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太上感应篇》
释义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

道教经书,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太上感应篇集注》云:“太上者,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言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太上感应篇》开篇明义:“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书中写道,人身有“三尸神”,时刻记录人的罪恶,并于庚申日上报天庭。根据罪恶的轻重大小决定人命寿夭;非义而动,背理而行,则短命而死,如罪有余辜,还将殃及子孙。所谓“是道则进,非道则退”,则“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避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若改恶从善,则将转祸为福。该书主要思想为“天人感应”、“因果报应”,以儒家道德规范和道释宗教规戒为立身处世之准则,但又与佛教观念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更加重视现世,更加珍惜现实存在的生命。所以“欲求长生者”,就必须回避大大小小“有数百事”的过错,这实质上就是道教人生哲学的体现。因此,该书大谈行善的好处,它把道教宣扬的人生最高境界——得道成仙的理想下面,竖起了一架可以登临的梯子,即现实的行善的态度。书中鲜明地列举了26条善,170条恶。这些善恶的标准具体化到家庭生活、伦理纲常、人际关系之中,成为人们行有依据的生活准则。经文中“积德累功、慈心于物”的佛家精神,“忠孝友悌,敬老怀幼”的儒家伦理,显示出北宋时期道、佛、儒三教合流的趋向。由于它在道教的身上披上了佛教的袈裟,又从虚无的说教跃至现实的封建伦理准则的建立,因而颇得历代统治者青睐、宋、元、明、清几代盛行不衰。但在元代,它既当过宠儿又当过弃儿。这就是元世祖在位前后那一场佛道论辩闹剧所波及到的对“伪道经”的禁毁。开始还没将它列入禁书目录,后来由于扩大了禁书范围才无从幸免了。

《正统道藏》有南宋李昌龄传《太上感应篇》30卷,《重刊道藏辑要》有《太上感应篇集注》等,《道藏精华录百种》有《太上感应篇樾义》2卷。另有刻本、注本多种。此书还流传东亚各地,日本德川时代也曾翻刻出版。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