相当的词。有时可译为“啊”、“呀”,有时则不必译出。 还有,文言文中的“可也’’和“可矣”的语气不同:“可矣”可译为“好了”、“可以了”,“可也”却只能译成“好”或“好的”。“可矣”的否定是“未可”,“可也”的否定是“不可”。例如: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曹刿论战》 文中的“未可”和“可矣”,不能换成“不可”、“可也”。 ②疑问语气: 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 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欤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贫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与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齐桓晋文之事》 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齐桓晋文之事》 耶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邪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以上“乎”、“也”、“焉”、“哉”“与(欤)”、“耶(邪)”、“为”表示的都是疑问语气,可译为“呢”或“吗”。当它们表示反问时经常与副词“岂”、“独”、“宁”等相呼应。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③感叹语气: 矣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夫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以上“矣”、“哉”、“夫”表示的都是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吧”、“呀”。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语气,把几个语气助词连用。如“也夫”、“也哉”、“也乎”、“也欤”、“乎哉”、“焉耳”、“焉耳矣”、“也乎哉”等。不论是单用还是连用,它们各表达什么语气,要从所属的句子及上下文联系去辨别。如: 也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也欤,加强疑问语气。 也与 唯求则非邦也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也与,加强反问语气。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焉耳矣,加重洋洋自得的陈述语气。 字数:2128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