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存在与虚无》 |
释义 | 《存在与虚无》《存在与虚无》 法国让——保尔·萨特著。本书最初发表于1943年,问世后引起很大反响,被译成多种文字并多次再版。中文本根据法国Gallimard书店1981年法文版译出,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同期也出版此书),编入“现代西方学术文章”。全书除导言,有4卷,共62万余字。 萨特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政治活动家,存在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是他诸多著述中重要的哲学论著。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主要来源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存在”的概念是本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从本体论出发,萨特提出一个著名命题:“存在先于本质”,从这一命题为基论,作者在本书各章中分别论述了存在、现象、虚无、时空间,人自身与他人等哲学概念的含义、本质。他认为本质与现象是同一个东西,在它背后别无他物,只有原始的存在,亦即主客体未分之前的“纯粹意识”。纯粹意识的活动总是指向外物和自我,把它们作为自己所包容的对象而赋予其本质。所以存在是先于其本质的。现实中的存在表现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的对立与联系,前者相当于惰性的物质世界,后者指能动的人的主体意识。没有自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就不可能得到说明。所以说,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由自我意识支配下的自身行动造成的,是自己设计、选择的结果。因此人享有绝对的自由,这种自由不受任何制约,而且排斥他人与社会。人对自己的存在,行为负有完全的责任,上帝和任何外在因素都不能代替人做出选择。人生的意义就体现在个人不断的自由选择和行动中。本书中作者提出在当代资本社会中为解决人的精神困境,强调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责任感和行动的意义。但是,它视人的精神存在为第一性,把情绪,体验、自由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夸大为决定性的,表现出主观唯心主义倾向。书中以自我为基本视角,把个人自由推向极端,其实质是极高个人主义和抽象人性论。萨特的思想和著作曾经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对我思想界一度也有一定影响。作者的主要哲学著作还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辩证理性批判》(1960)等。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