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 晋陶渊明 |
释义 | 《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 晋陶渊明[晋]陶渊明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 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冬天,陶渊明母亲逝世,他从江陵(今湖北江陵)辞职回家服丧。这两首诗约作于居家第二年(402)的夏秋之间。主簿,府县中掌管文书的官吏。郭主簿是陶渊明的朋友,生平事迹不详。 这首诗写夏景,表现快乐。诗人以轻松愉快的笔调,从居住环境到日常生活、经济状况、天伦之乐,一一描述得生动细腻,真个是和朋友促膝谈心。 开首四句,描写风光:堂前的树木,郁郁葱葱;五月的骄阳,遍地炎热,而这浓荫的树下,却使人感到非常凉爽、惬意。“蔼蔼”,形容树木生长茂盛;“贮”,形容树荫浓密,像个有形之物把荫凉贮存在树下,写得非常传神。凯风,南风。五月的南风,阵阵吹过;时有回旋风来,掀开我的衣襟。这里,诗人把一种无情之物渲染得情满襟怀,令人叹服。短短四句,便向读者描绘了一个南方农村的美好夏景。 中间十句,叙述闲居生活的情趣。息交,谓停止与社会交往。游闲业,指读书或弹琴等闲适之事。诗人告诉朋友,园中的蔬菜种得多、长得好,自给有余;仓里的陈谷,仍未吃完。“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他向朋友推心置腹说心底的话。营己,指供给自己。良,实在。极,限度。这即是说,供养自己所需的生活品实在很有限,但过多的东西我也不羡慕。陶渊明对这种温饱生活,从心里感到满足。古人云:知足常乐。陶渊明具有这种“知足”思想是难能可贵的。在那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的社会里,陶渊明却能洁身自好,不仅不贪分外之财,而且不具羡慕之情,堪称品格高尚。陶渊明不追求奢侈的享受,不企求荣华富贵,他所需要的只是舂秫做酒。酒熟了,一边自饮,一边与刚学话、连字音还咬不准的儿子玩耍,尽享天伦之乐。一个“戏”字,把“小儿无赖”之形、笑容可掬之貌,写得生动逗趣,活灵活现。可见,诗人甘于淡泊,自得其乐的情趣,正从这平缓的抒写中漾出。 最后四句:“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这里所勾勒的形象,就是陶渊明自己的形象。从中,可见他沉思默想的神态跃然纸上。“此事”,指上述的好景与好情。聊,姑且的意思。华簪,指华贵的发簪,这里借指做官。这几句是说,这种(田园)生活真是快乐,姑且用它来忘掉荣华富贵吧!仰望那天空中飘动的白云,使我更加怀念那些古代的躬耕隐士。陶渊明对现实不满,未来怎么办?他又找不到出路,自然而然地产生怀古的想法,这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陶渊明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这是他的本性所决定的。他曾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当他二十九岁刚“起为州祭酒”时,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虽然,以后几经出仕,但最后终于不肯束带见督邮,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解绶归田。从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眷恋来看,确实充分展现了陶渊明不慕荣华、知足常乐的思想品格。 这首诗,语言通畅明快,感情自然真挚。诗中好景、好情、好意,三者熔于一炉,是陶诗的佳作之一。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