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父嘗違盜泉水,懦夫立事貪夫止。”詩句出處:《慶封宅古井行》;是唐朝詩人陸龜蒙的作品。
古甓團團蘚花碧,鼎渫寒泉深百尺。江南戴白盡能言, 此地曾為慶封宅。慶封嗜酒荒齊政,齊人剪族封奔迸。 雖過魯國羞魯儒,欲弄吳民竊吳柄。吳分巖邑號朱方, 子傢負固心強梁。澤車豪馬馳似水,錦鳳玉龍森若墻。 一朝雲夢圍兵至,胸陷鋒鋩腦塗地。因知富德不富財, 顏氏簞瓢有深意。宣父嘗違盜泉水,懦夫立事貪夫止。 今歌此井示吳人,斷綆沉瓶自茲始。
|
【註釋】:
宣:
①周遍;普通。《詩經·大雅·公劉》:“既順乃宣,而無永嘆。”②宣揚;顯明。《漢書·元帝紀》:“宣明教化,以親百姓。”③通;疏通。《左傳·昭公元年》:“宣汾洮,障大澤。”(汾、洮:二水名。障:阻擋。)④發泄;發散。嵇康《聲無哀樂論》:“歌以敘志,舞以宣情。”⑤公開。仲長統《昌言·理亂》:“君臣宣淫。”⑥君主的詔諭。《三圖志·吳書·吳主傳》:“特下燕國,奉宣詔恩。”宣父:
對孔子的尊稱。《唐書·禮樂志》:“貞觀十一年,詔尊孔子為~~。”父:
(一)①父親。《論語·學而》:“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沒:通“歿”,死。)②對傢族或親戚中男性長輩的稱呼。《爾雅·釋親》:“父三考為王父,父之妣為王母;王父之考為曾祖王父,王父之母為曾祖王母。”③為古代天子對同姓諸侯、諸侯對同姓大夫的尊稱。《詩經 · 小雅 · 伐木》:“既有肥羜(zhù),以速諸父。”(羜:幼羊。速:召請。)④泛指動物雄性。左思《吳都賦》:“其上則猿父哀吟。” (二)fǔ ①對老年人的尊稱。《史記·伍子胥列傳》:“此劍值百金,以與父。”②同“甫”。對成年男子的美稱,多附在名字後面。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廬陵:今江西吉安縣。蕭君圭君玉:蕭君圭字君玉。長樂:地名,在今福建。王回深父:王回字深父。下文“平父”“純父”同。)③為從事某一類行業男子的通稱。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農夫漁父過而陋之。”④開始。《老子》第四十二章:“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強梁:強橫,強悍。其死:指正常死亡。以為:“以”後省代詞“此”“之”等,意思是用這句話作為……)嘗:
①用口品嘗味道。《荀子·榮辱》:“嘗之而甘於口。”(甘:好吃)②泛指嘗試;試一試。《孟子·梁惠王上》:“我雖不敏,請嘗試之。”③經歷。《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備:全部。)④古代特指秋祭。供奉新谷讓祖宗嘗新,故名。《公羊傳·桓公八年》:“秋(祭)日嘗。”⑤副詞。曾經。《論語·衛靈公》:“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違:
①離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違榖七裡,榖人不知。”(榖:地名。)《論語 · 裡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造次:倉猝。是:此。)②避開。王充《論衡·知實》:“當早易道,以違其害。”③違背;背離。《論衡·問孔》:“案聖賢之言,上下多相違。”(案:考察。)④過失。葛洪《抱樸子·外篇·良規》:“君有違謬,據理正諫。”⑤邪惡;違禮的行為。《左傳·桓公二年》:“昭德塞違。”(昭:發揚。塞:杜絕。)盜:
①偷竊。《荀子·修身》:“竊貨曰盜。”②強盜。《莊子·盜蹠》:“天下何故不謂子為盜丘?”③搶劫。《史記·田叔列傳》:“虜大入塞盜劫。”盜泉:
本為泉名,後指認為飲之使人邪惡的泉水。陸機《猛虎行》:“渴不飲~~水,熱不息惡木陰。”泉:
①泉水,一種地下水。《周易·蒙卦》:“山下出泉。”②泉下;墓穴。錢孫貽《虔臺寒食怨詩》:“幾人江上共招魂,瘴海青蠅吊泉戶。”(瘴海:舊指嶺南有瘴霧的海域。戶:門。)③陰間。駱賓王《樂大夫挽辭》:“忽見泉臺路,猶疑水鏡懸。”④古錢幣名。《管子·輕重丁》:“凡稱貸之傢,出泉參千萬,出粟參數千萬鐘。”懦:
①柔軟;柔弱。《左傳·昭公二十年》:“水柔懦,民狎(xiá)而翫(wán)之,則多死焉。”(狎:親昵。翫:同“玩”。戲弄。)②怯懦;軟弱。《孟子·萬章下》:“懦夫有立志。”懦夫:
軟弱無能的人。李白《陳情贈友人》:“~~感達節,壯士激青衿。”夫:
(一)①成年男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②舊稱從事某種體力勞動的人。《詩經·周頌·噫嘻》:“率時農夫,播厥百谷。”③舊指服勞役的人。《北史·東魏靜帝紀》:“發夫五萬人築漳濱堰。”④丈夫,婦女的配偶。古樂府《陌上桑》:“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使君:稱刺史。)⑤古代土地面積單位,等於一百畝。《管子·乘馬》:“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傢,事制也。”[夫人]1. 古稱諸侯的妻和帝王的妾為夫人。《禮記·曲禮下》:“天子有後,有夫人。”“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2.唐以後稱高級官員的妻為夫人。張祜《集靈臺》:“虢(guó)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平明:天剛亮。)3.對已婚婦女的尊稱。[夫子]1. 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李朝威《柳毅傳》:“夫子不遠千裡,將有為乎?”(有為:有所作為。)2. 孔門尊稱孔子為夫子,後沿稱老師為夫子。《論語·憲問》:“夫子時然後言。”(時:當其時。)(二)fú ①代詞。1. 表示第三人稱。相當於“彼”。《漢書·賈誼傳》:“夫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2. 表示近指。相當於“這”、“此”。《論語 ·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3. 表示遠指。相當於“那”、“彼”。《淮南子·齊俗》:“此一是非,隅曲也;夫一是非,宇宙也。”(隅曲:片面。)②句首語氣詞。表示發端。《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③語氣詞。1.用於句尾,表示感嘆或發議論。柳宗元《三戒·黔之驢》:“今若是焉,悲夫!”(是:此。)2.表疑問或反詰。《史記·孔子世傢》:“吾歌,可夫?”立:
