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堂乖一恸,奠席阻长辞。”诗句出处:《哭苗员外呈张参军》;是唐朝诗人司空曙的作品。
思君宁家宅,久接竹林期。尝值偷琴处,亲闻比玉时。
高人不易合,弱冠早相知。试艺临诸友,能文即我师。
凌寒松未老,先暮槿何衰。季子生前别,羊昙醉后悲。
寿堂乖一恸,奠席阻长辞。因沥殊方泪,遥成墓下诗。
《哭苗员外呈张参军》唐朝诗人司空曙的作品。【注释】:
寿:
①长寿;活得岁数大。《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老子》第三十三章:“不乐寿,不哀夭。”②年岁;寿命。《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所不知者寿也。”③生日。李商隐《有感》之二:“近闻开寿宴。”④敬酒或送礼物,祝人长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伏。”寿堂:
①祭祀的地方。陆机《挽歌》:“~~延螭魅,虚无自相宾。”②出殡前停放死者棺木的厅堂。白居易《夜哭李夷道》:“家人临哀毕,夜~~门。”③生前所造的墓穴。《东坡志林》卷七:“生者之室,谓之~~。”④对他人母亲的尊称。《履斋示儿编》卷十一:“今士人尺牍中称人之母曰~~。”堂:
①殿堂。《荀子·儒效》:“诸侯趋走堂下。”②正屋,即厅堂。杜甫《赠卫八处士》:“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③旧时官府议事或审案的地方。李商隐《行次西效作》:“巍巍政事堂。”④指某些有专门用途的房屋、厅堂或居室。柳宗元《盩厔(zhōu zhì)县新食堂记》:“新作食堂于县内之右。”⑤父系、母系同祖的亲属。《世说新语·赏誉》:“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羊长和:人名。)[堂堂]1.宏大。《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二》:“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去:离开。)2. 光明正大。《法言·重黎》:“堂堂乎忠,难矣哉!”3. 容貌魁伟不凡。《后汉书·伏湛传》:“湛容貌堂堂。”4.公然;无顾虑的样子。陆游《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袁曹百战相持处,犬羊堂堂自来去。”乖:
①背离;违背。《周易·序卦》:“家道穷必乖。”特指(性情、行为)反常。②分离;离别。《后汉书·灵思何皇后纪》:“死生路异兮从此乖。”③悖谬;不一致。《汉书·艺文志序》:“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仲尼:孔子字。微言:精微玄妙之言。七十子:孔子弟子。)④不顺利。元稹《遣悲怀》之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恸:
①极度悲哀。《论语·先进》:“颜渊死,子哭之恸。”(颜渊:孔子弟子。子:此指孔子。)②大哭;痛哭。《世说新语·伤逝》:“公往临殡,一恸几绝。”袁宏道《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眼底浓浓一杯春,恸于洛阳年少泪。”(一杯春:一杯春酒。洛阳年少:指贾谊。)奠:
①祭奠。以祭品祭祀鬼神。《仪礼·士丧礼》:“奠脯醢醴酒。”②指祭品。《旧唐书·柳宗元传》:“每春秋时飨,孑立捧奠。”(飨:祭献。)③进献。《仪礼·乡饮酒》:“主人坐,奠爵于阶前。”④指持礼物。《仪礼·士相见礼》:“宾入,奠挚,再拜。”(挚:通“贽”,见面礼物。)⑤放置;放下。《礼记·内则》:“(男女)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受以篚,其无篚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⑥奠定;建立。《尚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敷:布治。刊:斩伐。)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高宗驻跸》:“若奠都之计,盖决于帝。”⑦安定;平定。《法言·寡见》:“昔在姬公,用于周而四海皇皇,奠枕于京。”(姬公:周公。皇皇:美盛。奠枕:安卧。)高斗枢《守郧纪略序》:“世咸推韩、范,以文臣而谙武略,胸罗甲兵,手捧天日,为能屹奠岩疆,铭功彝鼎。”(韩、范:指宋代名臣韩琦、范仲淹。彝鼎:宗庙常用的礼器,可刻功臣姓名。)席:
①席子。用草、竹篾、苇子等编成的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卧不设席,行不骑乘。”②坐次;坐位。《晋书 ·谢安传》:“安从容就席。”③位置;地位。苏紎《授薛稷中书侍郎制》:“以增辉于鼎席。”(鼎:指宰相。)④船帆。杜甫《早发》诗:“早行篙师怠,席挂风不正。”⑤酒席;宴席。《红楼梦》第四十三回:“上头正坐席呢,二爷快去罢。”⑥凭借;倚仗。《汉书·刘向传》:“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⑦量词。多用于酒席。《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这里贾母花厅上摆了十来席酒。”阻:
①险要的地方。《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诗经·商颂·殷武》:“屻入其阻。”(屻:同“深”。)②路难走。蔡琰《悲愤诗》:“迥(jiǒng炯)路险且阻。”(迥:远。)《周礼·夏官·司险》:“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③倚杖。《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州吁:人名。安忍:安于做残忍的事。)《汉书·高帝纪下》:“带河阻山,县隔千里。”(县:悬。远。)④阻碍;阻挠;阻止。柳宗元《非国语· 卜》:“反以阻大事。”杜甫《秋尽》:“剑门犹阻北人来。”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陵:指大水升到山上。沿:下游。溯:上游。)长:
(一)①长度;两端的距离。《考工记· 车人》:“车人为车,柯长三尺。”②长度大。与“短”相对。1.指空间。古乐府(木兰诗》:“北市买长鞭。”2.指时间。《韩非子·难一》:“矜伪不长,盖虚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一定。济:渡。)④辽阔。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鸟飞不到吴天长。”⑤经常。张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⑥长处;专长。韩愈《画记》:“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⑦擅长。《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二)zhǎng ①年龄大;辈分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记·李斯列传》:“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③首领;首长。《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牧:官名。)④生长;成长。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⑤抚养。《诗经· 小雅·蓼莪》:“长我育我。”⑥滋长。《诗经·小雅·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盟:盟誓。用:以。)⑦增进;增强。《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与韩荆州书》:“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青萍:剑名。结绿:玉名。)辞:
①口供。《周礼·秋官· 乡士》:“听其狱讼,察其辞。”(察:审察。)柳宗元《断刑论下》:“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②言词;文词。《庄子·盗跖》:“多辞缪说。”陆机《文赋》:“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③告诉。《礼记·檀弓上》:“使人辞于狐突。”④推辞;不接受。《论语·雍也》:“与之粟九百,辞。”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固辞不受。”⑤告别;离开。陶潜《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⑥辞退;解除。《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便脱去那领朝衫,辞官不作。”⑦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