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1。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2。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3。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4。
【释】
1.漠漠:烟雾弥漫的样子。谢朓《游东田》:“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碧:青绿色。
2.暝色:暮色。人:游子自指。
3.玉阶:白石台阶,以其光洁细腻似玉,故径称之。空:徒然,白白地。伫立: 久久地站着。
4.亭:古时修设在路边供人歇息的亭舍,各亭间距离不等,一般说五里一短亭, 十里一长亭。更:连接不断。
【译】
原野上的林木伸展在无垠的深秋,
弥漫的烟雾,如织似钩,
寒山一带,勾起客游他乡人的
离忧。
暮色一步步地流入高楼,
有人在楼上,
正陷入深深的哀愁。
伫立在白玉石阶上空自等候
——许久许久,
归巢的鸟儿呵,却一只又一只
——飞过云头。
唉!哪里是我归乡的道路?
只见长亭接着短亭,
无止无休。
【评】
传为李白的这两首词,据载曾题在鼎州沧水驿楼上(宋僧文莹《湘山野录》),是否确为李白所作,争论莫一。但此词产生较早,郑振铎先生即认为“其为初期词中的杰作,则是无可致疑的”,而初期词坛除玄宗外,尚无其他高手填词,倒是李白曾醉酒填《清平乐》三章, 而此两首, 苍凉高峻,意境阔远,非大手笔难达此艺境。故虽无真据,人们还是宁肯相信是李白之作,亦唯有李白,才堪当“百代词曲之祖”之谓。
“平林漠漠”,为望远怀旧之作,此题旨,为李白笔下之主旋律之一。
起句写平林寒山景色:旷远处的林间笼罩着飘曳漫浮的烟霭,一带寒山点染着使人伤心的苍碧。这景色是通过登楼者远眺的目光递次展开的。由平地之林而至漠漠的空间,空间中纵横交织着漠漠霭霭的烟气。目光渐移高远,远山延绵如带,透出萧瑟凄凉的苍碧。此二句由低向高,由近及远,渐次展开,境界阔大空灵。
次两句如特写镜头,人物切入画面。“暝色”与“漠漠”之景呼应,“入”字具有动感,将时光的流驶拉成了慢镜头。凸现人物的主体感受。“高楼”点明位置,使景鲜明活现出来,“愁”字点醒主旨。两句折到楼与人,道出愁字。
上片由景及人,渐次展示;下片由人回景,回归复沓。
“空”字与下句归飞急的宿鸟对应,人鸟对比,形成反差,引出“何处是归程”的暗问。结句叹息深婉,以景结情。“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标明路途的长亭短亭交替绵延,无尽无涯,那只是游子梦魂萦系的归程吧!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