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洄潭或动容,岛屿疑摇振。
释义

洄潭或动容,岛屿疑摇振。

“洄潭或动容,岛屿疑摇振。”诗句出处:《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隐忧倦永夜,凌雾临江津。猿鸣稍已疏,登石娱清沦。
日出洲渚静,澄明皛无垠。浮晖翻高禽,沉景照文鳞。
双江汇西奔,诡怪潜坤珍。孤山乃北峙,森爽栖灵神。
洄潭或动容,岛屿疑摇振。陶埴兹择土,蒲鱼相与邻。
信美非所安,羁心屡逡巡。纠结良可解,纡郁亦已伸。
高歌返故室,自罔非所欣。

《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注释】:

洄:

①水逆流而上。《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谢灵运《过始宁墅》:“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引申为追溯。《辽志·本末》:“后之英主忠臣,志欲溯今洄古,可以为鉴矣。”②水回旋而流。《后汉书·王景传》:“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③回旋的水。孟郊《哀峡十首》之一:“峡水声不平,碧沲(duó)牵清洄。”(沲:江水的支流。)

潭:

① [名]水深的地方。即深渊。屈原《九章· 抽思》:“长濑lai湍流,溯江~兮。”②[名]深水池。李白《赠汪伦》:“桃花~水深千尺。”

或:

①有的人;有的(物)。《史记·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亡:逃亡。)《论语·先进》:“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②副词。1. 或许;也许。范缜《神灭论》:“刃之与利,或如来说。”2.又。《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立之监,或佐之史。”(监:酒监。史:席间御史。)《史记·李将军列传》:“军之导,或失道,后大将军。”③连词。1.或者。《荀子·修身》:“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及:到。)2. 如果。《水经注·江水》:“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④助词。用在否定句中。《诗经·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承:继承。)⑤通“惑”。迷惑。《孟子·告子上》:“无或乎王之不智也。”《淮南子·汜论》:“论事如此,岂不或哉!”⑥疑怪。《孟子·告子上》:“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动:

①行动; 活动。《周易·系辞下》:“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利:利益。迁:变易。)《孙膑兵法·见威王》:“事备而后动。”②劳作;劳动。《孟子· 滕文公上》:“为民父母,使民盻盻(xì)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盻盻:恨视。)③震动;移动。《孙子兵法· 军争》:“悬权而动。”李商隐《瑶池》诗:“黄竹歌声动地哀。”④使用;动用。苏轼《辨黄庆基弹劾札子》:“若一一似此罗织人言,则天下之人更不敢开口动笔矣。”⑤发动;开动。《汉书·魏相传》:“今边郡困乏……常恐不能自存,难以动兵。”刘肃《大唐新语·极谏》:“今所幸宫去京二百余里,銮舆动轫,俄经旬日,非可朝行暮至也。”(幸:旧指皇帝亲临。动轫:启动车辆。)⑥萌发;发生。《齐民要术·插刜》:“刜叶微动为上时,将欲开莩为下时。”(上时:最好的时间。开莩:叶子裂开。)⑦改变;变化。《后汉书·班固传》:“君臣动色,左右相趋。”⑧感动;触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天子为动,改容式车。”⑨怀念。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乡关。”⑩引动;牵动。柳宗元《答贡士沈起书》:“谨以所示布露于闻人,罗列于坐隅,使识者动目,闻者倾耳。”(闻人:有名望的人。坐:“座”本字,座位。)(11)指动物。归有光《二石说》:“至仁之泽,洋洋乎被动植矣。”(被:施加。)(12)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次数很多,相当于“常常”“动不动”。《汉书·食货志上》:“又动欲慕古,不度时宜。”

容:

①包含;容纳。《庄子·外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②容忍;宽容。《史记·汲黯郑当时列传》:“不能容人之过。”③允许;许可。《左传·昭公元年》:“五降之后,不容弹矣。”④容颜;仪表。《宋史·田锡传》:“居公庭,危坐终日,无懈容。”⑤样子;状态。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一:“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一百四十年:指唐朝建国至天宝十四年共有一百四十年。)⑥修饰;打扮。《诗经·卫风·伯兮》:“岂无膏沐,谁适为容?”⑦副词。或许;可能。《后汉书·李固传》:“宫省之内,容有阴谋。”[容与]1.自由自在、逍遥从容的样子。屈原《九歌·湘夫人》:“聊逍遥兮容与。”2. 徘徊不前的样子。《楚辞· 九章·涉江》:“船容与而不进兮。”

屿:

(旧读xù) 水中小块陆地。(梁)简文帝《当置酒》:“长屿横江半。”(江半:江心。)

疑:

①疑惑;猜疑;怀疑。《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韩非子·说难》:“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用如意动。认为聪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被。)又为名词。疑问。《列子·汤问》:“其妻献疑曰……”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②犹豫。《韩非子·解老》:“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吕氏春秋·不广》:“成教垂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③畏惧。《管子·小问》:“駮食虎豹,故虎疑焉。”刘蜕《与京西幕府书》:“富贵固不足疑其来,爵土固不足畏其大。”④相似。《吕氏春秋·疑似》:“疑似之迹,不可不察。”⑤古代官职名。《礼记·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师、保、丞:官名。)⑥通“拟”。比拟。《吕氏春秋·慎势》:“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贾谊《论积贮疏》:“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摇:

①摇动;摆动。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②动摇;浮动。《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三国败,诸侯之师乃摇心矣。”(三国:指随楚拒吴的胡、沈、陈三国。)③上升;飘举。班固《西都赋》:“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

振:

①赈济;救济。《后汉书·赵典传》:“散家粮以振穷饿。”②挽救;拯救。《国语·周语下》:“故亡其姓氏,踣(bó)毙不振。”(踣:破灭。)③抖动;挥动。《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④奋起;振作。《吕氏春秋·孟春纪》:“东风解冻,蛰虫始振。”⑤整顿。卢照邻《上之回》:“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回:回中,古地名。)⑥通“震”。1. 震动。《史记·蒙恬列传》:“是时蒙恬威振匈奴。”2. 震恐。《战国策·燕策三》:“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 上一篇:九江杳无际,七泽纷相错。
  • 下一篇:足逸诗书囿,锋摇翰墨场。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