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嫁娶
释义

嫁娶

渔民以前的社交环境狭窄,男女交往的机会不多,故此婚姻一事也是令人费煞思量的。过去渔民的婚姻很多都是在亲友的介绍、媒人的推荐下促成的;自己去找对象的不多,这和现代社会的民风是不同的。他们也奉行近亲不通婚的观念,男女同姓但不同祖籍的倒可以通婚。
青年渔民男女,一旦遇上了心仪的对象,总会千方百计的找机会大家相聚,谈谈心事。但由于大家都是生活在船上,故此当着众多家人面前,也难谈出甚么感情来。昔日渔民谈恋爱的方式都是比较单纯的,最先是一大群青年男女集会,逐渐便发展变成了一双一对。相聚的时候不外乎上岸逛街,看一、两场电影,要不便去一般情侣常到的圣地——西湾堤畔听听浪声,吹吹海风;此情此景,比在船上吹海风,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初堕爱河的渔民情侣,虽有爱慕之心,但基于害羞心理,因此一同逛街之时也颇显得不甚自然。有些是一先一后、相隔十步八步之遥前行,偶然回首相视一笑;有些是隔着马路各走一边,祇是不时互相望上一眼,随即低头抿嘴微笑,便又各自前进;不明底细者,怎知他们正在培养感情呢!
当年轻的渔民爱侣情投意合要成亲时,便会开始筹划婚礼事宜。数十年前澳门人的婚礼,尚要遵从三书六礼的仪式,要依照各项繁文缛节进行,否则就不算是合法的婚姻。当中所谓“三书”是指: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徵(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所谓“六礼”,是指: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徵——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聘礼,谓之纳徵,今称“过大礼”或“大定”(渔民称为“担酒”)。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选日子,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渔家用礼艇)到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提 亲


当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没有相沖,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为订亲的最初凭据。跟着“过文定”,这是“过大礼”的前奏曲,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后携带三牲酒醴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约在婚前的十五至二十天,会进行订亲礼仪中一项隆重的仪式——“过大礼”。男家在择吉之日,带备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下聘。一般的做法,男家过礼的礼品如下:
礼金——价钱丰俭由人。
礼饼——中式礼饼一担。
海味——分四式、六式或八式,款式与购备数量视乎男家经济状况而定。通常每款分作两包,不论多少斤,除不可缺少的髮菜外,其他可选择之款式包括有:鲍鱼、蚝豉、元贝(乾瑶柱)、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及鱼肚等。
三牲——雌、雄鷄两对(如女方父母不全者,则一对已够),猪肉三至五斤,切成双飞之状(即一片相连开二)。
鱼——大鱼或鲮鱼,取其有腥(声)气之意(即有好消息的意思)。
椰子——两对(父母不全者可用一对),取其有爷有子之意。
酒——洋酒或米酒共四瓶。
四京果—龙眼乾、荔枝乾、合桃乾和连壳花生。
生果——取其生生猛猛之意。
茶叶、芝蔴——种植茶叶必须用种子,故常以茶叶为礼物,即祝愿种植不移之子,亦暗喻女子一经缔结婚约,便要守信不渝,绝无反悔,亦即所谓“油蔴茶礼”。
帖盒(礼金盒)——内有莲子、百合、青缕、扁柏、槟榔两对、芝麻、红豆、绿豆、红枣、合桃乾、龙眼乾,还有红绳、利是、聘金、饰金,以及龙凤蜡烛一双和对联一副。
所有礼金、礼饼及礼品均需送双数,以取好事成双之意。
当女家收到男家送来的聘礼之后,是需要回礼的,通常是回给男家礼物的一半或若干,必须要有茶叶及生果,莲藕、芋头、石榴各一对及贺围巾等。另外也要送给新女婿礼物,包括有长裤(寓长命富贵之意)、皮带、银包(内置红封包)及鞋一对(寓意同谐到老)。还有扁柏、利是、芋头、姜、回聘金、茶煎堆、鬆糕(大发)、槟榔一个(指一郎到底),那时切切不可送手帕,因忌寓分手之意。
时至今日,全套的“三书六礼”已不合时宜;当中祇有一些较重要的礼仪如“纳徵”(过大礼)尚保留外,其他的早已简化了。
现代的渔民男女要成亲时,男方是先找一个长辈亲友到女方家裏去提亲的。首先要拿一对新人的生辰八字去问卜,看看双方的八字有没有相沖,此谓之“夹年生”。第一关过了才展开择吉日、下聘礼、订酒席的谈判,通常女方是会向男家要上一笔礼金、若干酒席的。因为女家嫁女后,这个家庭便少了一个劳动力,相反男家则多了一个帮手。故此有的女家父母会把握机会,狠狠的向男家索取一大笔聘礼的,这便要视乎男方的家底是否丰厚了。而女家给的嫁妆除了日用品外,最重要是穿戴耀眼的金饰。渔民喜欢金饰的天性似乎是与生俱来,很多时他们送礼给别人也多是送金器。有些富有的渔民嫁女,送给出嫁女儿的金饰之多,几乎等同新娘体重的十分之一!加上其他亲友的馈赠,新娘在出嫁那天就会把所有金饰全都戴在脖子上、手腕上,整个人彷似是金做的,金光灿烂,令人目眩。
办嫁妆
办嫁妆也有行古礼的。当女家收到大礼后,女家的妆奁须最迟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去。这
批大箱小箱的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富之象徵。有些渔民往往为了嫁女的体面而背上一身债务,但还是甘之如饴。昔日广东人较喜爱“樟木槓”(“槓”粤音读“垄”,即樟木箱),因其耐久坚固,既实用也好意头,所以是嫁妆的必备之物。嫁妆除了珍贵的珠宝首饰外,主要就是一些象徵好兆头的东西。例如:蝴蝶双飞——剪刀,子孙桶——痰盂,良田万顷——尺子,甜甜蜜蜜——片糖,腰缠万贯——银包、皮带,花开富贵——花瓶,同谐到老——铜盆及鞋,有衣食——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和两只用红绳綑着的筷子及碗,丰衣足食——七十二套衣服,旁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

