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
释义

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

“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诗句出处:《满江红》;是宋朝诗人洪适的作品。

春色匆匆,三分过、二分光景。吾老矣,坡轮西下,可堪弄影。曲水流觞时节好,茂林修竹池台永。望前村、绿柳荫茅檐,云封岭。蜂蝶闹,烟花整。百年梦,如俄顷。这回头陈迹,漫劳深省。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尽三觥、歌罢酒来时,风吹醒。

《满江红》宋朝诗人洪适的作品。

【注释】:

吹:

①合拢嘴唇用力出气。《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②吹奏。杜甫《遣兴》诗:“高楼夜吹笛。”③(气体)流动触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风飘飘而吹衣。”④吹嘘;夸口。《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够二三百卷……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酒犊:酒肉。递:交相。)⑤管乐。陶潜《述酒》诗:“王子爱清吹。”

竹:

①竹子。《诗经·卫风·淇奥(yù)》:“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视。淇:水名。奥:隈隅。)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②古代八音之一,箫笛之类的竹制乐器。③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盐铁论·利议》:“抱枯竹,守空言。”

弹:

(一)①弹弓。《战国策·楚策四》:“左挟弹,右摄丸。”②弹丸。李商隐《富平少侯》:“不收金弹抛林外。” (二)tán ①用弹弓发射。《左传·宣公二年》:“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②用手指轻击。《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③弹奏乐器。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④挥洒(泪水)。晏几道《虞美人》:“远弹双泪惜香红。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⑤抨击;检举。《后汉书·史弼传》:“州司不敢纠弹。”

丝:

①蚕丝。《诗经 · 卫风·氓》:“抱布贸丝。”(布:古币名。贸:交易。)②像丝一样的东西。汤显祖《牡丹亭·惊梦》:“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画船:华丽的船。)③丝织品。《汉书·公孙弘传》:“妾不衣丝。”④比喻事物极细微。《新唐书·辛云京传》:“云京治谨于法,下有犯,虽丝毫比,不肯贷。”(治:为政。谨:慎重。比:牵连。贷:宽恕。)⑤八音之一,指弦乐器。《吕氏春秋·侈乐》:“为丝竹歌舞之声则若噪。”⑥量词。《孙子算经》卷上:“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爱:

①亲爱;喜欢;喜爱。《战国策·赵策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②心爱之物。《聊斋志异·石清虚》:“叟乃曰:‘石果君家者耶,仆家者耶?’答曰:‘诚属君家,但求割爱耳。’”③男女间有情有爱。苏武《留别妻》:“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移。”④爱惜;怜惜;爱护。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⑤吝啬;贪恋。《老子》:“甚爱必大费。”⑥对别人女儿的尊称。裴同良《清和郡夫人张氏墓志》:“夫人张氏,府君贾秀曾孙,游击休利之爱。”(府君:古称太守或对一般人的尊称。游击:武官名。)⑦通“薆”。隐蔽。《礼记·礼运》:“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

焚:

焚烧。《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济:渡。)

琴:

一种古琴,拨弦乐器,用梧桐等木料做成。开始为五弦,周初增至七弦。《左传·襄公十四年》:“使师曹诲之琴。”

何:

(一)①疑问代词。1. 什么。《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nóng)矣?”(那长得很茂盛的是什么?)2. 为什么。《汉书·伍被传》:“公独以为无福,何?”3. 何处。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②副词。1.表示反问。相当于“怎么”、“哪里”。《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身,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邪:同“耶”。)2.表示感叹。相当于“多么”。曹操《观沧海》:“水何澹澹。” (二)hè 扛;担。《诗经·曹风·候人》:“何戈与祋(duì)。”(祋:兵器名。)泛指背负。《诗经·小雅· 无羊》:“何蓑(suō)何笠。”引申为承受。《诗经·商颂·长发》:“何天之休。”(休:福。)以上意义后来写作“荷”。

肯:

①附在骨头上的肉。《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技:“枝”字之误,指枝脉。经:经脉。綮:筋骨结合处。)②愿意。《国语·晋语四》:“楚众欲止,子玉不肯。”袁枚《祭妹文》:“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③赞同;同意。司马光《涑(sù)水纪闻》卷五:“群臣奏事,大抵首肯而已。”④允许;许可。《战国策· 赵策四》:“太后不肯,大臣强谏。”[肯綮]1.筋骨结合处。2.事情的关键或要害。宋濂《郑景彝传》:“有所质问,咸中肯綮。”


  • 上一篇:童子舞雩浑怅望,吾人提笔谁飘逸。
  • 下一篇:香篆起,歌裾簇。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