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嘉:

①好;美好。《诗经·豳风·东山》:“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新:指新婚。孔:很。旧:长久。)②吉庆;吉祥。《汉书·礼乐志》:“佻(zhào)正嘉吉弘以昌,休嘉砰隐溢四方。”(佻:通“肇”。始。弘:大。昌:昌盛。休:美。砰隐:形容声音宏大。溢:充满。)③赞美;嘉奖。《汉书·礼乐志》:“盖嘉其敬意而不及其财贿,美其欢心而不流其声音。”(财贿:财货。流:放纵。)《论语·子张》:“嘉善而矜不能。”④喜爱。《庄子·天道》:“苦死道,嘉孺子而哀妇人。”

蔬:

①可做菜的植物。陶潜《读山海经十三首》之一:“摘我园中蔬。”②通“糈(xǔ)”。米粒。《庄子·天道》:“鼠壤有余蔬。”

既:

①尽;终了。《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楚人未既济。”②副词。已经。《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患:担心。)③连词。1. 常与“且”、“又”呼应,表示二种情况并存。《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2. 则;就。《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名:

①名字;名称。《孟子·尽心下》:“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讳:避讳。)②取名;命名。《战国策·魏策三》:“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③名号;名分。《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④名声;声誉。卓尔堪《明遗民诗序》:“死事者名垂青史,固无论已。”(死事:效忠国事而死。垂:留传。固:本来。无论:不用说。)⑤著称;闻名。《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指诸葛亮的《出师表》。伯仲间:可以相提并论。)⑥古代名家的简称。名家以正名辨义为主,战国百家之一。⑦说出;陈述。林嗣环《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出一处也。”⑧占有。《论衡·骨相》:“不名一钱。”⑨大的;重要的。《庄子·天下》:“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⑩文字。《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

数:

(一)①计算。《庄子·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栉:梳。)②比较起来最突出。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国初以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③责备;列举(罪行)。《左传·昭公二年》:“使吏数之。”④称说;诉说。《后汉书·祢衡传》:“馀子碌碌,莫足数也。”(馀子:其余的人。)施鉴《天仙子·秋闺》:“无人处,深深语,天涯往事难重数。” (二)shù ①数目。《庄子·秋水》:“号物之数谓之万。”②数词。几;几个。陈恭尹《秋日西郊宴集》:“欲洒新亭数行泪,南朝风景已全非。”(新亭:亭名。)③算术。《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④天命;气数。《史记·李将军列传》:“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⑤规律;法则。《礼记·月令》:“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⑥技艺;方术。《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三)shuò ①多次;频繁。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②副词。屡次。《孙子·行军》:“屡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 (四)cù 细;密。《孟子·梁惠王上》:“数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罟:网。洿池:池塘。)

颇:

①偏;不正。《左传·昭公十二年》:“书辞无颇。”②副词。1.表稍微,相当于“少”、“略”。古诗《陌上桑》:“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2. 表极端,相当于“很”、“甚”。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具:

①食物;酒肴。《礼记·内则》:“若未食,则佐长者视具。”《礼仪·士冠礼》:“具馔(zhuàn)于西塾。”(馔:饭食。塾:两侧的房屋。)又饭食;酒肴。《战国策·齐策四》:“食以草具。”(食sì:使……吃。草具:粗劣的食物。)《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②准备;置办。《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shèng)。”③具有。魏学洢(yī)《核舟记》:“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④器具;用具。贾谊《过秦论》:“修战守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斗争。)王安石《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船粮战具俱办。”⑤才能;才干。刘基《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guāng)乎干城之具也。”(虎符:刻成虎形的兵符。皋比:虎皮,将军所坐。洸洸:坚决勇敢的样子。干城:盾牌和城池,借指捍卫者或将领。)李陵《答苏武书》:“抱将相之具。”⑥陈述;开列。苏轼《试馆职策题三首》:“愿深所以然之故,而条具所当行之事。”周密《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余偶得其书,稍加考正,具列于后。”⑦全部。《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驰:纵马疾行。之:往。)⑧副词。表示范围。相当于“都”、“皆”。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政通:政事顺利。人和:上下和协。百废:各种废弛的事业。)⑨量词。《史记·货殖列传》:“旃席千具。”《汉书·匈奴传下》:“鞍勒一具。”

陈:

①[动]陈列。《周礼·地官·司市》:“以~肆辨物而平市。”②[动]陈述。屈原《离骚》:“跪敷衽以~辞兮。”③[动]公布,宣告。《荀子·王霸》:“政令已~,虽睹利败,不欺其民。”④[形]旧。与“新”相对。《荀子·富国》:“年谷复熟,而~积有余。”⑤[名]春秋时诸侯国名。故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的一部分地区。《左传·隐公三年》:“又娶于~,曰厉妫。”⑥ (zhen)[名]交战时的队列。《孙子兵法·军争》:“勿击堂堂之~。”⑦[名]布阵。《论语·卫灵公》:“卫灵公问~于孔子。”


诗文 嘉蔬既不一,名数颇具陈。
释义

嘉蔬既不一,名数颇具陈。

“嘉蔬既不一,名数颇具陈。”诗句出处:《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

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舍未曾嗔。
老病忌拘束,应接丧精神。江村意自放,林木心所欣。
秋耕属地湿,山雨近甚匀。冬菁饭之半,牛力晚来新。
深耕种数亩,未甚后四邻。嘉蔬既不一,名数颇具陈。
荆巫非苦寒,采撷接青春。飞来两白鹤,暮啄泥中芹。
雄者左翮垂,损伤已露筋。一步再流血,尚经矰缴勤。
三步六号叫,志屈悲哀频。鸾皇不相待,侧颈诉高旻。
杖藜俯沙渚,为汝鼻酸辛。
第二百二十二卷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