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合说
释义

合说

合说又称作合叙、综说。有人又称之为分承。这是一种合并叙写、综合成句的修辞手法。在形式上它是一套语法关系,在内容上却包含着两套或两套以上的语法关系,前面提出两个或更多的词语,后面以对应的词语相承搭配,表示不同的意思。
由于“合说”通常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结构所表达的内容综合到一个语言结构中去,所以运用合说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精简、结构单纯,对比强烈,富有变化。例如:
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 《汉书·魏豹传》)
例句的结构可以分解为:“齐遣项它,楚遣田巴”的形式。不懂得合说 “综合并举分承成句” 的特点,原文是很难读懂的。
合说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方式,多存在于文言的散文、杂说之中。有人认为随着汉语句法的不断完善,合说同互文一样,将逐渐淘汰。事实并非如此,合说与互文是汉民族语言中所特有的两种修辞格,汉民族语言永不消亡的客观存在,为这两个辞格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再则,合说,有异于别种修辞方法无法替代的修辞作用。只要运用得当,自会有它无限的生命力。实际上,合说这一修辞手法,不仅在现代汉语中得到继承,而且还得到发展。
从句法结构上划分,合说可分为三大类:一、顺承式合说;二、不等式合说; 三、交错式合说。
一、顺承式合说——按照语序顺序前后承接的合说。如:“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其中,“种”承接 “死”,“蠡”承接 “亡”。
二、不等式合说——前后承接的词语在数量上不一致而形成的合说。如: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皆良实,志虑忠纯。”其中“侍中”承接搭配的有“郭攸之、费祎”两项;“侍郎”承接搭配的只有“董允”一项。
三、交错式合说——前后词语的承接不按顺序,交错进行的合说。如:“大力发展粮棉生产,解决城乡人民的温饱问题。”其中“粮”承接“饱”;“棉”承接“温”。这种承接方式与语言的运用习惯有关,阅读时应该特别注意,以免曲解文意。
合说在现代文中已得到广泛运用。诗歌、散文、小说中可见,新闻、公文、科学论文、说理文中屡见不鲜。它的精简、严谨、大容量的表达作用,使得它得到新生和发展。
运用合说时要注意两点。一、正确理解合说的上下分承,综合成句的特点。不要把“合说”同“列举分承”混为一谈。合说是一种紧缩结构,必须前后文综合成句,才能理解文意。“列举分承”没有综合成句的特点,前后文可以独立成句,尽管它也承接了前文,但是,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看,它不是 “合说”,而是 “分叙”。
二、使用 “合说”要使分承的各项,在次序和内容上都互相对应,不能错乱,以免引起误解。复杂的多层次合说,容量大,承接关系复杂,一定要理清脉络,否则,很难收到条分缕析的描述和说明事物的目的。
1.椽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帅沛子弟,恐不听。”(《汉书·高帝纪》)
评析 此例是交错式合说。前后文的承接不按顺序,交错进行。按照顺承的规律“萧何”应该是“椽”,“曹参”应该是 “主吏”,而实际上“萧何”是 “主吏”,“曹参”是“椽”。这不是笔误,恐怕和语言运用习惯有关吧。有时为了读得顺口,作者有意倒换词语,对这种现象,阅读时应该特别注意,以免曲解文意。
2. 菜的香,母的爱,现在回忆起来不禁涎欲滴而泪欲垂!(梁实秋《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评析 例句中 “菜的香”承接“涎欲滴”,“母的爱”承接“泪欲垂”。它们并列溶合到一个句子中相辅相成,“菜的香”,令人想起“母的爱”,“母的爱”又具体体现在“菜的香”之中。合说的语言形式更能启发读者的联想,打动读者的心。
3.西过黄河后,水变得十分宝贵,有水就有绿洲,人们常希望戈壁变良田。为了表达这些美好的愿望,在戈壁许多地方,都起了带水或有绿色希望的名字(车站站名)。如白水泉、红石泉、金泉、盐泉、淀泉、天湖、小草湖、柳沟、柳园等等。(《兰新线站名拾趣》 · 《人民日报》1991年6月30日)
评析 这是一则不等式合说。其中“白水泉、红石泉、金泉、盐泉、淀泉、天湖”上承 “水”; “柳沟、柳园”上承“绿色”,而“小草湖”列于两者之间,二者兼备形成过渡。文字精简,结构单纯。历历数来,明晰有趣。
