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商调]二郎神·怨别(景萧索) |
释义 | [商调]二郎神·怨别(景萧索)怨别 景萧索,迆𨓦秋光渐老①。 隐隐残霞如黛扫,暮天阔烟水迢迢。数簇黄花开烂熳,败叶儿淅零零乱飘。无聊。绿依依翠柳,满目荒芜衰草。 [梧叶儿]凄凄凉凉恹渐病,悠悠荡荡魂魄消。失溜疏剌金风送竹频摇,渐渐的黄花瘦,看看的红叶老,题起来好心焦,恨则恨离多会少。 [二郎神幺篇]记伊家幸短,枉着人烦烦恼恼。快快归来入绣幕,想薄情镇日魂消。乍离别难弃舍,索惹的恹恹瘦却。 [金菊香]多应他意重我情薄,既不是可怎生雁帖鱼缄音信杳。相别时话儿不甚好,恨锁眉梢。越思量越思想越添焦。 [浪来里煞]情怀默默越焦躁,冷冷清清更漏迢,盈盈业眼不暂交。画烛荧荧,他也学人那泪珠儿般落。畅道有几个铁马儿铎,琅琅的空聒噪。响珊珊梆梆的寒砧捣。呀呀的塞雁南飞,更和着那促织儿絮叨叨更无了。 【注释】①迆𨓦(yǐ lǐ):也作“迤逦”。 曲折连绵貌。 【鉴赏】这首套数题为《怨别》,揭示出它的主题是描写离愁别恨。 描写别情,多以秋景作衬。宋玉《九辩》有:“悲哉! 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憟兮若在远行”的描写;江淹《别赋》中有:“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或若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断肠,百感凄恻”的抒发,柳永《雨霖铃》说得更痛快淋漓:“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套数的第一支曲子总写秋景,铺染了一幅肃杀的秋景图:连绵不断的秋光,青黑如黛的残霞,时已黄昏,暮霭沉沉,烟水茫茫,四野迷蒙。虽然有数簇黄花,但在败叶儿零零乱飞的环境中,只能更增孤凄、寂寞、惆怅之情。“主人公”在无聊的情境中,看依依翠柳转眼即成荒芜衰草。其实,自然界并非如此,只是主人公心境使然。李白《长门怨》中:“桂殿长愁不记春”,与此同一意境。 第二支曲,由景入情,描写主人公独守空房的冷清凄凉。窗外,金风送竹频摇,渐渐的瘦了黄花,老了红叶,而郁闷不乐怎不让主人公丢魂落魄,无病自生呢?离别的煎熬使人面如黄花,心如红叶,日益消瘦衰老。 第三支曲子,点明了主人公独守空房的原因。“伊家幸短”“枉着人烦烦恼恼”,一个“枉”字点明主人公明知多情是自作烦恼,却仍心怀希望,整日丢魄失魂,恹恹生病,这是多么令人可叹的命运啊! 第四支曲子,将主人公的感情推向高潮,整日魂消,恹恹瘦却,明知是被人抛弃所致,却偏要自责自悔,从自身寻找原因:是不是因为我情薄使他生怨,是不是离别时“话儿不甚好”使他恼火?不然,他总会设法写信给我的,越想越恨自己,越想越心焦如焚。主人公的自责,说明她心存幻想,希望对方未负心,这样才会有再见的日子。作者用希望写痛苦,别具一格。 最后一支曲子,写主人公一夜的感受。柳永《十二时·秋夜》中有:“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确实,用这几句形容此时女主人公的心情,最合适不过。蜡烛本是无情之物,此时却为主人公的哀愁而落泪,计时的漏壶静夜里一滴滴、一声声敲在思妇的心坎上,“铁马儿铎”聒噪,“寒砧”梆梆,“塞雁”呀呀,“促织”絮叨叨,这些声音并非为思妇而设,但这些响在“离人愁耳”的声音,却是烦在思妇心里,引发她不尽的烦恼和哀愁。 这支套曲描写的只是思妇一整夜的思想感情,却浓缩了丰富的内容:过去的团聚——现在的离别——未来的茫然,都从中反映出来。“思妇”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深刻揭示出古代妇女命运的可悲、可叹、可怜,形象如在目前,写景如同亲临,我们似乎可以听到“思妇”的叹息,看到她在落泪,环境与形象浑然一体,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