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古代的赛跑 |
释义 | 古代的赛跑在洪荒时代,北方有一个巨人,名夸父。他看到太阳每天驾着万丈光芒的金车,从东山隆隆驰出,转眼间跨越了千山万水,在一片云霞中消失在西方。为了使太阳有规律地运行,他立志要与太阳赛跑。等他跑到太阳入口处,感到焦渴难禁,于是喝干了黄河和渭河,仍然感到不足,终于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却化成了“邓林”,给后来的路人纳凉解渴。 这是我国最早关于赛跑的神话故事。不过,我国最早记载人类赛跑的文字,见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一个铜鼎上的铭文:一次周成王从淇田返回宫中,一路上由侍从奔跑引路,这个侍从能始终跑在正在疾驰的马车前面.直到王宫,因而得到周王的重赏。 我国古代体育往往与军事有密切的关系,赛跑也是一样。春秋战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家吴起,曾把长跑列为选拔步兵的一项重要标准,要求士兵全副武装,身背三天口粮,在半日之内奔跑一百里。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军士可豁免家中的赋税。当时有一个处于东南地区的弱小国,叫吴国,对士兵的长途奔跑的能力也非常重视,在训练中让士兵披甲带剑,一次赛跑300里(相当于现在35公里)。公元前506年,吴军用这些士兵组成先头部队,长驱直入,直指楚国都城郢,取得了五战五胜的战绩。 在元朝军队中,长跑已被列入一年一度的正式比赛项目。有一种叫“贵由赤”(蒙语,意为快行者的比赛方法,要求参赛者全副武装.在六个小时内,翻山、越林、涉河。共跑完近200里的路程。优胜者可以得到一个银饼的奖励。 据传,南北朝时有一位速度惊人的短跑家,名叫杨大眼,他用一根三米长的绳子拴在脑后,飞跑时这条长绳竟然能与地面平行。宋代有一种职业性的长跑家,为邮递驿卒。宋代的文书邮递分三等: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的速度最快,是用跑步接力的方式传递快件。这些驿卒手持红底金字的木牌,飞身疾驰,一天可达500里。这种方法后来被全国采用,驿卒腰系银铃,行人听见,纷纷让道,驿卒日行300里。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赛跑活动往往与宗教有关。藏族从达赖喇嘛第五世(1641—1680)起,每年藏历正月十五清晨,都要举行宗教仪式的赛跑。头一个到达布达拉宫的人向达赖行礼后,可接受绸缎作奖品。有一些地区在雨季后还要进行僧侣赛跑。不过,在少数民族也有不少有趣的赛跑活动。譬如,塔塔尔族有一种传统的赛跑方式,参赛者口中衔一小匙,匙中放一个鸡蛋,有时还在脚上绑一个沙袋。在整个赛跑中鸡蛋不能落地,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这项活动,现在依然流行,通常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幼均可参加。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