4.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 《荀子·天论》)
评析 例句的意思是:“繁启于春,蕃长于夏。畜积于秋,收藏于冬”。译成白话就是:“生物在春季蓬勃地萌生,在夏季蕃茂地长大,秋季收获积聚,冬季收藏贮存。”一个复杂的农业生产过程,因为运用了合说修辞手法,便极其简洁地表述出来了。
5.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汉书·韩王信传》)
评析 此例为顺承式合说: 意思是说,文种无一罪,身死;范蠡无一罪,身亡。文种和范蠡都是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兴国的有功之臣。勾践灭吴后,文种被赐剑自杀,范蠡辞官出走。寥寥数字,真实地反映了上层统治者之间自相残杀的血腥历史。
6. 金山岭,山势不高,也不陡峭,却郁郁葱葱,长满了树木。苍劲的松,古老的柏,挺拔的杉,张着华盖的黄槲树,还能见到珍贵而骄傲的楠木、银杏、香樟……山腰一带竹林沙沙地闹着,芭蕉肥大的叶子一丛丛地,指手划脚地立在山坡上。秋,还不深,树,还不黄,覆盖山岭的苍、翠、青、绿,一处浓,一处浅,一处疏,一处密,层层叠叠,目力很难将这么多种不同的绿色分辨。(韩霭丽《苦茶》)
评析 例中的 “苍、翠、青、绿”分别与“浓、浅、疏、密”相承,分别表现出作者对色彩细腻的观察力和对事物细腻的感受力。合说运用于单项分说的排比之中,使作品的语言错落有致,活泼多样,画出了一幅层次清晰、绿意浓郁的山色图。
7.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世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鲁迅 《安贫乐道法》)
评析 例句中“孩子是要别人教的”与“教员”相承,“毛病是要别人医的”与“医生”相承。这几乎众人皆知的大实话是为了引出下文所作的铺垫。做人处世的法子,要自己斟酌,不要信别人开的良方。这一精警深刻的见解,给人许多宝贵的启示。
8.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 《师说》)
评析 本句应这样理解: “句读之不知(童子不知句读),或师焉 (向老师请教); 惑之不解 (大人有疑惑),或不焉(不向老师请教)。”合说将其鲜明的对比呈现出来,批评了 “师道之不传”的不良社会风尚。
9.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韩非子《五蠹》)
评析 此例是顺承式合说。分承配搭的次数为两次。首先“桀”与“暴”相承,“纣”与“乱”相承;然后又各自分承搭配组合成以下句式: “桀暴,汤征伐”、“纣乱,武征伐”。译成白话是:“夏桀残暴,商汤征伐他”,“殷纣王昏乱,周武王征讨他”。这种连续式的分承合说是按照语序的顺序承接的,只要弄懂了合说的结构规律,语意是不难理解的。
10. 费总理的会客厅里面的陈设都能表示他是一个办慈善事业具有热心和经验的人。梁上悬着两块“急公好义”和“善与人同”的匾额,自然是第一和第二任大总统颁赐的,我们看当中盖着一方“荣典之玺”的印文便可以知道。(许地山 《在费总理的客厅里》)
评析 这里没必要弄清楚哪一块匾额是哪一位总统颁赐的,作者运用合说的形式,其目的是既要写出费总理的多次“殊荣”,又要使行文简洁而富于变化。
11. 大小碑座的上下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高贵”、“纯洁”和“坚忍”,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评析 “牡丹”是“高贵”的象征,“荷花”是“纯洁”的象征,“菊花”是“坚忍”的象征,以此体现人民对英雄们的敬仰。例句运用合说,将这些关系和意义用一套语法关系表现出来,语言简练,结构单纯。
12. 大力发展粮棉生产,解决城乡人民的温饱问题。(周恩来《伟大十年》)
评析 例中的“粮”解决“饱”的问题,“棉”解决 “温” (御寒) 的问题,前后呈交错承接关系。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人所皆知的,所以在配搭上不必调整语序,作机械的对应,于是合说时,顺从了口语的习惯,而不会产生误解。
13.这会儿是初冬季节,果实摘了,叶子落了,那一棵棵涂了白灰的树干,那一根根伸展在微风中的枝条,远远看去白花花、黑森森,很有一点气魄,也勾引起行路人的无限感慨。(浩然《浮云》)
评析 “白花花”指 “树干”; “黑森森”写“枝条”。强烈的对比,构成鲜明的反差,渲染出作者的独特感受。合说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大笔写意中,勾勒出蕴含雄浑、丰富的意象。
