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在地层下》 |
释义 | 《在地层下》《在地层下》 苏金伞 冰雪 使大地沉默。 然而沉默 并不是 死亡。 眼前: 虽然是冻结的池塘 是没有颜色的田野, 是游行过后 标语被撕去的墙壁, 和旗子的碎片飘散的大街。 但是,在地层下, 要飞翔的正在整理翅膀, 要跳跃的正在检点趾爪, 要歌唱的正在补缀乐曲, 要开花结子的正在膨胀种子, 躺在枪膛里的子弹, 也正在检测自己的甬道。 不久, 土壤就会暖和起来, 肌肉也松动了; 雷会来呼唤它们。 不久 就是彩色的季节 和音响的世界。 而匿居在洞穴里 或流放在海边的暗哑的歌者, 也将汇合在一起, 围绕着太阳 举行一次大合唱。 【赏析】 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写过这样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也许是聪明的诗人偶发奇想,因为大自然的四季变幻常常与人类社会的变革发生着微妙的对应关系。不过,用四季的交替作比,已经成了许多诗人用来喻示社会转折的常见笔法。苏金伞的这首诗采用象征的方式抒写出一曲奉献给春天的颂歌。 《在地层下》一诗写于1947年。当时,诗人身处国统区的政治高压之下,抗战胜利之后出现的民主运动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残酷镇压。诗人目睹国统区腐败的现实,依然坚信这个严冬笼罩的大地必将会被雷声轰鸣的春天击碎。因此,诗人运用充满象征意象的笔调,展示了即将汹涌而出的火山爆发式的景象。 全诗的艺术视角由目及的现实景观,写到埋藏在现实表象之下的世界,再写即将降临的春之狂欢,逻辑脉络十分清晰。 诗的开篇两行:“冰雪/使大地沉默。”即是在写明季节,也是在铺垫沉闷的氛围,点出诗前半部分的情感基调。随后,诗人又用了两个细节描写“冻结的池塘”,“没有颜色的田野”来加重这种沉闷的感觉。紧接着又把笔转向严冬中的另一类景观:“是游行过后/标语被撕去的墙壁,和旗子的碎片飘散的大街。”这样,便把诗歌中的冬天与反动当局的专制统治联结起来,整体的象征在细节的描写中得以暗示。 从诗的第四小节开始,诗中连续出现四个排比句式,显示出在残酷的冬天之下,准备冲破冬天的势力正在积蓄力量。有欲展翅飞翔的,有要奔跑跳跃的;有要高奏战歌的歌者,更有枪膛里的子弹“正在检测自己的甬道”。这样,表面上看来静谧的冬季,实际正伏卧在愤怒的火山顶端。冬天的地层下蕴含着如此火热的情绪,那么,它的归期还会遥远吗? 正因为有了这些冬天无法遏制的生命力量,所以诗人坚信,不久冻结的土壤也要变得暖和,冻僵的肌肉也要恢复充满力量的弹性。因此,只需春雷的一声信号,严冬便会被消灭干净,大地重新出现万物奔腾,色彩绚丽的春天。 这首诗由冬天和抗拒冬天势力的相互较量过程串联,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推动诗内的情感向诗人预想的目标移动,从而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