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
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
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
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兰殽陈绮席。
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
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
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
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帝京篇十首》唐朝诗人李世民的作品。

【注释】:

对:

①对答;回答;应对。《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齐桓:齐桓公。晋文:晋文公。)②对着;向着;朝向;面对。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门对寒流雪满山。”③对立;敌对;相对。《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值:遇到;碰见。)又对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④对付。《韩非子·初见秦》:“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⑤婚姻配偶。《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⑥对照。《梦溪笔谈》卷八:“国朝置天文院于禁中……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勘:校对。)⑦对偶。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律诗彻首尾对者,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⑧较量。曹丕《典论·自叙》:“余与论剑,因求与余对。”⑨称扬;显扬。《诗经·大雅·皇矣》:“以对于天下。”

此:

①代词。这;这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礼记·礼运》:“此之谓大同。”②这样;这般。庾信《哀江南赋》:“天何为而此醉。”③副词。乃;则。《后汉书·黄琼传》:“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乃:

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汉书·翟义传》:“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发:发兵。)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翁:父亲。)②是;就是。《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③副词。1.于是,这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2.却;竟。司马光《训俭示康》:“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3.只;仅仅。《吕氏春秋·义赏》:“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④助词。《尚书·大禹谟》:“乃圣乃神,乃武乃文。”⑤甚至。《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尔]如此。《三国志·蜀书· 吕凯传》:“臣不意永昌风俗敦直乃尔。”

淹:

①古水名。在今四川省南部,即金沙江自发源地至攀枝花市的一段。②浸泡。韩偓《春尽日》:“榆荚堆墙水半淹。”③淹没。《北史·皇甫和传》:“宅中水淹。”④沉溺;濡染。《礼记·儒行》:“儒有委之以财货,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⑤久。《公羊传·宣公十二年》:“王师淹病矣。”⑥滞留;停留。《楚辞·九章·涉江》:“船容与(yú)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容与:缓慢。回水:回流的水。)⑦广博;深入。《新唐书·王义方传》:“淹究经术。”

淹留:

久留。《后汉书·襄楷传》:“岁(岁星)为木精,好生恶杀,而~~不去者,咎在仁德不修。”也作“奄留”。《汉书·礼乐志》:“神~~,临须摇。”

留:

(一)①停留;停止。《史记·魏公子列传》:“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②留下。《史记·高祖本纪》:“吕公因目固留高祖。”③扣留。《史记·李斯列传》:“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玺书:封口处盖有玉玺的诏书。)④保存;存留。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⑤拖延。《战国策·宋卫策》:“臣请受边城,徐其攻而留其日。”⑥古地名。1.春秋郑邑。故地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城。2. 春秋宋邑。故地在今江苏省沛县东南。(二)liù等待;伺候。《庄子·山木》:“执弹而留之。”

案:

①古代进食用的有短脚的木托盘。《周礼·考工记·玉人》:“案,十有二寸。”《史记· 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②矮小的长方桌。《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权拔刀斫(zhuó)前奏案。”(权:孙权。奏案:接受奏本的几案。)③处理公事的文书。《新唐书·陆贽传》:“视案籍烦简。”(籍:指纪录的本册。)④通“按”。1.用手往下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案灌夫项令谢。”(灌夫:人名。项:脖颈。谢:道歉。)2.压抑;止住。《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宜且案兵养锐,观衅而动。”(衅:空子。)3.考查;查问。王充《论衡·问孔》:“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相违:互相矛盾。)4.依照;按照。《韩非子·孤愤》:“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⑤连词。相当于“于是”、“就”。《荀子·王制》:“财物积,国家案自富矣。”

观:

(一)①看;观看。《周易·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姚鼐《登泰山记》:“是日观道中石刻。”泛指看。②观察;细看。《论语·颜渊》:“质直而好义,察颜而观色。”(质:品质。)③观赏。范仲淹《岳阳楼记》:“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韩非子·存韩》:“秦王饮食不甘,游观不乐。”④显示;给人看。《左传·襄公十一年》:“围郑,观兵于南门。”《国语·周语上》:“先王不耀德不观兵。”⑤景观或景象。范仲淹《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二)guàn ①古代宗庙或宫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亦称阙。《左传·僖公五年》:“遂登观台以望。”②台榭。《后汉书·梁冀传》:“修缮楼观,数年乃成。”③京观的省称。古代战胜者为夸耀武功,而把敌人尸骨收集起来,封土成为高大土堆,称为京观。许敬业《唐并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碑》:“封尸筑观,王城于是乂安。”(乂安:太平无事。)④道观;道教的庙宇。刘禹锡《玄都观桃花》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坟:

(一)①堤岸或高地。《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肄(yì)。”(遵:沿着。汝:汝水。肄:砍而又生的小树枝。)《楚辞·九章·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聊:暂且。舒:舒展,缓解。)②坟墓;坟堆。《史记·文帝本纪》:“不治坟,欲为省。”③大。《周礼·秋官·司烜(xuǎn)氏》:“凡邦之大事,共(gōng)坟烛庭燎。”(共:通“供”,供给。燎:延烧。)④顺从的样子。《管子·君臣下》:“坟然若一父之子,若一家之实,义礼明也。”⑤划分。屈原《天问》:“地方九则,何以坟之。”[坟典]远古的典籍“三坟”、“五典”的简称。后泛指古书。《南史 ·丘巨源传》:“少好学,居贫,屋漏,恐湿坟典,乃舒被覆书;书获全而被大湿。” (二)fèn①肥沃。《尚书·禹贡》:“厥土黑坟。”②隆起。苏轼《东坡志林·先夫人不许发藏》:“其后某官于岐下,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积;雪晴,地坟起数寸。”(某:作者自称。岐下:陕西岐山之下,苏轼曾为凤翔府通判,指此。)

坟典:

“三坟五典”的简称。常用来泛指古书。《南史·丘巨源传》:“少好学,居贫,屋漏,恐湿~~,乃舒被覆书;书获全而被大湿。”

典:

①典籍;具有法则作用的文献、书籍。《尚书·五子之歌》:“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左传·昭公十五年》:“昔而高祖孙伯黡(yǎn)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司:掌管。)②法则;制度。曹操《败军抵罪令》:“但赏功不罚罪,非国典也。”③仪式;礼仪。杜甫《望岳》:“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岳:指南岳。)④典雅;不粗俗。萧统《答玄圃园讲颂启令》:“辞典文艳,既温且雅。”⑤典故;故事。《左传·昭公十五年》:“言以考典,典以志经,忘经而多言举典,将焉用之。”(考:成。志:记述。)⑥主管;掌管。《三国志·吴志·是仪传》:“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见:被。拜:授予。)⑦典当;抵押。白居易《杜陵叟》诗:“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如何?”[典礼]1. 典法;礼仪。《后汉书·延笃传》:“历公旦之典礼,览仲尼之《春秋》。”(公旦:周公名旦。仲尼:孔子字。)2. 隆重的仪式。《清史稿·礼志八》:“文华殿成,举行典礼。”


诗文 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释义

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诗句出处:《帝京篇十首》;是唐朝诗人李世民的作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