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立德何亭亭,西南耸高隅。阳崖泄春意,井圃留冬芜。
胜引即纡道,幽行岂通衢。碧峰远相揖,清思谁言孤。
寺秩虽贵家,浊醪良可哺。
耸城架霄汉,洁宅涵絪缊。开门洛北岸,时锁嵩阳云。
夜高星辰大,昼长天地分。厚韵属疏语,薄名谢嚣闻。
兹焉有殊隔,永矣难及群。
宾秩已觉厚,私储常恐多。清贫聊自尔,素责将如何。
俭教先勉力,修襟无余佗。良栖一枝木,灵巢片叶荷。
仰笑鹍鹏辈,委身拂天波。
疏门不掩水,洛色寒更高。晓碧流视听,夕清濯衣袍。
为於仁义得,未觉登陟劳。远岸雪难莫,劲枝风易号。
霜禽各啸侣,吾亦爱吾曹。
崎岖有悬步,委曲饶荒寻。远树足良木,疏巢无争禽。
素魄衔夕岸,绿水生晓浔。空旷伊洛视,仿佛潇湘心。
何必尚远异,忧劳满行襟。
悬途多仄足,崎圃无修畦。芳兰与宿艾,手撷心不迷。
品子懒读书,辕驹难服犁。虚食日相投,夸肠讵能低。
耻从新学游,愿将古农齐。
都城多耸秀,爱此高县居。伊雒绕街巷,鸳鸯飞阎闾。
翠景何的砾,霜飔飘空虚。突出万家表,独治二亩蔬。
一旬一手版,十日九手锄。
手锄手自勖,激劝亦已饶。畏彼梨栗儿,空资玩弄骄。
夜景卧难尽,昼光坐易消。治旧得新义,耕荒生嘉苗。
锄治苟惬适,心形俱逍遥。
玉蹄裂鸣水,金绶忽照门。拂拭贫士席,拜候丞相辕。
德疏未为高,礼至方觉尊。岂唯耀兹日,可以荣远孙。
如何一阳朝,独荷众瑞繁。
东南富水木,寂寥蔽光辉。此地足文字,及时隘骖騑。
仄雪踏为平,涩行变如飞。令畦生气色,嘉绿新霏微。
天意资厚养,贤人肯相违。
《立德新居》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注释】:
高:
①高。与“低”相对。《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重:重叠。)②指高度。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之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③高级;上等;优良。《对楚王问》:“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④岁数大。《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孙伯黶,司晋之典籍。”⑤高超;高明的。《汉书·晁错传》:“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对策:对答写在简策上的考题。)⑥尊崇。《庄子· 盗跖》:“世之所高,莫若黄帝。”⑦高尚。《韩非子·五蠹》:“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星:
①星星。天空中能发光的天体。王勃《滕王阁序》:“物换星移几度秋。”②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成公绥《天地赋》:“朱鸟奋翼于星张。”③星象。沈彬《入塞》之二:“戍楼闲上望星文。”④零星。《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耳中鸣玉磬,眼里幌金星。”⑤称杆上记数的点。贾岛《赠牛山人》:“凿石养蜂休买蜜,坐山秤药不争星。”辰:
①震。曹丕《柳赋》:“彼庶卉之未动兮,固肇萌而先辰。”(庶:众多。肇:开始。)②时刻;时间。《诗经·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不辰:不是时候。)③地支第五位。④十二时辰之一,午前七到九时为辰时。⑤十二地支的通称。《汉书·律历志上》:“六律六吕,而十二辰立矣。”⑥十二生肖属龙。⑦星名。1.心宿,二十八宿之一。又名商星、大火。2. 指北辰,即北极星。⑧日、月、星的统称。张衡《东京赋》:“建辰旒(liú)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薛综注:“辰,谓日、月、星也。”(旒:旗边悬垂的装饰品。太常:此处为旗帜名。焱悠:火花飘舞的样子。容裔:高低起伏的样子。)⑨古州名。故治在今湖南省沅陵县。⑩水名,即辰水。源出贵州省江口县西北梵净山,东经湖南省麻阳、辰溪两县汇入沅江。大:
(一)①与“小”相对。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战国策·燕策二》:“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②特指粗,形容条状物横剖面大。《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③扩大;光大。《荀子·成相》:“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陈书·周弘正传》:“庶改浇竞之俗,以大吴国之风。”④程度深;声势大。晁错《削藩策》:“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⑤夸张;夸大。《史记·高祖本纪》:“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尊贵的;重要的。《论语·颜渊》:“出门如敬大宾。”⑦尊崇;推重。《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若物畜而制之?”《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⑧敬词。《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鲁)肃抚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⑨排行第一;辈分较长。古乐府《孤儿行》:“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⑩加在“父”“母”之前,用以称呼祖父、祖母。《史记·留侯世家》:“韩破,良家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11)表示超过。《战国策·秦策》:“亦无大大王。”(12)不详细,不准确。《新书·数宁》:“故圣之起,大以五百为纪。”(五百:指五百年。)(13)副词。很;极。《史记·张丞相列传(附申屠嘉)》:“(邓)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大夫]古代官职名。殷周时期,官分卿、大夫、士三级。秦汉时期,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光禄大夫、中大夫等。唐宋存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清代称高级文职阶官为大夫,并非实职(武官则称将军)。[大王]对帝王的尊称。《战国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教:习。)[大方]专家内行。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闺秀画》:“三百年中,大方名笔,可与颉颃者不过二三而已。”(颉颃:相抗衡。) (二)dài 通“待”。要;打算。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安排香桌儿去,我大烧炷夜香咱。”[大夫]对医生的尊称。宋代医官设有大夫、郎、医效等。见洪迈《容斋三笔》卷十六。(三)tài ①同“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大上:德行最高者。)后一般写作“太”。②同“泰”。安泰;太平。《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使:行使,使用。功:成功,获得好结果。)长:
