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家居乐土 |
释义 | 家居乐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浮家泛宅是渔民的居住特色。往日的渔民一家大小都是住在船上的,所以渔船既是他们的谋生工具,也是他们的家。渔民从小便在风浪中长大,一生与船为伍,有的渔民几代三十多口人,都同在一条船上,故此船只的空 间都物尽其用。船舱内分间有头舱、尾舱、机舱、货舱、竈舱和其他小房。船主多会住在头舱,尾舱是卫生间,其他的各尽所用。以前船上的卫生间甚为简陋,排泄物是直接排到大海裏去的;现代的渔船卫生间设备则有如陆上民居的住宅一样,排泄物也不会直接放出海裏,而是另用一个大胶桶储起来,到泊岸的时候才拿去清理。 陆上行舟 海上的生活终日顶风冒雨,渔民是很难与大自然抗争的;尤其遇上颱风,在大海上的渔民更是忧心如焚。如果是早已知道风暴消息的话,他们会马上将船驶进避风塘去,避免不必要的人命财产损失。而那些平日没有出海作业、靠岸边停泊的一些小型住家艇,渔民便会将小船推到岸上避风。四十年前近妈阁庙附近的岸边、沙梨头一带的海傍、林茂塘的避风塘等地,都是渔民集居地;每当夏季颱风季节,便常常可见这种陆上行舟的“奇景”。渔民大家互相帮助,先用大量的竹片铺在船只上岸的路上(先做这层功夫,是因为船只底部不是平的,船只在竹片上被拉动时,可减少与水泥路的磨擦,不致损坏船底,而且竹片是滑面的,拉动船只时又快又省力。),然后合众人之力,把一艘艘小船从海上沿着码头的小钭路,连拖带推的“停泊”在马路边,直等到颱风过后才把船推回海中。有时一年中颱风频临,他们也照推无怨。因为颱风来临时,海水风浪的威力不是他们的小船承受得起的,故此为免无谓的损失,渔民们宁可辛苦一些,也要誓保家园。 “铅坠”的故事 踏入七十年代,本澳的经济开始腾飞,工商百业兴旺,建筑业一片好景,眼见陆上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的矗立起来。于是稍有经济能力的渔民纷纷上岸购置物业,年轻力壮的仍然出海谋生,把老人和小孩留在家中。从此不用四海为家,每次回航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而且又可把贵重的财物放在家裏,不用担心在出海遇着海盗时,一生积蓄付诸流水。要不然的话,遇上翻船意外,往往也是倾家蕩产的,甚至全家遭难。曾经流传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渔民捱了半生,积聚了一笔巨款终日携在身边,很是担惊受怕。由于他所处的年代,渔民买楼的观念还未普及,他为了保存这些财产绞尽脑汁,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用这笔巨款去金舖订造了几个大金球,外型很像船上用的铅坠一样,然后用黑油涂黑金球表面,真的没有人看穿这秘密。后来他把这几个金球寄存在一间相熟的山货店裏,对店主亦说这几个是“铅坠”,过若干时候便来取回。店主对着这几个东西唯唯诺诺,很随便的把它关在杂物房裏,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那个渔民自此没有再出现,因为他们一家不幸遇上了海难,尸骨无存。事情过了三十多年,那山货店老闆因年纪大了想着要结业退休,于是在清理旧货中,发觉了这几个毫不起眼的黑色球体,才起在脑内勾起这件往事。最初他以为那个渔民已经忘记了这几个东西,还托人多方查探那渔民的下落,想通知他取回这些东西,但得来的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讯息。店主便打算把那些黑球转让出去,得回些钱买点香烛拜祭一下那户渔民。后来见那些东西已很髒了,就用水清洗一番,谁料把部份黑油洗掉了,露出灿灿金光来,店主这时才明白是怎么的一回事。不过他并没有见财起贪,他把这几个金球拿到金舖卖了,得来的钱用那户渔民的名义全部捐了出去。 新居礼仪 渔民有幸买到一所新居,事前事后也有些礼仪要做的。买楼之前要占卜问问祖先和菩萨,是否同意买那个单位。哪个菩萨倒是没有固定“人选”的,视乎各人的偶像不同而异:有的问观音,有的问道爷,总之满天神佛都是他们的“顾问”。买到单位后,也要请道士到来做法事以求阖家平安。道士通常是先拜屋内四角方位,再拜屋的中央,有的还用小锤在屋内四周敲一遍,寓意提醒那些游魂野鬼速速离开,不要滋生事端。之后还会和至亲们吃上一顿入伙酒,才算是功德圆满,入伙大吉。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