14. 其实所谓捧与骂者,不过是将称赞与攻击,换了两个不好看的字眼。指英雄为英雄,说娼妇是娼妇,表面上虽像捧与骂,实则说得刚刚合式,不能责备批评家的,批评家的错处,是在乱骂与乱捧,例如说英雄是娼妇,举娼妇为英雄。(鲁迅《骂杀与捧杀》)
评析 此例包含有三个层次的三组合说: “捧”—— “称赞”,“骂”—— “攻击”; “指英雄为英雄”—— “捧”,“说娼妇是娼妇” —— “骂”; “乱骂” ——“说英雄是娼妇”,“乱捧”——“举娼妇为英雄”。前两组是顺承,后一组是错综承接,从正反两面,详尽而具体地划清了 “捧” 与 “骂” 的界线,阐明了“捧”与 “骂”的内涵。
15. 嗜酒之人,病腹胀如斗,前后溲便俱有血。(《张氏医通·诸气门下》)
评析 例中的“前后溲便”是“前溲”、“后便”的合说形式。指的是“小便”和“大便”。在科技、医学类文体中,“合说”运用得十分广泛。
16.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评析 例中的“青树”与“蒙、摇、参差”相应,“翠蔓”与“络、缀、披拂”承接,只有这样分承合叙才符合 “青树”和“翠蔓”各自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因为采用了合说形式,将“青树”与“翠蔓”的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青翠葱茏,动静相辅的优美画图。
17.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 《汉书·魏豹传》)
评析 例句的结构可以分解为: “齐遣项它,楚遣田巴”的形式。不懂得合说“综合并举分承成句”的特点,原文是很难读懂的。
18.“万通,等一等,我跟你一块去!”施明喊了一声,也匆匆追过来,路过厂长身边的时候递给他一个纸条:“厂长,你要高升了,我对你没有什么意见,递给你一副对联吧。”
“噢?!”厂长一惊,不知这个惹不起的神又想出了什么新花样,他打开纸条:
曲率半径处处相等,磨擦系数点点为零,——又圆又滑。
尽管厂长胸怀博大,脸色也突然变了。

(蒋子龙《拜年》)


评析 例中 “曲率半径处处相等”承接“圆”;“磨擦系数点点为零”承接“滑”,看似写物,实则喻人。状物夸张,写人传神,讽刺辛辣的语言给作品添了不少的情味。
19.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贺敬之《回延安》)


评析 开头两句说的是 “腿走”、“眼看”,是一种合说形式,运用于诗歌,可以使语言凝练而集中,变得含蓄生动。
20. 这里 (中山陵——编者注) 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万山如屏,秦淮似带; 近处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濛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刘叙杰《巍巍中山陵》)
评析 此例描写,由远至近,由虚而实,由总体而局部,移步变形地描写出中山陵雄伟壮观,气象万千的景象。文中又多处运用排比、对偶、比喻,形成以四字句为主,长短句相杂,形式错落有致,节奏和谐铿锵的语言结构。其中合说的句子“日出”与 “晨烟”相承,“日没”与“夕雾”对应,将相似的两种情景,溶合为一,描绘出一幅令人心醉的意境,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21.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评析 是对“若有作奸犯科者,宜付有司论其刑; 若有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赏”这两个复句的艺术处理。“作奸犯科者”与“为忠善者”;“刑”与“赏”是两组对比,清晰地表达了诸葛亮执法如山,赏罚分明的政治思想。
22.据统计,全国中央级17种主要报刊和省级党报今年一月期发数比去年同期增长7.5%,其中《人民日报》、《求是》分别比去年增长7.48%和16.2%。( 《文学报》1990年1月25日)
评析 文中所说的7.48%的增长率,指的是《人民日报》的发行量;16. 2%指的是《求是》杂志的发行增长率。不了解“合说”修辞的特点,就难以正确地理解文意。
23.《济公传》里有一首山歌,希望你也和我一样的喜欢它: “茅屋青山绿山边,往来年久自相便。数株红白桃李树,一片青黄菜麦田。竹榻夜移听雨坐,纸窗晴启看云眠。人生无事清闲好,得到清闲岂便然。” (罗兰 《罗兰小语》)
评析 例中两组合说里的 “红”承接“桃”,“白”承接 “李”,是写 “桃花”、“李花”的; “青”承对 “表”,“黄”承对“菜”,是写“菜花”、“麦苗”的。前一组合说是顺承,后一组合说是交错承接,用典型景物写春景,概括而形象。看来作者所推崇的是一种清雅、闲适的情味,在“物化”的现代社会中,折射出作者对自然与美的向往和追求。
