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叶绍翁《田家三咏》 |
释义 | 叶绍翁《田家三咏》叶绍翁 绿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 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田因水坏秧重播,家为蚕忙户紧关; 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 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古代田园诗,有的写美好风光,有的写民生疾苦,有的写农事劳动,有的写风情习俗。《田家三咏》稍稍不同,侧重表现农村人。 第一首写农村野老。一围木槿编成的绿色篱笆,还盛开着红色的花朵,田埂与石块排成的平平的小桥相连,旁边是一间简陋的茅屋,左右两个池塘,长满了菱角。这是野老生活的环境。正是初夏时分,又是江南水乡,宁静幽雅,风景独好。这对“野老生涯差省事”的心态表述起了烘托作用。差,这里是“最”“颇”的意思。最省事,即退避忍让,与世无争,息事宁人,恬淡自适。无力买田,无田可种,随遇而安,种上两池菱角。诗人笔下的野老,渗透着归隐田园的封建士大夫的气质,出尘拔俗,飘逸自在。 第二首通过农事活动写男耕女织的农民与农妇。田里漏水而秧苗枯萎,需要重新播种。季节不让人,表现农民劳动的艰苦和焦急的心情。农妇在为蚕儿上山结茧而忙碌,家家闭户,禁忌生人进门。这是当时农村习俗。明代谢肇淛《西吴枝乘》云:“吴兴以四月为蚕月,家家闭户,官府勾摄征收及里角往来庆吊,皆罢不行,谓之蚕禁”(《说郛续》卷26)。三、四句场景变化,由紧张繁忙转为宽舒闲适。黄犊悠然归来,走向软草平莎。绿桑已经采尽,攀登的竹梯搁在一边。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黄犊结束耕地而归来,意味着农民日入而息。绿桑采尽正是蚕儿上山,农妇不再采摘桑叶而是室内照料蚕茧了。农桑劳动的劳逸转换,构成了农民生活的节奏。全诗对仗工稳,色彩鲜明,极有艺术魅力。 第三首写农妇。“抱儿更送田头饭”,既概括了农妇养育孩子、操持家务的两件大事,又生动地表现了她们淳朴的感情。为孩子、丈夫乃至全家,整天辛勤忙碌,甚至没有功夫稍稍打扮一下。爱美的天性,她们只有在灶下烧饭的时候,用灶灰描画一下自己的鬓角。这也说明农家生活贫困,红粉青黛之类的化妆品,她们是无力购置的。农妇的生活,总能相信春风吹拂之中,穿红着绿的富家女子,在垂柳之间荡着秋千呢?争信,怎能相信。这实在是诗人的设想,借此表达对农妇的深切同情。用疑问的句式,揭示贫富之间生活的悬殊,透露诗人内心的不平与愤慨。 在田园风光的描绘中,三首诗有机组合,写出了不同的农村人物,作为田园诗,堪称别开生面。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