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 唐山水诗赏析 |
释义 | 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 唐山水诗赏析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唐山水诗鉴赏 宋之问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始兴县,属唐岭南道韶州所辖,在今广东韶关东北,诗题揭示作者此篇作于贬官岭南自始兴县江口至虚氏村途中。 首四句扣诗题叙行踪。诗人谪贬南粤,朝行露宿。一待天晓便匆匆上路,翻越过闽地的崇岭叠嶂; 乘着南国春色向位于广州越秀山上的越王台方向进发。由于是“早发”,先只看到隔宿之云似从鹏鸟翼际渐渐消散,一弯残月如珠光自蚌壳中徐徐闪开。这两句暗用了《庄子》写鹏鸟“翼若垂天之云”及《吕氏春秋》论月亮“晦则蚌蛤虚,群阴缺”的典故,“语巧而不觉其纤,所以为初唐”(查慎行语)。《新唐书《本传》称宋之问诗“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此联可作佐证。 次六句随行踪写景物。在江口到虚氏村这一日的旅途中,随着天色渐明,南国早春特有的风物景色,接踵而来,一一扑入这位长期生活在宫掖狭隘圈子里的北方诗人眼帘,使他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感到新鲜和亢奋。首先是奇树怪藤: 攀援蔓生的薜荔,青气勃郁,扶摇直上,充满了生命活力; 亭亭玉立的桄榔,枝干挺拔,绿苔荫翳,展示着博大胸怀。两种植物,一刚一柔,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其次是异香鸣泉: 裛(通 “浥”, 沾湿)满露珠的桂树, 透出淡淡的幽香;激石回环的细流,发出琮琮的响声。两者通过嗅觉和听觉,给人以感官的愉悦享受。最后是珍禽异兽: 机灵顽皮的黑毛猴,攀着树枝时而鸣啸; 色彩斑斓的翡翠鸟,衔着花朵飞去飞来。于是,草木花卉,泉石禽兽,从线条、色彩、音响,多侧面多层次地构成了情趣盎然的南国之春的立体画图。 末六句从写景转入抒情。“南中虽可悦”,总收以上铺陈之景,引出下面贬谪之情。南国春景固然赏心悦目,北归之思却是日日萦怀,悠然难释。那么,“北思”究竟是朝廷之念还是家园之恋呢? 随即两联作了明确答复,是后者而非前者。“鬒(zhěn诊)发”,也即黑发,已在俄顷之间愁成素白; “丹心”,也即功名之心,已经屡遭打击化为灰烬。此联极为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荣辱无常的厌倦和自己穷途末路的愁苦之情。老杜“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源出于此。“首归”,返乡之意。语出《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曹操《却东西门行》:“孤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剪莱”,即除草。谢朓有“去剪北山莱”、王绩有“去剪故园莱”句。此联意为: 何时能象“狐死归首丘”那样,踏上回归故乡之路呢?又何时能象谢朓、王绩那样,归隐田园去剪除故园的杂草呢?这段抒情,用的是反衬法。即南国之景愈乐,则北归之情愈切。“虽”字是转捩点,造成“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姜斋诗话》)的感人艺术效果。 全诗结构匠心独运,“前半极言广中风物之殊,后二联结出想望北归之意。出笔纯乎《骚》《雅》之气,迥异凡流” (《瀛奎律髓汇评》)。以赏心悦目之景,翻出心灰意懒之情,感人至深。写景清新,错落有致; 观察敏锐,纯是南国风味。通篇对偶,讲究声律,词采艳丽,显示出极厚的艺术功力,是初唐诗风的代表作。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