24. 他有一副打渔人的典型身架: 躯干和四肢精瘦,肋骨似鱼刺般分明可见,酱褐色的皮肤像风干了的老板鱼皮,紧绷在突兀的骨架上; 但是手掌和脚掌却大得出奇,远远看去像戴着拳击套和脚蹼。也许打渔人特别多用手脚,所以全身的精血都顺着四肢供给了它。(邓刚 《龙兵过》)
评析 例中的合说,由两个比喻构成的对比组成,其中 “拳击套” 上承 “手掌”;“脚蹼”上承“脚掌”。从而“大得出奇”的 “手掌和脚掌”与“精瘦”的躯体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一个惯于在风浪中摔打的“打渔人”的生动形象。用词贴切形象,合说的语气连贯流畅。
25. 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史记·秦始皇本纪》)
评析 例中“守(郡守)、尉(郡尉)”上承“郡”;“令(县令)、丞(县丞)”上承“县”。极其概括地叙述了山东各地农民起义的实况。
26. 在雷锋的历史上,虽没有上甘岭冲天的火光,也没有云周西村惊人的风雷,但我们完全可以说,他同黄继光、刘胡兰同样的伟大。(魏巍《路标》)
评析 “上甘岭冲天的火光”承接“黄继光”,“云周西村惊人的风雷”承接“刘胡兰”,这两则典型事迹通过合说分承列举,不仅鲜明地突出了伟大的英雄形象,而且有助于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达。
27. 黄土高原八月的田野是极其迷人的。远方的千山万岭,只有在这个时候才用惹眼的绿色装扮起来。大川道里,玉米已经一人多高,每一株都怀了一个到两个可爱的小绿棒; 绿棒的顶端,都吐出了粉红的缨丝。山坡上,蔓豆、小豆、黄豆、土豆都在开花,红、白、黄、蓝,点缀在无边无涯的绿色之间。庄稼大部分都锄过二遍,又因为不久前下了饱晌雨,因此在地里没有显出旱象,湿润润,水淋淋,绿蓁蓁,看了真叫人愉快和舒坦。(路遥 《人生》)
评析 例中的“红、白、黄、蓝”,分别是写 “蔓豆、小豆、黄豆、土豆” 的花色。将四句才能说完的内容溶合到一套语法关系里,互相映衬,再点染在绿色的背景上,绘出了黄土高原迷人、绚丽多彩的秋色。
28. 这个故事是古代人民对于天地的上覆下载和日月星辰的西行,江河百川的东流 (中国地形) 的解释。(褚斌杰《中国文学史纲要》)
评析 例中的 “天”与“上覆”相应;“地”和“下载”承接,与后面对“日月星辰”、“江河百川”的分说形成字面和结构上的错综。
29. 西藏的牦牛,内蒙的骆驼,
早像春风一般
巡视过高原和沙漠。

(郭小川 《春歌》)


评析 此例是对“西藏的牦牛巡视过高原”、“内蒙的骆驼巡视过沙漠”两个语言单句的艺术化处理。“合说”修辞方法的运用,使诗歌的语言变得凝练而含蓄。
30. 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小百姓信以为真,也就渐渐的成了谚语,流行开来。其实是“秀才虽出门,不知天下事”的。秀才只有秀才头脑和秀才眼睛,对于天下事,那里看得分明,想得清楚。(鲁迅《谚语》)
评析 例末是一则交错式合说,其中“秀才头脑”与“想得清楚”相承,“秀才眼睛”与 “看得分明”对应。貌似对谚语的批驳,实则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另蕴含着讽刺“无聊文人”的深意。
31. 杨小楼做 “单刀会”,梅兰芳做“黛玉葬花”,只有在戏台上的时候是关云长,是林黛玉,下台就成了普通人,所以并没有大弊。倘若他们扮演一回之后,就永远提着青龙偃月刀或锄头,以关老爷,林妹妹自命,怪声怪气,唱来唱去,那就实在只好算是发热昏了。(鲁迅 《宣传和做戏》)
评析 这是一种多层次的合说,总共承接了三次: 杨小楼做“单刀会”——在戏台上是关云长——永远提着青龙偃月刀——以关老爷自命; 梅兰芳做“黛玉葬花”——在戏台上是林黛玉——永远提着锄头——以林妹妹自命。与文言合说相比,在继承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文字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是形式灵活多样,二是增大了表情表意的容量。句中一些提示性的语词,如 “单刀会”,“黛玉葬花”是承接的脉络,使表意更加清晰。
32.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诸葛亮 《出师表》)
评析 此例是不等式合说。前后列举的数项并非是对等承接。根据史实,例句的意思应该这样理解:“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心志忠诚,思想纯朴。”例句中,与“侍中”承接搭配的有“郭攸之、费祎”两项,而和 “侍郎”承接搭配的只有“董允”一项,这种不等的承接方式,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失误,阅读文言时应特别注意。
