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骑度海鹘,拟杀蔽天鹏。”诗句出处:《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是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
昔冠诸生首,初因三道征。公卿碧墀会,名姓白麻称。
日月光遥射,烟霄志渐弘。荣班联锦绣,谏纸赐笺藤。
便欲呈肝胆,何言犯股肱。椎埋冲斗剑,消碎莹壶冰。
赤县才分务,青骢已迥乘。因骑度海鹘,拟杀蔽天鹏。
缚虎声空壮,连鳌力未胜。风翻波竟蹙,山压势逾崩。
僇辱徒相困,苍黄性不能。酣歌离岘顶,负气入江陵。
华表当蟾魄,高楼挂玉绳。角声悲掉荡,城影暗棱层。
军幕威容盛,官曹礼数兢。心虽出云鹤,身尚触笼鹰。
竦足良甘分,排衙苦未曾。通名参将校,抵掌见亲朋。
喣沫求涓滴,沧波怯斗升。荒居邻鬼魅,羸马步殑。
白草堂檐短,黄梅雨气蒸。沾黏经汗席,飐闪尽油灯。
夜怯餐肤蚋,朝烦拂面蝇。过从愁厌贱,专静畏猜仍。
旅寓谁堪托,官联自可凭。甲科崔并骛,柱史李齐升。
共展排空翼,俱遭激远矰。他乡元易感,同病转相矜。
投分多然诺,忘言少爱憎。誓将探肺腑,耻更辨淄渑。
会宿形骸远,论交意气增。一心吞渤澥,戮力拔嵩恒。
语到磨圭角,疑消破弩症。吹嘘期指掌,患难许檐簦。
鎩翮鸾栖棘,藏锋箭在弸。雪中方睹桂,木上莫施罾。
且泛夤沿水,兼过被病僧。有时鞭款段,尽日醉懵僜。
蹑屐看秧稻,敲船和采菱。叉鱼江火合,唤客谷神应。
啸傲虽开口,幽忧复满膺。望云鳍拨剌,透匣色腾凌。
每想潢池寇,犹稽赤族惩。夔龙劳算画,貔虎带威棱。
逐鸟忠潜奋,悬旌意远凝。弢弓思彻札,绊骥闷牵縆。
运甓调辛苦,闻鸡屡寝兴。闲随人兀兀,梦听鼓冬冬。
班笔行看掷,黄陂莫漫澄。骐驎高阁上,须及壮时登。
《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注释】:
因:
①凭借;依靠。《孟子·离娄上》:“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国语·郑语》:“(谢西)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②继续;沿袭。《论语·先进》:“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乘:一车四马。摄:夹处。饥馑:荒年。比:等到。方:义方。)《汉书·循吏传》:“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光:霍光。循:遵循。)③原因;缘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无因而至前也。”④因缘。寒山《诗三百五首》之二百三十八:“唯作地狱滓,不修正直因,忽然无常到,定知乱纷纷。”(无常:传说为阴曹索命的鬼。)⑤介词。1. 表示事情发生的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2. 表示行为的条件。相当于“通过”。《盐铁论·论儒》:“孔子适卫,因嬖(bì)臣弥子瑕以见卫夫人,子路不悦。”(嬖:被宠爱。)3.表示行为的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4. 表示顺应情势。《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因风吹火,用力不多。”⑥连词。连接短语或句子,表示顺承。“于是”。《史记·高祖本纪》:“秦军解,因大破之。”(解:松懈。)骑:
(一)①骑马。《战国策·赵策二》:“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胡:古代北方种族名。)②跨坐。《庄子·大宗师》:“骑箕尾。”(二)jì①乘坐的马。《战国策·赵策二》:“车千乘,骑万匹。”②骑兵。《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③一人一马。班固《东都赋》:“千乘雷起,万骑纷纭。”度:
(一)①计量长短的器具或标准。《孟子·离娄上》:“朝不信道,工不信度。”(朝:朝廷。工:工匠。)《礼记·月令》:“日夜分,则同度量。”②规矩;法度;制度。《礼记· 曲礼上》:“进退有度。”《左传·昭公四年》:“度不可改。”③界限;限度。贾谊《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亡(无)度,则物力必屈(jué)。”④气量;胸怀;胸襟。《史记·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⑤逾越;超越。古乐府《木兰诗》:“关山度若飞。”⑥过;越过。顾云《咏柳二首》之二:“莫教虚度一年春。”⑦指计量单位。古代特指日月星辰在天体中运行的度数,称躔(chán)度。《汉书·天文志》:“天下太平,五星循度。”(循:沿着。)⑧僧道引导人出家称“度”。韩愈《论佛骨表》:“(陛下)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⑨量词。次;回。王勃《滕王阁序》:“物换星移几度秋。”李频《春日旅舍》:“如何一别故园后,五度花开五处看。”(11)通“渡”。古乐府《前溪歌》:“忧思出门倚,逢郎前溪度。”(倚:靠着门。) (二)duó ①计量长短;衡量。《孟子·梁惠王上》:“度,然后知长短。”《汉书·枚乘传》:“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过:超过。)②谋画;打算。《左传·哀公十一年》:“圉(yǔ)岂敢度其私。”(圉:人名。度其私:为自己打算。)③揣度;估计;估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海:
