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
释义 |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离娄下》) 鉴 赏 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统治时代,不断上演着朝代更迭、江山易主的剧目,一代代的君与一朝朝的臣演绎着复杂的君臣关系。提到这一关系,首先让人想到的自然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的字句,似乎臣之于君,必须是绝对的忠心,无条件的付出。但孟子却认为,君与臣之间应当是一种相互的关系: 君对待臣下如同手足,那么臣下待君王便会推心置腹;君对待臣下如同狗马,那么臣下待君王便如同陌生人;君对待臣下如同尘土草芥,那么臣下待君王便如同敌人。 孟子认为君与臣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君对待臣下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臣下回报君王的态度。君臣关系不是天生的父子血亲关系,而是后天形成的,因此要依赖于双方的培养。君臣相处可比之于常人之间的相处,推之以腹才能得之以心。君在君臣关系中占据主动地位,因此君对臣的态度至关重要。齐宣王曾问孟子要怎样才能让臣下为曾经侍奉过的君王服丧,孟子回答说:“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离娄下》)就是说,臣子的讽谏、进言会得到听取,恩泽遍及百姓;臣子有事要离开的,君王要让人引导其出境,并先让人到他要去的地方做好安排;臣子去三年不回来,才收回住所和土地。孟子称之为三礼,做到这样,那么臣下就会为侍奉过的君王服丧。 君、臣、民,一国之中,臣较之民近于君,君较之民近于臣,可以说臣是联结君与民的纽带,君使臣服,然后才能服民,君爱臣,然后才能爱民。“天生烝民而树以君”(《抱朴子·外篇》),君以牧民,其本身的职责就是养育教化万民,而臣为君执行教化万民的政策,因此君要国泰民安,必然要借助臣下的力量。贤明有功业的君王自然有其自身的雄才伟略,但贤臣良相的辅佐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历史上有着丰功伟业的君主必然有贤臣立于其朝堂之上: 管仲助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范蠡、文种助勾践雪耻复国;萧何、韩信、张良助刘邦夺取天下;诸葛亮助刘备三分天下。贤明的君主需要贤臣辅佐,但贤臣却并不一定能遇上赏识、重用他的君王来施展经世之才,正如韩愈所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伯乐较之于千里马而言似乎更加珍贵难得,明君之于贤臣就好比是伯乐之于千里马,能让臣下发挥其最大才能的君王就好似伯乐那样少有。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