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杜审言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
诗词简介: 此诗约作于永昌元年(689),时审言在江阴任职。和(he):仿照别人诗作的主题、体裁和韵脚作诗。晋陵(今江苏常州)陆丞:晋陵县丞陆某。陆某先写有《早春游望》诗,审言唱和。今陆某的原诗已佚。此诗抒写长期宦游者对早春景物变化的特别敏感,中间二联分写物候之新,隐含怀乡之情,属对精工,意境清丽。结句点出“归思”,与起句“宦游人”呼应,章法细密。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云:“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认为此诗是韦应物所作。清编《全唐诗》则于杜审言、韦应物名下均收录。
这是一首广为传送的诗篇。晋陵县陆丞是杜审言的朋友,作了一首诗叫《早春游望》,写的是游览春景引动乡思的内容,杜审言依照他的意思作了这首诗,抒发自己宦游的感慨和归思。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 hé jìn línɡ lù chénɡ zǎo chūn yóu wànɡ 》
《 和 晋 陵 陆 丞 早 春 游 望 》
.[ tánɡ ]. dù shěn yán.
.[ 唐 ]. 杜 审 言 .
dú yǒu huàn yóu rén , piān jīnɡ wù hòu xīn 。
独 有 宦 游 人 , 偏 惊 物 候 新 。
yún xiá chū hǎi shǔ , méi liǔ dù jiānɡ chūn 。
云 霞 出 海 曙 , 梅 柳 渡 江 春 。
shū qì cuī huánɡ niǎo , qínɡ ɡuānɡ zhuǎn lǜ pínɡ 。
淑 气 催 黄 鸟 , 晴 光 转 绿 萍 。
hū wén ɡē ɡǔ diào , ɡuī sī yù zhān jīn 。
忽 闻 歌 古 调 , 归 思 欲 沾 襟 。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唐].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萍。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
【翻译】
只有——
远离故乡的宦游,
才会惊心于外物的变化、季节的流走。
你看,天边的云霞正从黎明的海边涌出,
不觉间,春天已渡江南,处处是——
梅的清幽、绿的柳。
和暖的气息,催着莺儿鸣鸣啾啾,
明媚的春光,将池中的萍草妆扮得翠绿如油。
此时间,更听得你那古雅的曲调,
令我思乡之心呵,泪流欲打湿襟袖。
【逐句翻译】
独有宦游人,只有为仕途谋食奔走的人,
偏惊物候新。偏能敏锐感受春光的清新。
云霞出海曙,曙光里云霞从大海东涌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也携带春意飞渡江津。
淑气催黄鸟,温和的春气催得仓庚欢叫,
晴光转绿。 阳光使绿色的草更青纯。
忽闻歌古调,忽听到你格调高雅的古调,
归思欲沾巾。我思乡的悲泪湿透了衣巾。
1.晋陵:唐时为江南东道毗陵郡治所,即今江苏省常州市。陆丞:作者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在江阴县任职时同郡县的僚友,名不详。《早春游望》:本篇所和陆丞原作的诗题。
2.宦游人:离家飘游在外作官或求仕宦的人。偏惊:特别惊心。物候:指自然界由于季节变换而产生的不同景物和气候。
3.曙:曙光。
4.淑气:暖和的气候。催黄鸟:催促黄鸟早鸣。黄鸟,即黄莺,又名黄珊、仓庚儿。晴光:晴暖的阳光。
5.古调:指陆丞原作诗,其格调高雅接近古人。归思(音si):还乡的念头。
明·胡应麟:“初唐五言律,杜审言《早春游望》、《秋宴临津》、《登襄阳城》……皆气象冠裳,句格鸿丽。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五言则‘行止皆无地’、‘独有宦游人’……皆极高华雄整。少陵继起,百代楷模,有自来矣。”(《诗薮·内编卷四》)
明·唐汝询:“杜陆俱宦游,感春特甚,故以‘独有’发端。中二 联叙早春之景。‘古调’指丞相所作之诗。归、思、沾巾见己怀之难堪也。出、度、催、转,沈约所谓‘蜂腰’,然不足为诗病。若以虚字解曙、春,便不复成语。”(《唐诗解》卷三十一)
清·沈德潜:“‘独有宦游人’,警健。”“末二句指陆丞之诗,言陆怀归,并动己之归思也。”(《唐诗别裁集》卷九)
