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哲蚌寺二首 |
释义 | 哲蚌寺二首(清)孙士毅
【题解】 哲蚌寺在拉萨西北5公里。明永乐十四年(1416)由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门徒绛英却杰兴建。殿宇层次连接,规模宏大,全寺分果芒、罗色林等四个扎仓(经学院),僧人定额为7700人,是西藏最大的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历代达赖都以此寺为母寺,寺西南方的甘丹颇章(宫)为达赖二世至五世居住的地方。这两首诗赞美哲蚌寺清幽的环境和浓郁的宗教气氛。 【注释】 ①此句谓哲蚌寺为香烟缭绕的佛教圣地。旃檀,即檀香。金色界:佛家语,谓佛所居之世界,代指寺院。②绀殿:寺庙的殿宇。③法乳:佛教谓以佛法哺育弟子的法身,犹如以母乳哺育幼儿。《涅槃经》卷四:“饮我法乳,长养法身。”④华蔓:即蔓华,郁金香花。⑤迦陵鸟:好鸟。迦陵,梵语译意,即“好”的意思。⑥祗园: “祗树给孤独园”的省称,指佛寺,用佛典。⑦贝叶:南亚次大陆产贝多树,佛教用来写经,称贝叶经。⑦钵:梵语“钵多罗”的省称,僧人食器,佛家四宝之一。⑧呼图:呼图克图的省称。“呼图克图”为清廷授予西藏喇嘛教大活佛的称号。卓锡:僧人的居止称卓锡。卓,植立;锡,锡杖,僧人用具,出行用之。⑩垂髫:儿童。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