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古代叫“狗剩”的,居然都是贵族
释义

古代叫“狗剩”的,居然都是贵族

先秦时代人们的取名,其实与后世很不一样。具体来说,当时的人名不避贱称,类似后世的小名、俗名;而取字上才专以美名、嘉名,类似后世的大名。
  在上古时期,人们往往在婴儿出生时,就根据其出生的境况和样貌给取名,所谓“子生三月则父名之”(《仪礼》),这时取名用词较为俚俗、朴实,直到春秋时期依然如此,例如:
  周始祖后稷是弃儿,于是名弃。
  晋文侯出生时,其父晋穆侯伐条戎战败,于是取名为仇,以示不忘耻辱。三年后,穆侯率军打败了北戎,其次子也刚好出生,于是取名成师,以纪念胜利。
  晋成公出生时,其母梦见有神灵在婴儿屁股上留了黑印,于是得名黑臀。
  还有像晋顷公弃疾、莒著丘公去疾等,显然寄托了父母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意味。
  正是因为根据出生的情况取名,即使遇上糟糕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身体有着奇形怪状的特征也不避讳,前面所说晋文侯取名为仇,以及晋成公取名黑臀都是例证,除此之外还有:
  郑武姜生庄公时难产,所以取名为寤生;晋文公出生时耳朵很大,看起来很像多长了一双耳朵,于是得名重耳;孔子的额头隆起如山丘,所以得名丘。
  再往前推,周懿王出生时可能也是难产或者碰上霉头,于是得名(即艰字),另外楚王堵敖也名艰,原因也类似。
  至于王子弱、陈哀公弱、齐高弱、国景子弱、晏桓子弱、王子恶、卫襄公恶、鲁文公子恶、卫文公毁等,可能和今天农村一样,故意取贱名来避开疾病灾祸。甚至也一样用狗字,如郑堵狗、卫史文子狗等。
  《左传·桓公六年》讲当时取名的规则,“不以隐疾,不以畜牲”,其实是理想主张而非历史实情。从前面的例子看,以狗为名、以隐疾为名大有人在。因此,当时既有美名、嘉名,也不避丑、恶名,和后世大异其趣,也正说明当时的名字类似后世的小名、俗名。
  因为出生时取小名、俗名,所以在成年时就要行冠礼取字,也就是大名。因此,字寄托着美好,比较庄重典雅,正如取字时所说:“爰字孔嘉,曰伯某甫”。从此,一个人有了尊严和体面,正式进入到贵族的圈子,并肩负起职责来。
  不过有意思的是,无论名再恶,也不能更改,于是就在取字时特意纠正过来,比如很多名黑的都要字皙,郑公孙黑,字子皙;孔子两个高足,曾和狄黑均字皙,这就是所谓“名字相对”。
  然而也有不改的,铸子鼎云:“铸子叔黑”。
  正因为名与字有一俗一雅之别,所以称呼就分外重要。在当时,尊对卑要称名以贱之,卑对尊要称字以敬之;对平级同样称字表示客气,而在上级和平级面前要自称名以谦之。所谓“父前子名,君前臣名”,所以当时上朝的场景,很可能会是:
  “臣二拐启奏”、“臣墩子以为”、“臣狗蛋不然”。
  另外儿子对父亲固然要用尊称,但是在君主面前就要直呼父亲的名,这也说明君权高于父权,“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左传成公十六年》记晋楚鄢陵之战:“栾书将载晋侯,曰:“书退!国有大任,焉得专之?”栾是栾书之子,但在国君面前,照样斥责并称呼老子的名。
  这种俗名雅字的风气一直延续到秦汉,如秦冯去疾、汉霍去病,尽管做到丞相、大将军,但是仍然保持其俗名不改。又如汉高祖刘邦名季,显然是以排行取名。
  正是如此,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对于一些历史人物才特意称字,以表示敬意,如屈原(名平)、项羽(名籍)等。
  直到汉宣帝嫌自己的名病己不好听,改名为询(《汉书》里美化是方便百姓避讳,其实为了避他的询字,汉代改荀子为孙卿子),从此上行下效,名才渐渐趋向美名、嘉名,所以就另有小字、小名、俗名乃至后世的诨名来代替原先名的意义。
  (婉莹摘自搜狗输入法字媒体 图/孙小片)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30 7: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