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古老的斗鸡 |
释义 | 古老的斗鸡两只长尾高足的雄鸡,鼓翅交颈,你斗我啄,上下飞舞。经过一番激战,胜者趾高气扬,引颈高啼,败者鲜血淋淋,逃之夭夭。这是斗戏中一项最古老的斗鸡游戏。 《左传》上有“季郈之鸡斗”,这是春秋时代见于文字的最早记载,尔后《战国策·齐策一》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豉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可见,斗鸡已成为当时的民间风俗。相传,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把父亲接到长安定居。然而刘老人不高兴地说:“我原先最爱斗鸡、蹋绳子,现在这里什么也没有。刘邦得知后,于是派人修筑了一座新丰城,把父亲过去的乡里们一起迁来居住和玩乐。汉成帝也喜欢斗鸡,交趾国(今天的越南)就曾把“长距善斗”的长鸣鸡作为礼品进贡。到了唐代,朝野上下更是时尚斗鸡,这一风俗达到鼎盛。唐陈鸿《东城老父传》说:“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还在长安城郊征养了数千只“金豪铁距、高冠昂尾”的雄鸡,并从皇家军中选拔五百儿童,“使驯扰教饲”。以后又在华清宫里建造一座华丽的斗鸡殿,整天与杨贵妃作斗鸡游戏。一时,斗鸡之戏风靡长安。王侯、外戚、贵主,“倾帑破产市鸡”,以斗鸡为事的人不可计数,贫家小户,无钱养斗鸡,便刻木为鸡。相互斗玩。 斗鸡游戏在宋、元、明、清,各朝,连续而相传。南宋时,杭州的西湖御园蒋苑等处,都曾把斗鸡作为一种“旅游设施”,以娱游客。明清时,绍兴一带有“斗鸡社”、“斗鸡场”。清李声振的《斗鸡竹枝词》述说了北京民间斗鸡: “红冠空解斗千场,金距谁堪冠五坊? 怪道木鸡都不识,近人只爱“九斤黄”。 可见,当时的斗鸡之风也是十分流行。 古代斗鸡,不仅在鸡爪上包上铜皮,鸡翅中散有荠粉,而且两鸡相斗犹如两军对阵,斗场摇旗击鼓,以示助威,正如宋人梅尧臣诗句“斗鸡旗底逢逢鼓”所描绘的情景。为了一赌输赢,还出现了专门训化斗鸡的人员。汉时有位叫柷鸡公的人,给所养的一千多只鸡都取上名子,“暮居树下,昼放散之”。唐时三尺多高的小童贾昌走进鸡群时,像大人摆弄一群小孩似的,每只鸡的强弱勇怯,饮食起居以至生了什么鸡病,他都了如指掌。斗鸡开始时贾昌所驯化的鸡,各有对手,井然不乱,在他的鞭子指挥下,斗鸡的动作时而高,时而低。斗罢胜负分明,胜者走列在前队,败者排在后列,逐后跟着贾昌返回鸡坊。因此贾昌的驯鸡得到了当时唐皇帝的赏赐,“金帛之赐、日至其家”。民间曾流传一首民谣,讽刺这种“贾昌现象”:“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现在,以斗鸡为戏,观赏取乐,在民间仍有流传。每年农闲之时,山东曹州的牡丹花会上就有斗鸡表演。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