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 |
释义 |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士礼居藏书题跋记》是中国清代一部私家藏书题跋目录。清黄丕烈(见“士礼居黄氏丛书)撰,潘祖荫辑。此书初刻本为清光绪八年(1882)潘氏刻本,目前已不多见;两年后,潘氏又有滂喜斋重刻本,此书与初刻文字略有不同;1917年,上海医学书局影印滂喜斋本;1989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以滂喜斋本为底本的周少川点校本。此外,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有缪荃孙手抄辑本。 该书6卷,约20余万字。共收题跋341篇。题跋撰写时间上起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下迄清道光四年(1824),其主要内容及来源,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运用前人目录学著作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书中的材料,或引为佐证,或纠其谬误,或推阐大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动了版本目录学的发展。二是总结自己的心得。黄氏把自己对经、史、小学、天文等方面的渊博知识应用于校勘和题跋中,总结出不少具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和心得。三是记载了许多从友人和学者那里得来的知识,本书按经史子集分类编排,对所收诸书除评述书的要旨、版本外,还常常记述收藏书的佚闻。 有关版本学的论述,是全书的主要内容所在。书中记述了如何利用避讳、书籍木记、纸张、刻书字体、编书体例以及前人的有关记载,分析鉴别宋刻本的方法,并据此判断鉴别了一批宋版书。还介绍了识别元版、铜活字版、手抄本的经验,并在版本鉴别的基础上,对各种古籍善本进行了分析。如卷六跋《东莱先生诗律武库》说:“顷有书坊以旧刻本来,楮墨古雅,余粗阅一过,审为元刻……破几日工校如前,卷中遇‘朗’、‘’、‘亘’等讳间避之,乃知宋刻非元刻也。”又如卷二跋《梦华录》,总结了元刻“板大而字细”、“不避宋讳”的特点。对铜活字本的识别,则通过常见刻书牌记“会通馆”、“兰雪堂”、“锡山安氏馆”等作为审定的依据。对善本的标准、校本和铜活字本的作用,书中也有论述。 该书内容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记载了黄丕烈校勘的成果。包括对书籍校勘及刊行流传的新发现;对某些目录书的著录、某些书籍的校刻乃至内容进行的纠谬补阙;对古书的致误规律的探讨,以及他在校勘实践中的体会。作者在卷六跋《修辞鉴衡》中,对当时的目录学权威著作《四库提要》作了补充。他提出的古书致误的几个规律是:字形近而误、钞工删削之误、装潢致误、钞改之误、修板挤行之误等。在校勘书籍的心得体会中,作者强调了校勘的重要性。 此外,本书记载了所收的300余种古籍的有关情况。不仅有授受源流、版本、版式、行格的记载及对书籍内容的评价,而且记录了大批藏书家的情况和书林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风貌,使人们对清代私家藏书的发展过程以及一些藏书家的生平有所了解。 该书是版本目录学史上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目录、校勘、版本学的发展。在此以后,善本书目的编撰日多,搜求善本之风远及海外。作者对版本学的论述,尤其是对于鉴别宋本书的独到见解,为后人识别宋本指示了途径;书中记载的黄丕烈校勘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为后人留下了这方面的丰富成果和宝贵经验;他对古籍的版本、目录、文字、内容诸多方面的整理、疏通,为后人阅读古书提供了有利条件;它对古籍状况的记录,对后人读书治学大有裨益,特别是其中所录已散佚或残阙的书籍,更有价值。 正因为黄丕烈藏书题跋所具有的学术价值,所以自潘祖荫辑《士礼居藏书题跋记》之后,辑录黄氏题跋之风甚盛,缪荃孙有《士礼居藏书题跋续记》,江标辑《士礼居藏书题跋再续记》,李文䄎有《士礼居藏书补录》,缪荃孙、章钰、吴昌绶辑《荛圃藏书题识》、王大隆有《荛圃藏书题识续录》,丁初我有《黄荛圃题跋续记》等。以上几种题跋记可与该书相互参照,以便于研究古籍版本时参考。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