过 门


渔民举行婚礼的传统做法是这样的:当择好了日子后,男女家便各自筹备婚礼事宜。以前的新妇嫁入男家,便要在男家的船上生活,融入到男家的大家庭中,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份子;所以男家便先要在船上安置好一间新房,以便迎娶新娘过门。整艘渔船也给洗刷一新,在船尾的船舷左右两旁还挂上一对红灯笼,以资识别,有的会请来道士在船上作法祝祷一番。

安 床


如果新婚夫妇是居住在陆上,当择定良辰吉日后,新房要早早收拾好,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床”。在婚礼前数天,先由“好命佬”(指男女双方的长辈或亲友,择其父母子女健在且婚姻和睦者之男士)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前夕由“好命婆”(“好命佬”之妻)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乾、红豆、绿豆及利是。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入新房及触摸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在结婚当晚,新人进房后,可让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称为“压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若想增添热闹气氛,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其中也有些禁忌,就是孕妇和带孝者在婚礼初的一个月内不可进新房;除了新娘外,有月事之妇女不可在安床后及结婚当晚进新房。

上 头


在结婚前夕晚上,男的在家内自有一班案兄弟(本地俗称,也有称为“戥穿石”。在宴会上陪伴新郎招呼来宾,或搞气氛的新郎好友)陪着玩乐;到了吉时(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时辰,即一小时前),便进行“上头”仪式。这种仪式须由“好命佬”及“好命婆”各自在男女双方家中举行。一对新人均要穿上睡衣,新人在上头前须用“碌柚叶”(柚树的叶,本地人认为有它有辟邪作用,用其煮水沐浴,可驱走身上的霉运)沐浴,须穿上全新之睡衣及内衣裤。若是再嫁或再娶的,不需要进行上头礼,因他/她们第一次结婚时已“成人”了。女方应选择一个可看见月亮的位置,燃起龙凤烛,点起清香一炷,连同莲子、红枣、汤圆三碗,每碗六或九颗汤圆、生果、烧肉及鷄,向天参拜。此外,男女双方要準备尺、镜、剪刀,即所谓“龙头镜、较剪尺” ,取其光明继后之意,让“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人梳头;一面梳,一面说些好意头的说话: “一梳梳到夫妻从头到尾,二梳梳到夫妻白髮齐眉,三梳梳到夫妻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夫妻荣华富贵,五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句句语贵吉祥。上头仪式是象徵一对新人已步入“成人”阶段,并祝福他们同谐白首。
如是者当晚等到交接第二天的子时时分(就是“上头”那一晚的十一时),新郎便要摸黑乘船到女家的船上把新娘接过来,但这不是正式的迎娶过门。而是按照他们的风俗习惯,要早一晚把新娘接过来守夜,向男家的祖先神位上香,在天亮之前便把新娘送回女家,直到中午时分男方才正式去迎娶新娘入门。

