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对比法 |
释义 | 对比法通过截然相反的两件事例的对比,说明事理、反驳论敌,使对方在比较中被说服。 唐太宗问魏征:“人主何以为明,何以为暗?”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日尧深入群众之中,能及时得知苗部落的反叛; 舜巡行四方,广听意见,能够了解到共、鲧、欢、兜等坏人所干的坏事,把他们及时除掉。秦二世偏信赵高,结果被赵高篡权; 梁武帝偏信朱异,最终遭台城之辱; 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发生彭城阁之变,落得个国破身亡的下场。可见,君主只有广泛听取意见,才不会被得势的官吏所蒙骗,下情才能如实地反映上来。”唐太宗听罢,点头称是。 一位美国记者曾当着周恩来总理的面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由于该国的人口过多。周总理当即反驳道:“我不同意你这种看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人口只有4500万,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而美国人口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但美国的军事基地遍于全球,美国的海外驻军达150万。中国人口虽多,却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领土上,更没有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决定于他的人口多少,而决定于他们的社会制度。”这一番话,说得美国记者张口结舌。 对比法是一种有效的证明和反驳的论辩方法。论辩中,有了正反二方面的事实,则可使对方毫无回旋之地,毫无还手之力。它可使说理更加充分,使反驳更加有力。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