近·高步瀛:“纪晓岚曰: ‘起句警拔,入手即撇过一层,擒题乃 紧,知此自无通套之北。’吴北江曰:‘起句惊矫不平。’”“此等诗当玩其兴象超妙处。”(《唐宋诗举要》卷四)
晋陵, 即今江苏常州。晋陵县有一位姓陆的县丞写了一首 《早春游望》,杜审言依其题韵也作了一篇,故云《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这首和诗抒发了作者宦游江南的深切感慨和强烈的思归之情。景色优美,感受新奇,思绪凄清, 别有情致。
诗的起句就非同寻常。本是“早春游望”,这里不先写游望之所见,而先写人之所感。说只有奔波于仕途,离别了家乡的游子才会对异乡节物气候异常敏感,略有变化便会惊动于心。言外之意, 如果是乡人在本土,一切则都习以为常, 见而不怪了。这里, 上句一个“独” 字, 下句一个“偏”字,相互照应,在强调的语气中,不仅表现出了诗人作为一个宦游者特殊情感体验, 新鲜别致,极富个性特点; 而且,将全诗笼罩于强烈主观感情色彩的氛围之中, 从而确立了因情见景, 以景寓情的抒情体式, 并为最后一联的 “归思” 埋下了伏线。
颔颈二联描绘景物气候。它既是切 “游望” 之题, 又是对首联所“惊”之 “新” 生动具体的阐示。
颔联,从视觉角度而言,重于宏观之“望”。清晨, 春天的太阳从海面上升腾而起,带来了满天灿烂的云霞; 在晴光照耀之下, 大地上一切景物更加清晰明丽。诗人遥遥望见缤纷的梅花和翩翩的柳色已遍布江南并延展到长江之北,惊异地道一声“春天过江了!”我国地处北温带, 习惯上,南北方之分以长江为界,春天在时序上由南向北逐渐推移。梅柳之色达于北岸, 便说明春天也到了北方。值得注意的是诗人这里说“梅柳渡江春”特意用一个“渡”字, 将无知的植物赋予了人的品格和行为, 仿佛不是春天使梅花开、柳梢绿, 而是梅柳带来了春天, 她们便是那多情的春神, 穿红着绿,迈着轻盈的步子, 凌波渡江, 翩迁而去。诗人面北凝望, 想到春归而人未归,怎能不黯然神伤?此时他的思绪一定也随着梅柳一起渡江而去了。
颈联转写眼前之景。黄鹂因感受到春天的气候而婉转歌唱;池塘中的浮萍因春光照耀而显现出娇嫩的绿色。“淑气”与“晴光”本来都是抽象难以捉摸的,诗人这里通过“黄鸟”与“绿蘋”将它们表现得那样生动具体。尤其通过锤炼动词, 用了 “催”“转”二字, 准确而别致,将春光春气那活泼泼的无限生机曲尽其妙地表现了出来,使人形象地感受到春天脉膊强劲有力的跳动。
以上两联铺叙景色,表面句句从江南新鲜的风光落笔,而实际上却处处隐含着眷恋中原故土的深厚情意。因为诗人是在对故乡与异乡物候的比较中来体会节物新奇的, 是因 “故”而见 “新”。因而愈是 “惊新”, 便愈见其 “怀旧” 情切。
尾联, 点出 “和”的意思。“古调”即古雅的曲调, 此处指陆丞原唱,有誉美之意。诗人说陆丞的诗无意中触发了自己的思乡之痛,因而感伤落泪。这里作者用了 “忽闻” 一词, 暗与前面的 “偏惊”相应。诗人因怀乡而惊心于早春的物候,因物候而生发出宦游异乡的感概,这种情感潜蓄着,一经早春诗篇的触动, 便迸发而出, 忍不住潸潸泪下,把佩带的巾儿都沾湿了。一片和美暄闹、赏心悦目的春光, 经诗人这一点染, 便都化作了怀乡的苦酒、思归的恨泪。
此诗感情丰满,气韵贯通,其音调更被视为七言格律之典范。每个诗句, 除平声外, 其余仄声字都严格区分, 没有相同的音调,运用格律达到了相当精确细微的地步, 历来为人称赏。
〔1〕这首律诗约作于武则天永昌元年(公元689)前后,当时杜审言在毗陵郡江阴县任职,他的朋友陆某(名不详)在晋陵(今江苏常州)任县丞,二人是同郡邻县的僚友。陆丞写了《早春游望》一诗,杜审言作这首诗酬答,所以称“和”。杜审言(约公元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迁居巩县(今河南县治)。咸亨元年进士,先后任城尉、洛阳丞,武则天时代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神龙元年因交通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峰州。不久召回,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病卒。杜审言与崔融、李峤、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者之一。他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全唐诗》收其诗一卷,计四十余首。