叹 情


在新娘出嫁前的两三晚,女家也是有一番热闹的。当吃过晚饭后,衆亲友便陆续的到女家去串门,那时女家早就到纸料舖订好一个约有两尺高的纸灯笼,好像一个马桶形状,内裏扎有多盏作为燃点油灯之用之小灯架,衆亲友围着準新娘而坐,谓之“坐灯”。为的是进行一个叫做“叹情”的仪式。那几晚的确是热闹非常的,因为女家的亲友大多会在此时云集,有年老的长辈,也有年轻的一代,各人主要是想听新娘子的心声,在仪式中新娘子会“唱”出家中各人平时如何对自己的感受。新娘首先唱父母,歌词是随意的,每句字数没有规定。内容多是感激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平日父母怎样对待自己好,现在自己出嫁实在是捨不得离开;也有唱出父母平日对自己有偏见的抱怨说话来。跟着便唱出平日兄弟姐妹的感情怎样,有时怎样争执,希望从今后大家不要记仇等,然后唱出长辈们平日怎样对自己的情形。最后由父母、兄弟姐妹、长辈亲友也逐一回唱。当中也有人唱出埋怨之情:抱怨男家为何这么早便娶新娘过门,害得他们以后聚少离多;有感情丰富的,会唱到哭起来,但很快便又破涕为笑。“叹情”这项仪式,可以进行两三天之久,视乎女方的亲友多寡而定。所唱歌调不带有哀怨的味道,也没有固定的韵律,倒是像把说话的语音腔调拉长唱出来而已;可惜现在渔民会唱的极少。
直到婚礼的前夕,新娘要举行上头仪式:一般是把新娘的头髮挽成盘龙髻的形状,象徵这个少女今后已作他人妇,装扮便端庄成熟有别于往日。上头之时也要说上一些吉祥的祝颂语,这和男的上头仪式一样。跟着便等候男家来接新娘去守夜了。

迎 亲


婚礼当日的中午,新郎率领衆多迎亲队伍,乘着五彩缤纷的迎亲花艇,带着两棵小石榴树(石榴象徵多子),浩浩蕩蕩地到女家。此时新娘已由陪嫁姊妹一早装扮好,等着吉时的来临。新娘穿起簇新的裙褂礼服,脚踏绣花红鞋,满头珠翠花饰,脖子上、手腕上戴着亲友送赠的金器诸物,映衬得新娘越发明艳动人。
男家队伍来到后,穿着礼服的新郎,便要先接受陪嫁姊妹的连番考验——玩游戏、唱歌、答问题、做指定动作等等,千奇百怪的花样层出不穷。新郎要陪着小心过三关、闯六隘,最后还要乖乖地奉上开门红封包,才能娶得新妇归。

会亲茶叙


一对新人回到男家后,新妇入门循例要跨过一个火盆,才能进门,寓意是消除一切不吉祥的东西,从此兴家旺业。跟着便举行交拜礼仪:拜天地、拜祖先、拜父母、斟茶跪叩,在船上还要到船头和船尾礼拜;有的男家如在岸上有住宅的,也要到屋内顶拜。到了下午,一对新人要在船上出席一个小型茶会,主要是让男女双方的亲友藉此机会见见面,大家互相认识以便日后往还。在茶会上新人除了接受亲友的祝贺之外,还要接受“盘问”说出他们如何相识、爱慕对方甚么优点等等;也有要新人对对联,唱四句的(唱四句是侍奉公婆的口诀,内容是:“手执茶盘家过家,有钱人女落在穷人家,功夫要做不在话,做人新抱(媳妇)要服侍老人家”),唱四句的用字没有固定,可随意修改,不过新娘要唱得一字不漏,还要大声地唱,让每个人都听得清楚了,才算过关。有时众人还会设计一些游戏捉弄新人一番,例如向客人敬酒、敬茶、点烟等。有些茶会上众人还要新郎新娘唱“鹹水歌”助兴。,〔这种“鹹水歌”也叫“蜑歌”,与南粤其他的山歌、渔歌一样,都是渔民取材于生活直抒感情的民歌。他们胸怀坦蕩地唱出心底所仰慕的、所祈求的、所喜欢的、所怨怼的事情。青年男女更热衷于这种凭歌寄意的方式,从歌者的年龄来看,情歌倒是佔了不少的。蜑民当年有一种这样的风俗习惯:“有女未聘,则置盆花于梢,有男未聘,则置盆草于梢;以致媒妁。娶时以蛮歌相迎,男歌胜即夺女过舟成亲焉。”(见《粤中见闻》)可见唱鹹水歌是蜑民文化生活重要的一部份;青年男女从恋爱到成婚,歌謡对他们来说影响很大。由于蜑民往昔备受社会歧视,渔民不得接受文化教育,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文盲;他们的鹹水歌绝大部份是口头创作,人们将之口传笔録下来,其中仍可看到歌词内容保存着渔民浓厚的口语性质:生动而朴实,流畅而纯真。以下的一首鹹水歌,即可见渔民的真情——“头壳晕晕霹雳弹(啰),肚仔痛痛透心肝(啰),若得亚妹分我睇(啰),先生免请药免煎(啰)”(《澳门日报》一九九八年八月九日)这首鹹水歌是一首男想女的情歌,全歌毫不掩饰,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男的想女的想得多麽情真呢!鹹水歌有的句尾带有语气词“啰”字,这是为了加强歌中节奏感的作用而设。“鹹水歌”这种蜑民创作的民歌在明清时期,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甚为流行,后来逐渐式微;现在偶然在老渔民口中或能听到一二,但也是限于祇唱前人留下来的旧作而已,现代渔民自己会创作的真是绝无仅有。〕一堂不尽的欢乐,的确为一对新人留下不少美好的回忆。这些欢乐的游戏,也有的做法是留待晚上酒宴过后,在闹新房时才进行。

