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声徐孺亭。”诗句出处:《菩萨蛮》;是元朝诗人卢挚的作品。
市桥烟柳春如画。小楼明月吴山下。把酒听君歌。可人良夜何。旧游新梦断。月落西江远。江上数峰青。寄声徐孺亭。
《菩萨蛮》元朝诗人卢挚的作品。【注释】:
诗文 | 寄声徐孺亭。 |
释义 | 寄声徐孺亭。 “寄声徐孺亭。”诗句出处:《菩萨蛮》;是元朝诗人卢挚的作品。 市桥烟柳春如画。小楼明月吴山下。把酒听君歌。可人良夜何。旧游新梦断。月落西江远。江上数峰青。寄声徐孺亭。 《菩萨蛮》元朝诗人卢挚的作品。【注释】: 寄:①寄居;依附。《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虵(shé)蟺(shàn)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跪:腿。螯:钳夹。虵:同“蛇”。蟺:同“鳝”。)《战国策·齐策四》:“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②托付;委托。《汉书·丙吉传》:“受襁褓之属(zhǔ),任天下之寄。”(属:委托。)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③借。《战国策·东周策》:“寡人将寄径于梁。”声:①乐音;音乐。《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郑声:指郑地的俗乐。雅乐:指庙堂音乐,正乐。)②声音;声响。《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③发出声音。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④口音。魏禧《大铁椎传》:“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⑤声张;张扬。张溥《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zī)财以送其行。”(敛:聚集。赀:通“资”,财物。)⑥名誉;名声;声望。《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⑦声势。《战国策·齐策一》:“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威:震。)⑧指汉字的声母。《南史·谢庄传》:“又王玄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⑨指声调,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权)公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权公:权德舆。)⑩量词。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拔弦三两声。”徐:①缓慢;慢慢地。《庄子·天道》:“不徐不疾。”②古州名。古九州之一。在今江苏长江以北和山东东南一带。③古国名。西周初年,东夷之一的徐戎建立徐国。春秋时为吴国所灭。其地在今江苏境内。孺:①幼儿;儿童。《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②亲睦。《诗经·小雅·常棣》:“兄弟既具,和乐且孺。”③通“乳”。孵化。《庄子·天运》:“乌鹊孺。”[孺人]大夫之妻。《礼记·曲礼下》:“大夫曰孺人。”亭:①设在道旁供人停留食宿的处所。《世说新语·雅量》:“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②古代设在边塞供守望用的岗亭。《墨子·杂守》:“其甚害者,为筑三亭。”《汉书·匈奴传上》:“(单于)见畜布野而无人牧者,怪之,乃攻亭。”③有顶无墙供入休息的亭子,多设在路旁或风景区、园林中。苏轼《喜雨亭记》:“亭以雨名,志喜也。”(志:记。)④秦、汉时的基层行政单位。《汉书· 百官公卿表上》:“大率(shuài)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大率:大略。)⑤直;正。《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亭行六百里。”⑥调和。《淮南子·原道》:“味者,甘立而五味亭矣。”⑦养育。张九龄《奉和圣制喜雨》:“艰我稼穑,载育载亭。”(载:则。)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