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孟子》之君臣关系
释义

《孟子》之君臣关系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梁惠王下》)

【鉴赏】 齐宣王是齐威王的儿子,一心想着实现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霸业。因此当孟子来到齐国时,他便想从孟子那里得到治国和统一天下的良方。但是孟子却一如既往地宣扬着他的仁政,并把尧、舜、汤、文、武等古代君王作为行仁政的典范,希望齐宣王能向他们学习。齐宣王则根据历史传闻问孟子: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真有这回事吗? 当孟子说有时,齐宣王马上问难:作臣子的杀掉他的君主,这是可以的吗?齐宣王提问的背后,蕴含着他对孟子主张的怀疑,以及作为君王的警觉:你们儒家极力推崇汤、武,把他们视为仁义的化身,君王的楷模,但实际情况却是,他们弑杀了君主,篡夺了君位,难道这就是你们推崇的圣人?在齐宣王看来,凡是杀死君王的行为都应称为“弑君”,这是世人不可容忍的,作为君王的自己就更不能容忍,因而有此问。在回答齐宣王的提问时,孟子区分了“弑”与“诛”的不同:杀死仁义之君为“弑”,而杀死破坏仁义的君主则为“诛”。在孟子眼中,夏桀、商纣残暴无道,不是君而只是一夫,是残贼之人,杀桀、纣也只是诛一夫而不是弑君。对于在位之君而言,孟子的回答的确让人胆战心惊,因为他肯定了臣子为仁义而杀死暴君的合理性。这样,君主在为一己之私利而为非作歹时,就会有所忌惮。孟子还认为君位可易,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而不听,则易位。”(《万章下》)意思是,在君位者有大过,人臣反复谏之而不听者则可以另立。君权与君位在孟子眼中并非至高无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君主是为民和社稷而设,只有仁义道德兼备的君王才值得臣民尊奉。孟子“诛一夫”说的目的,主要是告诉齐宣王,只有守仁义,行仁政,才能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

类似的对话,二人还有一次。《梁惠王下》记载说,孟子问齐宣王,如果一个远游的人托朋友照料自己的妻儿子女,他回来时却看到他们在受冻挨饿。对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 齐宣王毫不犹豫地回答:和他绝交。孟子又问:如果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自己的下级,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也毫不犹豫地回答:撤掉他。孟子话锋一转,说如果一国的国君不能治理国家呢?孟子提问的重点正在最后一问,他的用意已很明显:照您的逻辑,国君应该被撤掉。而此时的齐国正内外交困,危机四伏,那么齐宣王您是否也应该被撤掉呢?齐宣王至此才明白自己面临的困境,于是只有顾左右而言他。而这也正是孟子要达到的警醒效果,希望齐王行仁政,完成齐国的治理。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