喜 宴


到了傍晚时分(由于渔民习惯很早吃晚饭,故此办喜事的主人家也不会破例),在五点钟左右·245·喜宴便开始了,一般渔民招待亲友都是在自己船上设宴的。专门做喜庆酒筵生意的,在陆地上有酒家,在海上也有这类性质的船只,渔民称之为“酒艇”。当有生意上门的时候,这些酒艇便会把一切办酒筵的材料驶到主家船附近,就地烹调,即席上菜,这种方式叫做“到会”。但船只的面积始终不大,故此遇上大排筵席的话,那些亲友的船只往往也要给主家徵用,大家同时停泊在一起,亲友们虽则是各自入席,不能全聚在一船,但气氛一样热闹,无拘无束。那些菜餚由酒艇煮好后,便按次序递上主家船,然后船过船、艇过艇的传送到别的船上去。酒艇是没有提供酒家式的侍应服务的,所以一切都得靠自己动手。虽是这样,但各人的兴致并不减弱:舟外烟雾腾腾,色香味四溢;船内欢声阵阵,猜拳劝酒频频。至于酒宴的菜式,昔日还盛行吃九大簋,不过现在这种吃法已经绝蹟多时,欲见无从了。宴会进行时,一对新人不停向各亲友敬酒致意,有些宾客会和新人开开玩笑,给宴会增添满堂笑声,使宾主尽欢。
酒阑人散后,宾客中那些年轻力壮的要留下帮助清理现场,用一些大竹箩收拾好食具器皿,交回酒艇。渔民是没有闹新房习俗的:一来由于新人居住的环境不容许,二来参与酒宴的宾客有的需要边吃边劳动,体力消耗不少;一顿饭下来,筋疲力竭不算夸张。

酒 厂


香港渔民设宴,除了用“到会”的方式之外,也有光顾海上酒家的。这种“酒家”其实祇是一座靠岸边建在水面的大平台,由于面积比渔船大很多,一次可摆设数十席酒宴;但它是不能移动的,故此请客的、赴宴的,都需用交通工具方可到达。这种海上酒家,渔民称它做“礼舫”。这种酒家在澳门没有,祇在香港的西贡、长洲有两间。但有一种类似香港“礼舫”经营方式的,三、四十年前曾在本澳下环区海傍开设有四五家之多,本地渔民叫它做“酒厂”。经营者多是岸上人,他们在海面上搭起一座竹棚,在上煮食,煮好的食物分别用瓦盆盛着,然后划着小船,把食物送到喜船上去。这是当时渔家饮宴的风情。

三朝回门


婚后的第三日有一项仪式是要做的,叫做三朝回门。新妇在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丈夫回家。男家须带备的物品如下:
烧猪一只(以示新娘的贞洁)、饼食两盒、美酒两瓶、竹蔗两枝(寓意“回门节节高”)、鷄只一只、生菜若干(寓意风生水起)、生果两篮、葱条若干(寓意鬆鬆动动)、伊麪两盒,鷄仔灯笼金、猪肚及猪肉各两斤、利是等。女家的回礼通常是礼物的一半,其中以烧猪最为重要,烧猪的头、尾及手脚各一,猪舌半边,并须放置红封包在烧猪盆上,一併送回男家作为谢礼。这项礼节随着时代不同,早已简化多时了,一般都会在结婚的当天提早做了。
新人结婚后便会马上扬帆出海,并没有岸上人那种度蜜月的浪漫情怀,男女两家的亲友从此便会多作往来,关係也会较为密切。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