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哲学之后———终结还是转化?》 |
释义 | 《哲学之后———终结还是转化?》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讲师K.贝尼斯、圣路易大学哲学副教授J.波赫曼等合作编选,R.雷德尔出版公司1989年出版。本书所选的论著来自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不仅展示了自从对于哲学是什么的统一的理解解体以来人们所作的各种各样的探讨,而且也阐明了这些观点的传播和影响,同时也说明了今天人们对于哲学所作的基本选择。本书自出版以来颇受美、英、德各国哲学界读者的欢迎,普遍认为是一部研究和了解当代哲学思潮的必备参考书。 全书除“一般导论”外分三部分共14章。第一部分:哲学之后。包括4章:R.罗蒂的《实用主义和哲学》;J.F.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M.福柯的《方法问题》;J.德里达的《人的目的》。第二部分:哲学的转化:系统性的建议。包括5章:D.戴维森的《形而上学中的真理的方法》;M.达米特的《分析哲学可能是系统的,而且它应该是系统的吗?》;H.普特南的《为什么不能采用理性》;K.O.阿贝尔的《从先验实用主义的语言看哲学基础问题》;J.哈贝马斯的《作为替身和解释者的哲学》。第三部分:哲学的转化:解释学、修辞学和叙述学。包括4章:P.利科的《论解释》;A.麦金太尔的《哲学和历史的关系》;H.布鲁门贝格的《对当代修辞学的意义作一种人类学的探讨》;C.泰勒的《超越认识论》。 此外,编者还为每章撰写了简短的导论,介绍每位作者的思想,并提供了详尽的参考书。 在一般导论中,编者阐述了“哲学之后”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并概述了各位哲学家有关的观点和争论。 自19世纪末以来,从马克思、尼采到历史主义和知识社会学,关于哲学终结的呼声此起彼伏。本世纪30年代兴起的语言哲学并没有为哲学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难所。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戈德曼、奎因等人论述了哲学向语言转向的过程中所潜藏着的危机。但是,为了突出“哲学终结”这个中心主题,本书只选择了那些以“真理”和“理性”为哲学中心问题的哲学家的论著,如后结构主义、后分析哲学、解释学和批判理论。因此,本书选择了伽达默尔、德里达而不是海德格尔,戴维森、普特南而不是奎因,罗蒂而不是尼采,因为这些人就真理和理性集中谈论了哲学应该终结还是应该转化或继续的问题。 尽管他们论述的方式不同,但他们都认为,哲学正处在转折点上,哲学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继续下去了。他们一致谈到“哲学之后”的问题。例如,罗蒂和德里达认为,在哲学之后的时期,柏拉图的传统已经寿终正寝;哈贝马斯则认为应该扬弃哲学;马克思认为哲学应该变成社会研究;伽达默尔和利科认为哲学应该转化为哲学解释学;麦金太尔、布鲁门贝格认为哲学应成为一门哲学编史学;戴维森、达米特则认为哲学应成为一种意义理论。 他们都集中批判了理性和至高无上的理性主体这两个概念。他们认为主体性和意向性并不是先验的,而是生命的形式和语言系统的功能。并不是主体性和意向性构成了世界,相反,它们是语言所揭示的世界的组成因素。同时,他们也批判了作为表象的认识。他们认为,主客体是不可能互相分开的。认识对象始终是已经预先解释的,位于一种图式之中,是本文的组成部分,在只存在其他本文的地方之外;反之,认识主体属于他试图解释的世界。正如泰勒和海德格尔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关于世界的表象正是我们已参与之中的那个世界的表象。因此,没有背景世界就没有认识,而背景世界绝不能完全被客观化。 论述哲学终结的另一条路线是强调语言的修辞的和审美的向度,即强调逻各斯和神话、逻辑和修辞、文字和图形、概念和隐喻、论证和叙述之间的对立。持这种观点的哲学家们认为,分析哲学就是关于理想的或自然语言的语义学,就是研究日常语言的语用学。例如,达米特倡导的“力的理论”;阿贝尔的“先验语用学”;福柯的语言政治学;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批判;利科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的形而上学实践论;麦金太尔对认识论和道德危机的叙述学的理解。 但是,对于哲学的终结和转化作不同理解的各位哲学家的主要分歧在于对下面两个问题的看法:哲学理论的一般作用,以及哲学和人文科学各学科的关系。持哲学终结观点的思想家认为,理论哲学无论如何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福柯用系谱学,德里达用解构主义,利奥塔用谬误推理代替纯理论哲学,他们认为他们的理论是关于实践的理论,而不是关于理论的理论。他们认为人文科学仅仅可能是科学,或者可能是坏的科学。他们试图用灵感来取代文学、艺术和审美批评。这里,福柯是一个例外,他花了很大精力去分析“人的科学”的起源和哲学基础。因此,福柯的系谱学只是通过历史分析来构造一种“唯名论的批判”,一种批判哲学的编史学。 持哲学应该继续或转化的观点的思想家认为,哲学应该是实践的,而不是理论的。哲学解释学认为,哲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语言达到互相理解。哲学不是关于自然的古典形而上学,也不是康德的关于经验的形而上学。他们批判那种“客观化的”人文科学。他们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人文科学乃是解释学的事业。戴维森认为,哲学应该转化为一种关于语言和行为的统一理论;达米特认为哲学应该成为一种理解自然语言的理论;阿贝尔则认为哲学应该成为一种关于交往的先验语用学;普特南认为哲学应该转化为一种关于合理性的理论。 总之,我们可以把关于哲学的终结或转化的观点概括为这样几个问题: 哲学有责任发展一种关于真理的简单理论吗?真理的意义、真理和理性之间是什么关系? 今天,在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之间存在着何种区别呢?我们能够理解它们两者之间通过相互转化继续存在下去的意义吗?如果能够,那么,人文科学在这种转化中发挥什么作用呢? 哲学批判的观念保存下来的还有什么呢?系谱学、解构主义、意识形态批判、哲学编史学,能够取代哲学批判的观念吗? 扎根于实践并指向实践的哲学自我理解的解释学概念和关于自我的审美化的论证之间的对立,可以得到证明吗?艺术和科学在这种自我理解的投射中起什么作用呢?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关系到哲学的命运的重大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 本书所选的当代著名哲学家对上述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