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怎样生活比在哪儿生活更重要 |
释义 | 怎样生活比在哪儿生活更重要过去10年,我在北京和纽约之间几度来回,横跨太平洋搬了好几次家。这两座城市几乎瓜分了我整个青春,也携手掠夺了我对城市所能怀有的所有情感,这些情感很难简单地用喜欢或者不喜欢来定义,其中混合了热爱、感激、失落、挫败、留恋、厌倦等许多难以言说的感受。 除此之外,我还在上海度过了大学时代。许多年前,我坐长途夜班车从南方的一个小县城到上海求学,18岁出门远行的少年怀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未来生活的雄心,一路上经过无数的城镇和村庄,听到车窗外不同的方言渐次变化。我彻夜未眠,黎明之前,车子驶进上海,两边渐渐出现一栋栋高楼、一盏盏路灯。下了车,我呆呆地看着一城灯火,那是我第一次和一座大城市相遇,直到现在我仍然能清晰地回想起自己在那一刻的震撼和感动。 城市对人的刻画无形而深刻,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你的喜好乃至性格。北京是一座在空间使用上极度粗放而奢侈的城市,它大得无边,许多办公大楼前的空地,在有些城市已经可以做市民广场;就连许多街道,都宽得让人绝望。在北京时,我对这样毫无节制的铺陈所造成的不便曾心生怨恨,直到我去了香港。那是一座在许多方面都可以与北京作为一组工整的反义词出现的城市,走在那里逼仄得让人无法喘息的街道上时,我无比怀念北京的宽广和自在。那时我才明白,北京已经定义了我对城市的审美标准。 纽约是另一种形态的城市,有世界上最独特的魅力。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北京和上海的综合体,既有北京那种对一切满不在乎的粗犷和豪迈,又有上海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精致和漂亮。 在纽约时去快餐店点餐,服务员都会问上一句:Stay or to go?意思是在这儿吃还是打包带走。但对于大多数在美国的中国人来说,这句话其实也是一个时时需要面对的隐喻——留下来,还是回国?每个人都会经常这样问自己,这是一道无法回避的选择题,很难抉择,也没有完美的答案。它像一个怪兽,永远躲在一角,逼视着每一个在异乡漂泊的灵魂。 留在纽约还是回国,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要选择怎样的一种生活。而对大多数困惑于此的中国人来说,它可以简化成在纽约的生活与在北京或者上海的生活之间的一个比较。 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家和专栏作家保罗·格雷厄姆有一篇散文《城市与雄心》,对人和城市的关系有非常精到的描述。他说,伟大的城市总是吸引着有雄心壮志的人,有些城市因此成为某种远大理想的聚集地,这样的城市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向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吸引着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前去。比如说剑桥(波士顿地区的一个大学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所在地)向人们传递的信息是“你需要更聪明”,加州的帕洛阿托传递的信息则是“你需要变得更有权势”。 至于纽约,保罗·格雷厄姆说,它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你需要赚更多的钱”。这个判断不算错误,但有些过于绝对。事实上,纽约是如此复杂而多样,它传递的可能有上百种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人会接收到不同的信息。 对于我来说,纽约传递的最让人感动的信息是,“你要成为你自己”。这座城市以一种罕见的宽容和漠不关心,纵容和鼓励着每一个人做真正的自己。在这里,没有人对你说你应该做什么,没有人禁止你不能做什么,甚至没有人会在乎你到底在做什么。这里没有年龄概念,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人仍然在意气风发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里甚至没有性别的概念,我在这里遇到的几乎所有的中国女孩子,都在这样的环境下变得无比独立而强势。这种强势不是对人吼叫或者蛮横,而是一种因为完全掌控了自己的命运而无所畏惧的强势。她们同样可以温柔可人,可是散发着迷人的、让人无法忽视的自信。 也没有人在乎你来自哪里,说什么样的语言。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以生命最舒展的状态绽放。因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所以这座城市能够吸引不同类型的人群,让他们看似矛盾却和谐共处。这里聚集了全世界最富有的富豪,也聚集了全世界最落魄的艺术家。华尔街的金融精英、常青藤的思想领袖、世界顶级的音乐家和画家、来自世界每一个国家的普通人,还有无所事事、异想天开的懒汉,他们每天搭载着同一列地铁,各自心满意足地奔向自己的远大前程。 这样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人能够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心灵的自由。这种自由是纽约最吸引人的地方。 中国的城市呢?如果我们不那么苛刻,我们可以说,北京和上海都是伟大的城市,或者终究会进入伟大城市的行列。 北京是一个不太容易能让人一下子就喜欢上的城市,它有许多让人诟病的缺陷,喜欢它有很高的门槛,你得适应、容忍它的种种不便。 北京有一种别的城市少见的傲慢。比如说,这座城市没有便利店文化,便利店的数量屈指可数,半夜出去想买瓶水都不太容易,要知道早在10多年前,上海很多地方的便利店就已经密集到一两百米之内有三四家的程度了。 可是一旦你跨过那些门槛,就会非常喜欢北京。北京也在传递着“你可以成为你自己”的声音,尽管这声音还有些微弱,但是北京可能是最接近纽约的中国城市,说它是中国版的纽约也不为过。至少相对于别的中国城市,北京是最能够让你感受到“我不在乎你在做什么”这一类信息的地方。它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接纳,但不模仿也不迎合,反而成就了它独特的气质。 上海有它的雄心,但它太努力了,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太想成为一座伟大的城市,于是它迫不及待地寻找模板,最后无非是成为更好的香港,或更好的东京。 但是,上海有着北京和其他任何一座中国城市都无法企及的舒适生活。这种舒适部分源自对细节和优雅的不懈追求,因为上海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你要活得更加精致。有些人会害怕这种信息传递出来的压力,但是另一些人沉浸其中,并以此作为衡量生活品质的标准。此外,南方的城市通常都有浓厚的市井气息,相比北京的不近人间烟火,上海自然随和得让人感到亲切和感动。 我有时候会开玩笑地把我身边的朋友分成两种人,一种喜欢北京,另一种喜欢上海。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即使在老外身上也有这样的区别,在北京生活的老外和在上海生活的老外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气质。 没有哪一座城市更好或者更不好。选择在哪座城市生活,本质上其实是选择归顺哪一种生活方式,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共处。因为无论在哪里,最终我们要面对的无非都是两个同样的问题:怎样和自己相处,以及怎样和世界相处。 (刘子阳摘自微信公众号“假装在纽约”图/陈名贵)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