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左传·曹刿论战》 |
释义 | 《左传·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①,公将战②。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③,又何间焉④?”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 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⑤,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 从也。”公曰:“牺牲玉帛⑥,弗敢加也⑦,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⑧,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⑨,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 也⑩,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11),刿曰:“未可。”下,视其辙(12),登轼而望 之(13),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 其旗靡(14),故逐之。” 【注释】①我:指鲁国。《左传》是以鲁国史官的口吻而作,故称鲁国为 “我”。②公:指鲁庄公,公元前693至前662年在位。③肉食者:有肉吃的人,指 位高权重的人。④间(jiàn):参与,参加。⑤专:独自享用。⑥牺牲:牛、羊、猪等 祭祀用品。⑦加:虚夸,意思是以少报多,以小报大,以恶报善。⑧孚:信服。 ⑨狱:案件。⑩属:类别。(11)驰:追逐,追赶。(12)辙:车轮碾出的痕迹。(13)轼:古代 车厢前供人手扶的横木。(14)靡:倒下。 【鉴赏】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齐桓公 借口鲁国曾帮助同自己争夺国君之位的公子纠,而出兵鲁国,爆发了长勺 之战。当时齐国兵力强大,鲁国处于防御的地位,但鲁国最终战胜了齐 国。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运用战略防御原则、以弱胜强的战役。 本文记叙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重点记述了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反映了 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重点在“论” 上,而对具体的战况描述极少。首先简要交代了战前的形势。通过曹刿 与乡人之间的对话,说明曹刿“请战”的原因,表现曹刿卓越的政治眼光。 接着,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 曹刿没有直接向庄公献谋献策,而是通过“何以战”来展开“论”。庄公考 虑的是通过小恩惠收买人心,求得神灵的保佑,却遭到曹刿的否定。战争 胜利的基础在于民心的拥护。在叙述具体战争时,作者没有铺叙杀声震 天的酣战场面,而是着重介绍曹刿在战争中的举动,记述他指挥鲁军进行 反攻、追击以及最后取得胜利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才能。最 后,论述取得胜利的原因,突出曹刿能够抓住反攻和追击的战机,慎重地 判断战况。曹刿深谋远虑、持重机警的杰出才干和后发制人的军事指挥 艺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剪裁精当,语言精练。全文共222字,但内容十 分丰富,记述了整个战争的前因后果,又生动地刻画出曹刿的智者形象, 还阐述了一系列战略思想,诸如“一鼓作气”“敌疲我打”等,均被后世军 事家所重视。文章用三分之一的篇幅记叙曹刿和庄公的对话,突出“论”, 交代鲁国迎战的基础,为鲁国能够大获全胜打下坚实的基础。略写战争 场面,只写“击鼓”和“逐师”两件事,也是为后面论说战争之所以能胜设 下的伏笔。采用对比描写,如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肉食者的“鄙”与曹刿 的“远谋”对比。清代李骏岩《左传快读》卷三评论道:“此是左氏一首极 有心结构文字,又整齐,又变化,叙议兼行……最佳章法。” 张兰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8-9页.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