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展敬上凤林寺》 |
释义 | 《展敬上凤林寺》净土连幽谷,宝塔对危峰。 林栖丹穴凤,地迩白沙龙。 独岩楼迥出,复道阁相重。 洞开朝雾敛,石湿晓云浓。 高筱低云盖,风枝响和钟。 檐阴翻细柳,涧影落长松。 珠桂浮明月,莲座吐芙蓉。 隐沦徒有意,心迹未相从。 “凤林寺”在襄州(今湖北襄阳)城东10里凤林关下,建于六朝梁时,所以又称梁武帝寺。寺内有四重阁,是当地文人雅士登临咏唱的场所。隋文帝仁寿(601—604年) 中,薛道衡出任襄州总管,这首诗大约作于此时。 开头两句写凤林寺的地理环境。在幽静的山谷中,远远望去,寺塔和山峰一样高高矗立。“净土连幽谷”,极言该寺处地的洁净。佛教把人世称为五浊恶世,而把没有五浊的极乐世界称为净土。五浊指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宝塔对危峰”,通过对比,写出了寺塔的高。接着两句则用典。《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其上有鸟,名曰凤凰,“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丹穴凤”是一种祥鸟。“林栖丹穴凤,地迩白沙龙”,是说凤林寺周围藏龙栖凤,极言其处地的吉祥和灵秀。 以上是远视,下面四句则把镜头逐渐拉近。“独岩楼迥出,复道阁相重”,楼阁一层一层,由复道穿连,越来越高,只有紧靠着山岩的那个楼阁明显突出。“迥”,高远的意思。楼阁从身边开始,逐级上升,中间是复道,一直到高高的山岩上,俨然画出了一幅“山崖楼阁图”。“洞开朝雾敛,石湿晓云浓”,是写云雾。和前两句中的 “楼”、“阁”一样,这里的 “雾”、“云” 是一个意思,就是云雾。云雾在塔孔中变得稀薄,只有看到了两旁潮湿的石头,方才感觉到还是挺重的。“敛”和“浓”正好形成对比,符合生活经验和常理。 下面四句则写凤林寺四周的树木。“高筱低云盖,风枝响和钟”,竹子高方显得白云的低,阵风吹过,发出 “沙沙”的声响,和寺塔中的钟声交融在一起。“筱”,小竹子。正因为竹高,风吹过发出的声音更响。这风声和钟声,衬托出佛界的庄严清净,远离尘嚣。“檐阴翻细柳,涧影落长松”,细细的柳树在塔阴里翻舞,松树的影子长长地投射到下面的山涧里。这是写自然的造化。佛教认为,万物都是佛性的显现,众生本是佛,都具有佛性。作者赞美大自然的造化,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自己对佛界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作者直接赞美佛的世界。“珠桂”是桂的美称。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下有一人名吴刚, 常斫之, 树创随合。 月中仙境是令人向往的,同样,佛的世界也是如此。“莲座”,佛像的座位,佛座因作莲花形,故名。“芙蓉”,即莲花。作者以月中仙境作比,表达了自己对佛界心驰神往的心情。 全诗至此,通过对凤林寺环境及四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出世求佛的愿望。然而,下面笔锋一转:“隐沦徒有意,心迹未相从。”空有皈依佛陀的愿望,实际上却很难做到心实相符。“隐沦”,隐居的意思。“心迹”,指存心与行事。“徒”字在这里意味深长,作者隐含着某种说不出的苦衷,也透露出对自己的不满。超凡脱尘的佛界如此美好,心想求佛,却不能最后做到,反映了作者强烈的心理矛盾。相传,薛道衡“每至构文,必隐坐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 ( 《隋书·薛道衡传》),也是值得寻味的。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