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寡人之于国也章》 |
释义 | 《寡人之于国也章》《寡人之于国也章》 散文篇名。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题目是后人所加。宋孙奭《孟子注疏》说:“正义曰,此章言王化之本在于使民养生丧死之用足备也。”宋朱熹《孟子集注》说:“惠王不能制民之产,又使狗彘得以食人之食,则与先王制度品节之意异矣。至于民饥而死,犹不知发,则其所移特民间之粟而已。乃以民不加多,归罪于凶岁,是知刃之杀人,而不知操刀者之杀人也。不罪岁,则必能自反而益修其政。天下之民至焉,则不但多于邻国而已。程子曰:‘孟子之论王道,不过如此,可谓实矣。’又曰:‘孔子之时,周室虽微,天下犹知尊周之为义,故《春秋》以尊周为本。至孟子时,七国争雄,天下不复知有周,而生民之涂炭已极。当是时,诸侯能行王道,则可以王矣。此孟子所以劝齐、梁之君也。盖王者,天下之义主也。圣贤亦何心哉?视天命之改与未改耳。’”清赵大浣《增补苏批孟子》说:“‘尽心’二字,通章著眼处,梁王以救荒为尽心,孟子故历举王道之始王道之成以告之;见王者经画区处,使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不忧乎凶岁,不假于移民移粟,方是尽心。末节极言时政之弊,一则曰 ‘不知检’,再则曰 ‘不知发’,直是全无心肝,何得为尽?都与‘尽心’针对。”清康有为《孟子微》说:“此明井田之仁政法行,而责人君不能养民之负职任。孟子言政,无往而非为民,言仁政,无往而非井田学校,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皆孔子之仁政,以为民养生送死之计,孟子述之。”关于“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今人严北溟说:“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在数量上虽然不同,但在本质上却是一样的——都是逃跑。梁惠王表面上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本质上却是残害人民的,和邻国的暴君没有什么分别。看事情不能光看表面,还必须深入事情的本质。”(《中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选》)此篇记述了孟子和梁惠王关于如何治理好国家的一场辩论,具体细致地阐述了孟子的“仁政”学说,揭露并委婉地批判了梁惠王聚敛奢侈、不恤民情的弊政。孟子认为,应该给百姓以私有财产,然后办好各类学校,进行孝悌的教育,再注重发展小农经济,这样,就可以使天下人归服。应当指出,孟子这种“制民之产”的政治主张,其目的是想把劳动力固定在土地上,以巩固和发展封建经济,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种进步主张。全文气势充沛,辞锋犀利,逻辑严密,雄辩有力;善用比喻进行说理,引人入彀,先纵后擒,使人无法躲避。清赵大浣评论道:“孟子取譬,无不入妙;眉山父子长于设喻者,皆得力于孟子也。‘弃甲曳兵’等喻,语语切当;入后 ‘刺人而杀’一喻,妙语更觉解颐。”(《增补苏批孟子》)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