33. 叶倩如穿一件高领鹅黄色的细毛线衣,胸部有起伏的淡蓝和浅紫色的波纹,衬出她丰满的胸脯,白皙的脖子,全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裤子是一条带有暗格的墨绿色的紧身筒裤,更显出她的颀长,把全身的线条优美地勾勒出来。看来,她今天是精心打扮过的。(苏叔阳《故土》)
评析 这是一则交错式合说。“丰满的胸脯”上承“胸部有起伏的淡蓝色和浅紫色的波纹”;“白皙的脖子”上承“高领鹅黄色的细毛线衣”,运用合说是因为描述主体的需要,先写衣着后写人,高雅的衣着和青春的形态相辅相成,把人的形貌和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美感。
34. 扑克牌是历法的缩影。五十四张牌中,有五十二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五十二个星期;两张是副牌,大王代表太阳,小王代表月亮;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用桃、心、梅、方来表示,其中红心、方块代表白昼,黑桃、梅花代表黑夜。(刘兆林《啊,索伦河谷的枪声》)
评析 “春、夏、秋、冬”与“桃、心、梅、方”分别相承,不仅介绍了扑克牌中四种花色的象征意义,而且节省了叙述的笔墨。与后面两个分说的句子一起,形成了错落有致的结构,避免了语言的单调、呆板。
35.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水经·江水注》)
评析 例句中的“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是合说。从形式看它是一套语法关系,而在内容上却有两套语法关系。即:停午(中午)不见曦(太阳);夜分(半夜) 不见月。其中 “曦”承接“停午”,“月”承接“夜分”。阅读时要把这一合说的句子当作两个分句理解。
36. 布拉格赛区的中国队和民主德国队,俄斯特拉发赛区的古巴队和秘鲁队,分别获得两个赛区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文汇报》 1986年9月11日)
评析 合说运用于复杂的叙述中,可以使语言概括简洁。例句的意思是说: 中国队和古巴队分别获得两个赛区的第一名; 民主德国队和秘鲁队分别获得两个赛区的第二名。例句的前部分列举,后部分分承,前后各项一一对应,节省了叙事的文字。
37. 时上方向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说《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汉书·叙传》)
评析 此例的意思是: 郑宽中朝入说《尚书》于金华殿中; 张禹夕入说《论语》于金华殿中。这是一个多层次的合说结构,不了解这个特点,就会曲解文意。
38. 儿子! 这个我和他的共同的,也是唯一的结晶,既不像他,也不像我,长着一副运动员的体魄,却有一个哲学家的脑袋,热烈矫健的动作,配着冷静得近乎冷酷的思想。(肖马《钢锉将军》)
评析 “运动员的体魄”与“热烈矫健的动作”相承,“哲学家的脑袋”与“冷静得近乎冷酷的思想”对应,例句不仅描写了儿子,也描写了父母的个性特征。作者以合说形式写人,含蓄的语言中隐含着某种思辨,令人回味。
39. 光武十子,胙土分王,沛献尊节,楚英流放,延既怨诅,荆亦觖望,济南阴谋,琅邪骄宕,中山临淮,无闻夭丧,东平好善,辞中委相,谦谦恭王,宴惟三让。(《后汉书·光武十王传赞》)
评析 “中山临淮,无闻夭丧”,是说:中山简王刘焉的一生默默无闻; 临淮怀公刘衡,早年夭折。在这两句之前,是每句评述刘秀的一个儿子,合叙以后,变成每两句评述一人。在整齐的句群中,改变了句子的整体结构,避免了单调呆板,使行文活泼。
40. 他感到那声音分外澄澈,分外明亮,澄澈如中秋的明月,高远、透明,抚慰着他的心田; 明亮如早晨的霞光,清爽、艳红,照耀着他的脸颊。(航鹰《明姑娘》)
评析 这是一种列举分承的语言形式。前面列举两项“分外澄澈,分外明亮”,后面分别承接说明“澄澈、明亮”的形态与神情。这是一种纵横交错的句式,不是合说。合说是一种紧缩结构,必须前后文综合成句,文意才能明晰畅达。“列举分承”没有综合成句的特点,前后文可以独立成句,虽然它也承接了前文,但是,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看,它不是 “合说”,而是 “分叙”,不能将“合说”与“列举分承”混为一谈。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5: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