〔2〕“独有”二句:宦游人,见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物候,自然界动植物随季节气候而产生的周期变化现象。二句说只有为做官在外乡漂泊的人,对大自然的周期性变化特别惊心。纪昀评曰:“起句警拔,入手即撇过一层,擒题乃紧,知此自无通套之病。”(《瀛奎律髓汇评》)起联承题,物候新,睛点早春。“偏惊”,则领起中二联实写景物之新。
〔3〕“云霞”二句:曙,曙光。这里指拂晓时云霞从海中涌起的灿烂景色。渡江春,晋陵位于江南,春早,渡过长江到晋陵,便见到梅红柳绿,一片盎然春意。二句写景之新。
〔4〕“淑气”二句:淑气,春日和煦的空气。蘋,多年生水草。二句续写景之新,和煦的春风引得黄莺鸣唱,明朗的阳光照耀蘋草,草的颜色由暗转绿。
[5]“忽闻”二句:古调,古代的曲调,这里指陆丞的诗。归思,怀乡思归的情思。沾巾,指流泪。结联“以歌古调”上应“和”字,又以“思归”上应“宦游”。
这首五律抒写诗人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瀛奎律髓》说:“律诗初变,大率中四句言景,尾句乃以情缴之,起句为题目。”本诗首联承题并总领全篇,而起句惊矫不群。中间二联写景,正合“游望”,又都应在“新”和“惊”,用字精练,如《诗境浅说》的评语:“实写当时景物,而中四句‘出’字、‘渡’字、‘催’字、‘转’字,用字之妙,可为诗眼。春光自江南而北,用‘渡’字尤精确。”“偏惊”、“忽闻”也用得精彩。“惊”、“新”是全篇关键字,而“忽闻”则上和题,下领结句,道出本诗的伤春本意。全诗构思缜密,起承转合严密合缝,而且格律谨严,对仗工整,表明在作成此诗时,即7世纪末五言律诗已经基本成熟。所以明人胡应麟说:“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古人学律诗亦常以杜审言诗为范本,《唐诗绪笺》说:“五言律诗贵乎沉实温丽,雅正清远。含蓄深厚,有言外之意;制作平易,无艰难之患,最不宜轻浮俗浊,则成小人对属矣,似易而实难。又须风格峻整,音律雅浑,字字精密,乃为得体。初唐惟杜审言创造工致,最为可法。”
这是一首唱和诗。原唱是晋陵(今江苏常州)陆丞作的 《早春游望》。在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仕途失 意,在江阴县任职。他在和晋陵县丞陆某同游唱和时,以原 唱同题,通过对江南春天景色的描绘,生动地抒发了怀念家 乡的真挚感情,曲折地表达了政治失意的苦闷心情。
首联以情起,正面抒写诗人长期宦游的孤独感受。因是 宦游人,久客在外,所以用“独有”表现对异乡节物气候的变 化特别敏感,而“偏惊”之情又是因处境困窘而生。正是在这 强调的语气中,烘托了诗人在宦游中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 的矛盾心情,暗示出诗人因时光流逝而功业无就的苦闷。 二、三联再承“独有”“偏惊”,以远近相间的笔势,从“物候 新”的角度,刻意描绘了江南绮丽壮美的自然风光。
“云霞”句描写江南早春的特有风光。由于江南近海,所 以太阳还未从海上升起,就先看见了绚丽灿烂的朝霞,使人 感到新春已降临人间。“梅柳”句描写江南早春的花木。梅树 开花,柳树披绿,更使人感到江南比江北春早。“淑气”句着 一 “催” 字,突出了江南暖和的气候撩逗得黄莺欢快地啼 唱。“晴光”句用一“转”字,刻画出江南晴朗的阳光使水中的 蘋草变得深绿可爱。云霞、沧海、红梅、绿柳、春江、黄鸟、白 日、绿蘋,这一切富有特色的景物,构成一幅江南早春气象 万千、景色秀美的艺术画面。“出”“渡”“催”“转”四个动词, 更把江南早春物候独有的美,作了动态而形象的刻画。这正 是诗人所“偏惊”的“物候新”,是诗人作为“宦游人”的独特 感受。诗人之所以惊江南物候之新,正是因为心中有怀念 中原故土之情,因而也就自然地过渡到末联对思乡之情的 抒写。
结尾二句笔势急转,以忽闻陆丞格调高古的歌声,思乡 之泪沾巾,点明了和诗之意。诗人用“忽闻”对上面“物候新” 的早春景色作急骤转折,表明江南新奇的春色已使诗人惊 心,友人的古调更触动诗人心中的思乡之痛。江南非久恋之 地,归思之情也就更浓了。
全诗以情起,抒发孤独之感,感受新奇而思绪凄清;以 景衬,铺写诗人感受到的江南早春的新奇景物,寓含着怀念 中原故土的深深情意,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以情结,写归 思悲慨之态。首尾照应,章法严谨。又以“独有”“偏惊”“忽 闻”,构成转折顿挫,构思完整又有变化,意境贯通而别有情 结。故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称赞此诗“高华雄整”,为初唐 五言律诗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