(一)①长度;两端的距离。《考工记· 车人》:“车人为车,柯长三尺。”②长度大。与“短”相对。1.指空间。古乐府(木兰诗》:“北市买长鞭。”2.指时间。《韩非子·难一》:“矜伪不长,盖虚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一定。济:渡。)④辽阔。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鸟飞不到吴天长。”⑤经常。张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⑥长处;专长。韩愈《画记》:“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⑦擅长。《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二)zhǎng ①年龄大;辈分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记·李斯列传》:“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③首领;首长。《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牧:官名。)④生长;成长。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⑤抚养。《诗经· 小雅·蓼莪》:“长我育我。”⑥滋长。《诗经·小雅·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盟:盟誓。用:以。)⑦增进;增强。《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与韩荆州书》:“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青萍:剑名。结绿:玉名。)长天:
辽阔的天际。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一色。”天:
①人的头部。《吕氏春秋·论人》:“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释:去除。巧故:伪诈。)②天空。王充《论衡·谈天》:“察当今天去地甚高,古天与今无异。”《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穹庐:毡帐。)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罚。)④天气;气候。《吕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⑤自然界。《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⑨依凭;依靠者。《仪礼· 丧服》:“夫者,妻之天也。”地:
①大地。与“天”相对。《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②陆地;地面。《左传·僖公四年》:“公(晋献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fèn);与犬,犬斃。”(坟:隆起。)③土地;田地。《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廛:城市中的空地。国中:指王城之内。)④领土;疆土。《孟子·离娄上》:“争地以战,杀人盈野。”⑤地方;场所。《孙子兵法·虚实》:“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⑥处境;地位。《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⑦指境界。齐己《移居西湖作》:“只待秋声涤心地,衲衣新洗健形容。”(衲衣:僧衣。)⑧地步。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议论有余地,公侯来未迟。”⑨路程。李白《妾薄命》:“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⑩通“第”。副词。但;只。《汉书·丙吉传》:“西曹地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分:
(一)①分开;划分。与“合”相对。《管子·立政》:“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国:都城。)②从主体分出的部分;分支。《元史·顺宗纪五》:“立中书分省于济宁。”(中书省:中央总管国家政事的机关。济宁:在山东省。)③分成;分出。《韩非子·显学》:“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④离开;分散。《庄子·渔父》:“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⑤分配;给与。《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廉,得赏赐辄(zhé)分其麾(huī)下,饮食与士共之。”(辄:总是。麾下:部下。)⑥分担;分享。扬雄《解嘲》:“分人之禄。”《三国志·吴书·陆瑁传》:“陈国陈融……等皆单贫有志,就瑁游处,瑁割少分甘,与同丰约。”(割:分给。约:节俭。)⑦区分;辨别。《庄子·齐物论》:“周与蝴蝶必有分矣。”⑧量词。《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二)fèn ①名分;职分。《礼记·礼运》:“故礼达而名定。”②资质;资历。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性灵关天分,书卷关学历。”③福分;缘分。刘禹锡《寄乐天》:“幸免如斯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④情分;关系或感情。《北齐书·封孝琬传》:“晚相逢遇,分好遂深。”⑤料想。《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自分已死久矣。”⑥甘心;服气。李肩吾《清平乐》:“燕子可怜人去,海棠不分春寒。”
- 上一篇:--孟郊独居久寂默,相顾聊慨慷。
- 下一篇:万响不相杂,四时皆有浓。
诗文 |
夜高星辰大,昼长天地分。 |
释义 |
|
“夜高星辰大,昼长天地分。”诗句出处:《立德新居》;是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