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临江王节士歌》
释义

《临江王节士歌》

临江王节士歌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秋思不可裁, 复带秋风来。秋风来已寒, 白露惊罗纨。节士慷慨发冲冠, 弯弓挂若木,长剑竦云端。

《临江王节士歌》为乐府《杂歌谣》名。有人以为此曲题为《汉书·艺文志》载《临江王》及《节士秋思歌》误合而成。 “临江”,古地名,有二:一汉置县名,当今四川忠县;一南朝宋置郡名,故治今安徽和县东北。 “节士”,有气节壮志的人。

作者陆厥早亡,“少有风概”,那么此首“节士歌”,当为作者自我抒写豪情壮志和风度气节。

开端, “木叶下”,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楚辞·九歌·湘夫人》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江波连”,江面上的波浪连续不断。这两句写的是景象,那么造成这种景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没有写出,而是通过景象描写暗示给我们。一叶知秋,睹浪而晓风。这种暗示的方法,耐人寻味,激发读者的审美情趣。 “秋月照浦云歇山”,“秋月”点出时节,说明这是个秋月朗照的晚上。“浦”,岸边。屈原《九歌·哀郢》: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郢都之日远。”“歇”,停、息。 “云歇山”,指云凝聚在山颠。头三句,意思是说,一个秋天的夜晚秋风吹来,树叶纷纷落下,江水荡起了波澜,明月朗照在江岸上,乌云凝聚在山头。这是个秋天凄肃的夜晚。

“秋思不可裁,复带秋风来”。刘勰《文心雕龙》云: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的感情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文章是为感情而产生的。秋天景物的变化,引起诗人的一片愁思。然而这种愁思是无法裁减的。 “裁”,削减。与鲍照《拟行路难》: “愿君裁悲且减思”中“裁”同意。 “复带秋风来”,秋天引起人们不可裁减的愁思,又把秋风带给了人间。在人们的愁思难遣之时,又给人们的心底增添了一片凄寒。

“秋风来已寒,白露惊罗纨”。此句开始的“秋风来”,重复上句末的词语,这在现代修辞学上叫“顶针”。前后承接十分紧密,同时又是后句所言事物的原因。秋风吹来,天气寒冷,故“白露惊罗纨”。 “白露”,秋天的露水。《诗经·蒹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句。 “罗纨”,两种轻薄的丝织品,这里指穿这种丝织品的人。此句意思是说,因为天寒,秋天的露水使穿轻薄衣服的人惊觉天气凉了。此两句,承写秋夜的寒冷。

“节士慷慨发冲冠,弯弓挂若木,长剑竦云端”。秋风萧瑟,天气寒冷,燕国节士荆轲刺秦王的悲壮事迹激励着作者。 “慷慨发冲冠”, “慷慨”,情绪激昂。《史记·刺客列传·荆轲传》易水送别云:“(荆轲)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弱声慷慨。士皆瞋目,发皆上指冠”, “慷慨发冲冠”本此。人怎样激动愤发也难以冲动帽子,用的是夸张手法。 “弯弓挂若木”,“弯弓”,弓箭。 “若木”,古代神话中日出之地的树木,即扶桑。弓箭怎么长也挂不到“扶桑”上,也是夸张手法。 “长剑竦云端”,“竦”,耸。剑怎么长也不能耸入云端。又是夸张。阮籍《咏怀》(三十八)云: “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赞扬了为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杰,他们将永垂不朽。陆厥化用阮诗之句,塑造一个慷慨激昂比荆轲更为豪壮、愤欲与天公搏击、顶天立地、气冲霄汉、战胜一切的节士的高大形象。作者塑造和歌颂的是他理想中的节士形象,或者说他要做一个这样的节士,所向披靡,战胜一切,这便是此诗命意之所在。

此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用历史、神话故事深化题旨,自然浑成;用暗示手法激发读者的审美联想,耐人咀嚼;用顶针修辞格,使诗前后联系紧密,因果关系更加显明;运用了夸张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气概非凡的节士形象。很值得我们学习。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