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小石潭记》
释义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一。

(《柳河东集》)

注释①小丘——即钴鉧潭西小丘。②篁竹——竹林。③珮环——挂在身上的两种玉制装饰品,走路时相碰撞发出清脆和谐的声音。④取道——开辟道路。⑤清冽(lie)——清沏寒凉。⑥卷石底以出——卷石从水底上突出水面。卷(quan)石,约一斗四升容量。⑦坻(chi)——水中高地,上面较平。屿,小岛。⑧嵁(kan)——高出水面的小山。岩,上部突出而下部凹陷的岩石,也高出水面。⑨翠蔓——翠绿的藤蔓。⑩蒙络摇缀——藤蔓纠缠,茎枝交结,摇动下垂。⑾参差(cenci)——长短不一。披拂,晃动的样子。⑿佁(yi)然——静止的样子。⒀俶(chu)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走了。⒁翕(xi)忽——很快。⒂“其岸势”句——水岸的势态像犬牙一样互相交错,不整齐。⒃悄怆——忧愁悲伤。幽邃(sui),感到偏僻荒远。⒄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进士,此时也贬谪永州。⒅龚古——作者友人,未详。⒆“隶而从者”二句——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跟着。

赏析《小石潭记》是“八记”中的第四篇。这篇不足200字的短章小语,写了所见的小潭,所望的潭上景物。追蹑化工,形容宛肖,绘出鲜明而完美的图画。使人身临其境,堪称小品游记的杰作。

文章起始,“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是一段绝妙的切题入“记”的导语,显示出作者引笔行墨的技巧,采用“先声夺人”的写法。未见小潭,先闻水声,因闻水声,即觅小潭,引起读者随他寻声而往,窥究竟的好奇心理。因“水”为丛篁所隔,无路可通,因此就“伐竹取道”,廓清视野,“下见小潭”,给我们展开新的图画。短短几句就饶有兴味地交代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又表现了发现小石潭的心境。作者在“下见小潭”时赞美它“水尤清冽”,从总体上写出了小潭通体明净的第一印象。妙在后面荡出新意,先不写水而以水中浮石和潭上景物着力烘托。这个潭“全石以为底”,在靠近四周石岸的地方,又从潭底突出若干各种形状的奇石,有的像高地,有的像小岛,有的像小山,有的像上突下凹的岩石,争奇斗异。小潭周围,青树翠蔓,风姿婆娑,与小石潭相映成趣。至此,文章由潭而水,由水而石,由石而树,移步换形地描绘了小石潭幽美的全貌。

本文最精采的一段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由面到点,用工笔细描的手法画出了清潭游鱼的奇趣。写水清是极难的,而作者却能见难生巧,匠心独运。这几句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精心描绘出一幅鱼游鱼止的鱼影图。鱼尾可数,鱼态尽入眼底,水之“清”自不待言,这是采取以实写虚的艺术手法,起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这就是“虚处非先从实处极力不可”(黄宾虹语)的艺术辩证法,可谓不写之写。“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寥寥几笔,活画出鱼游鱼止,鱼、影互相映衬的奇趣,并给小鱼赋以人的感情,既“因物赋形”,又“物载情而生意”。

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刘勰语)。由“隔篁竹”听到琤琮作响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于是“伐竹取道”而往,“下见小潭”。继而描绘潭上之景和潭中游鱼,从自然界中得到暂时的慰藉。“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把周围环境与个人的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个人的寂寞凄怆、哀怨的心境。最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收尾,他那不甘久谪远荒的心情见于言外。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6: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