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律初飞管,阳鸟正衔芦。”诗句出处:《奉和幸江都应诏》;是唐朝诗人虞世南的作品。
南国行周化,稽山秘夏图。百王岂殊轨,千载协前谟。
肆觐遵时豫,顺动悦来苏。安流进玉轴,戒道翼金吾。
龙旂焕辰象,凤吹溢川涂。封唐昔敷锡,分陕被荆吴。
沐道咸知让,慕义久成都。冬律初飞管,阳鸟正衔芦。
严飙肃林薄,暧景澹江湖。鸿私浃幽远,厚泽润凋枯。
虞琴起歌咏,汉筑动巴歈。多幸沾行苇,无庸类散樗。
《奉和幸江都应诏》唐朝诗人虞世南的作品。【注释】:
律:
①法令;法规。《管子·七臣七主》:“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分:名分。)《史记·平准书》:“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弛:放松。)又指法律的具体条文。《汉书·高帝纪》:“命萧何次律令。”特指刑律。《晋书·刑法志》:“盗律有贼伤之例,贼律有盗章之文。”②规则;法则。《商君书·战法》:“兵大律在谨。”韩偓《送人弃官入道》:“酒律应难忘。”③约束;管理。李商隐《骄儿诗》:“威怒不可律。”④古代用来校正乐音高低的竹管。《后汉书·律历志上》:“截管为律,吹以考声。”⑤音律。即竹管校定的音阶。十二个竹管分为单数、双数,单数校定的音阶叫六律,双数叫六吕,合称十二律。《楚辞·九歌·东君》:“应律兮合节。”(节:节拍。)《汉书·律历志上》:“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⑥旧体诗体裁之一律诗的省称。⑦指季节和气候。陆游《春望》:“大地四春律。”初:
①开始。《史记·贾谊传》:“年少初学。”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②当初;原先。《后汉书·华佗传》:“初,军吏李成苦欬(ké),尽夜不寐……”③从前;往日。《三国志·蜀书·黄权传》:“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④表示序次的第一。《史记·秦本纪》:“二年初伏,以狗御蛊。”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⑤才;刚刚。《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初无]从来没有,并没有。《后汉书·盖勋传》:“群臣初无是言也。”飞:
①鸟类和某些昆虫鼓动翅膀在空中 飞行。屈原《天问》:“苍鸟群飞。”杜甫《曲江二首》之二:“点水蜻蜓款款飞。”(款款:缓缓。)②物体凭借外力或机械作用在空中行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yuān)飞。”(木鸢:古代飞行器。鸢:鸟名。)③飞动;飘落。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张志和《渔父》:“八月九月芦花飞。”④高。何晏《景福殿赋》:“飞宇承霓。”⑤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意外的。《后汉书·周荣传》:“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⑥形容极快。《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而飞书召蒙。”管:
①一种像笛的管乐器。《孟子· 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②泛指管乐器。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③竹管;管状物。曹操《论吏士行能令》:“一似管窥虎欤!”④旧指毛笔。《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变,贻我彤管。”⑤钥匙。《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⑥掌管;主管。张居正《答贵州抚院阮沙城》:“尽赦前罪,照旧管事。”⑦统辖。元好问《榆社硖口村早发》:“几时不属鸡声管,睡彻东窗日影偏。”⑧过问;顾及。李元膺《洞仙歌》:“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⑨准保;包管。黄庭坚《卜算子》:“试问得君多少怜,管不解,多于恨!”阳:
①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尚书·禹贡》:“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曰:句首助词。无义。)地名第二个字为“阳”的,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②太阳;阳光。《诗经·小雅 ·湛露》:“匪阳不晞。”(匪:非。晞:晒干。)《孟子 · 滕文公上》:“秋阳以暴(pù)之。”(暴:晒。)③温暖。《管子 ·地数》:“阳春农事方作。”④鲜明;明亮。《诗经·豳风·七月》:“我朱孔阳。”(朱:红色。孔:甚。)⑤表面上;假装。《韩非子·说难》:“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⑥古代哲学概念。与“阴”相对。用以概括诸事物两大对立面的一个方面。《楚辞·九章·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时不当:生不逢时。)⑦通“佯”。假装。《汉书·田儋传》:“儋阳为缚其奴。”⑧古邑名。春秋燕地。在今河北省唐县东。阳鸟:
①指鹤。浮丘公《相鹤经》“鹤者,~~也,而游于阴。”②鸿雁一类的候鸟。《书·禹贡》:“彭蠡既猪,~~攸居。”正:
(一)①不偏斜。《尚书·说命上》:“惟木从绳则正。”(绳:指木工取直的墨线。)《荀子·君道》:“仪正而景(yǐng影)正。”(仪:用来测定时刻的日规。景:影子。)②人的行为正派;正直;公正。《新书·道术》:“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盐铁论·论儒》:“子瑕,佞(nìng泞)臣也,夫子因之,非正也。”③合规范;合标准。《论语·乡党》:“割不正不食。”(割:切肉。)④纯正不杂。《荀子·乐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⑤作为主体,与“副”相对。《隋书·经籍志》:“补续残缺正副二本,藏于宫中。”⑥正面,与“反”相对。《天工开物·造皮纸》:“纸以逼帘者为正面。”(逼:靠近。帘:竹帘。)⑦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九章算术·方程》:“如方程,各置所取,以正负术入之。”⑧长官。《左传·哀公元年》:“(少康)为仍牧正,……逃奔有虞,为之庖正。”⑨正当;合适。《管子·立政》:“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⑩纠正;使……正。《左传·隐公十一年》:“政以治民,刑以正邪。”使端正。《论语·子路》:“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1)副词。表示动作在进行中;状态的持续。《汉书·燕刺王旦传》:“正讙不可止。” (二)zhēng ①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汉书·武帝纪》:“三年春正月,行幸甘泉宫。”(幸:指帝王到某处。)②箭靶中心。《诗经·齐风·猗嗟》:“终日射侯,不出正兮。”衔:
①马嚼子。即勒住马口的小铁棒。《庄子·马蹄》:“诡衔窃辔。”②用口含物。《后汉书·张衡传》:“外有八龙,首衔铜丸。”③收藏。韩愈《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④特指怀恨。《汉书·外戚传上·孝景王皇后》:“景帝心衔之而未发也。”⑤奉;受。《旧唐书·黄巢传》:“时王铎虽衔招讨之权,缓于攻取。”⑥感激。《管子·形势解》:“法立而民乐之,令出而民衔之。”⑦官阶。也泛指头衔。白居易《闻行简思赐章服》:“官衔俱是客曹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