①海洋;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尚书·禹贡》:“(扬州)沿于江海。”也指大的湖泊。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②连成片的同类事物。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③来自海外的。江总《山庭春日》:“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④大的(容器或容量)。徐光启《刻几何原本序》:“百家之学海。”[四海][海内]古人认为中国为海环绕,所以用来指全国。《孟子·梁惠王上》:“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推恩:施恩惠于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拟:
①忖度;思量。《周易·系辞上》:“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②比拟;相比。陆游《入蜀记》:“(小孤山)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他山可拟。”③比划,用兵器作出杀人的样子。《汉书·苏建传附苏武》:“(卫律)复举剑拟之,武不动。”④模拟;仿照。《汉书·扬雄传》:“常拟之以为式。”⑤打算;准备。《齐民要术·收种》:“至春治取,别种,以拟明年种子。”⑥估量;预料。辛弃疾《摸鱼儿》:“准拟佳期又误。”⑦起草;设计。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命君拟旨。”杀:
(一)①杀死;弄死。《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柳宗元《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②消减;消除;灭除。柳宗元《时令论上》:“季夏行水杀草。”③草木枯败;枯死。《吕氏春秋·应同》:“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④收束;收尾;结束。《晋书·卫瓘传》:“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⑤副词。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古诗十九首》之十四:“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二)shài ①降等。《孟子·尽心下》:“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富足。)②减省。《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春秋》辞繁而不杀者,正也。”③衰;衰微。《仪礼·士冠礼》:“德之杀也。”《吕氏春秋·长利》:“是故地日削,子孙弥杀。”④等差;等级。《礼记·中庸》:“亲亲之杀,贤贤之等,礼所生也。”(亲亲:亲其所当亲。) (三)sà 颜色暗淡。《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伤脾之色也,望之杀然黄。”蔽:
①遮盖;遮挡。《楚辞·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②隐藏。《管子·内业》:“全心在中,不可蔽匿。”③隐覆;埋没。《孔子家语· 辨政》:“匿人之善,斯为蔽贤。”④蒙蔽;壅蔽。《资治通鉴·周纪一》:“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⑤弊端;毛病。江淹《杂体诗序》:“重耳轻目,俗之恒蔽。”(恒:常。)⑥屏障。《左传·昭公十八年》:“叶在楚国,方城外之蔽也。”(叶:地名。方城:山名。)⑦概括。《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天:
①人的头部。《吕氏春秋·论人》:“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释:去除。巧故:伪诈。)②天空。王充《论衡·谈天》:“察当今天去地甚高,古天与今无异。”《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穹庐:毡帐。)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罚。)④天气;气候。《吕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⑤自然界。《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⑨依凭;依靠者。《仪礼· 丧服》:“夫者,妻之天也。”鹏:
传说中最大的鸟。《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