①站立。《孟子·梁惠王上》:“王立於沼上。”《論語·微子》:“子路拱而立。”②豎立;樹立。《韓非子·功名》:“立尺材於高山之上。”葉適《終論七》:“的必先立,然後挾弓註矢以從之。”(的:箭靶。)③設置,建立。《荀子·大略》:“立大學,設庠序。”④制定。《荀子·議兵》:“立法施令。”賈誼《過秦論》:“商君佐之,內立法度。”⑤建樹;成就。《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兵精糧多,足以立事。”⑥泛指登上某種位置。《史記·陳涉世傢》:“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少子:最小的兒子。)⑦立刻;立即;馬上。《史記·李將軍列傳》:“匈奴追射我立盡。”《史記·項羽本紀》:“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事:
①職位;職務;官職。《左傳·莊公十四年》:“吾皆許之上大夫之事。”②職業。《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舞陽侯樊噲(kuài)者,沛人也,以屠狗為事。”(沛:江蘇沛縣。)③事情。《論語·子路》:“言不順則事不成。”④變故;意外事故。《史記·刺客列傳》:“秦有荊軻之事。”蘇軾《徐州上皇帝書》:“今臣於無事之時,屢以盜賊為言……不然,事至而圖之,則已晚矣。”(圖:謀。)⑤實行;從事;做。《論語·顏淵》:“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⑥侍奉;服事。《左傳·隱公元年》:“欲與大叔,巨請事之 ”⑦從師求學。《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非]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⑧量詞。用於器物或衣服,相當於“件”。白居易《張常侍池涼夜閑宴贈諸公》:“管弦三兩事。”貪:
①愛財;貪婪。《戰國策·齊策四》:“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左傳·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爾:你。)②貪圖;貪求。《詩經· 大雅·桑柔》:“民之貪亂,寧為荼毒。”《宋史·選舉志二》:“唯務貪多,累牘連篇。”③通“探”。探求。《後漢書·郭躬傳論》:“若及推己以議物,舍狀以貪情,法傢之能慶延於世,蓋由此也。”貪夫:
貪婪愛財的人。賈誼《𫜹鳥賦》:“~~殉財兮,烈士殉名。”夫:
(一)①成年男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②舊稱從事某種體力勞動的人。《詩經·周頌·噫嘻》:“率時農夫,播厥百谷。”③舊指服勞役的人。《北史·東魏靜帝紀》:“發夫五萬人築漳濱堰。”④丈夫,婦女的配偶。古樂府《陌上桑》:“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使君:稱刺史。)⑤古代土地面積單位,等於一百畝。《管子·乘馬》:“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傢,事制也。”[夫人]1. 古稱諸侯的妻和帝王的妾為夫人。《禮記·曲禮下》:“天子有後,有夫人。”“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2.唐以後稱高級官員的妻為夫人。張祜《集靈臺》:“虢(guó)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平明:天剛亮。)3.對已婚婦女的尊稱。[夫子]1. 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李朝威《柳毅傳》:“夫子不遠千裡,將有為乎?”(有為:有所作為。)2. 孔門尊稱孔子為夫子,後沿稱老師為夫子。《論語·憲問》:“夫子時然後言。”(時:當其時。)(二)fú ①代詞。1. 表示第三人稱。相當於“彼”。《漢書·賈誼傳》:“夫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2. 表示近指。相當於“這”、“此”。《論語 ·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3. 表示遠指。相當於“那”、“彼”。《淮南子·齊俗》:“此一是非,隅曲也;夫一是非,宇宙也。”(隅曲:片面。)②句首語氣詞。表示發端。《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③語氣詞。1.用於句尾,表示感嘆或發議論。柳宗元《三戒·黔之驢》:“今若是焉,悲夫!”(是:此。)2.表疑問或反詰。《史記·孔子世傢》:“吾歌,可夫?”止:
①腳。後作“趾”。《漢書·刑法志》:“當斬左止者,笞(chī)五百。”(笞:用竹板打。)②至;到。朱熹《乙卯八月晦日浮翠亭次叔通韻》:“群賢亦戾止,共此一日閑。”(戾:到達。)③停止。《莊子·齊物論》:“曩(nǎng)子行,今子止。”(曩:以往。子:您。)④禁止;阻止《韓非子·有度》:“止詐偽,莫如刑。”⑤停留。《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復從峽度棧以上,止文殊院。”(棧:棧道。)⑥居住;棲息。《論語·微子》:“止子路宿。”《詩經 · 秦風·黃鳥》:“交交黃鳥,止於桑。”(交交:鳥鳴聲。)⑦副詞。隻是;僅僅。《莊子·天運》:“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處。”柳宗元《三戒·黔之驢》:“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⑧語氣詞。《詩經·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