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发:

①头发。《诗经·小雅·采绿》:“予发曲局。”(曲局:卷曲。)②古代长度单位。《新书·六术》:“十毫为发。”

挥:

①舞动;挥动。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伯牙:古代善弹琴者。钟期:钟子期,古代善听琴者。)《淮南子·说山》:“执弹而招鸟,挥棁而呼狗。”②挥去;甩去。杜甫《北征》:“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涕:泪。行在:皇帝离京外出的临时驻地。)③散发。张协《咏史》:“挥金乐当年,岁暮不留储。”④指挥;率领。萧绎《讨侯景檄》:“抽戈而挥,皎月为之退舍。”

王:

(一)①夏商周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改称皇帝。《尚书·盘庚上》:“王命众,悉至于庭。”(悉:都;全。)②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战,请以战喻。”③汉以后的最高封爵。《汉书·诸侯王表》:“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涉而藩国自析。”(主父:人名。册:同“策”。析:削弱。)④诸侯或外族来朝见天子。《尚书·大禹谟》:“四夷来王。”⑤首领;同类中最特出或最大者。杜甫《前出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⑥古代对祖父母辈的尊称。《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bǐ)为王母。” (二)wàng ①统治同家。《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欲王关中。”《商君书·更法》:“三代不同礼而王。”②成就王业。《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衣(yì)帛(bó)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子:

①帝王的儿子。《书·微子》:“父师若曰~~。”②贵族子弟。《说苑·善说》:“今日何日兮,得与~~同舟。”

子:

①孩子,兼指男女。《诗经·豳风· 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馌yè:送饭。南亩:指田地。)②儿子或女儿。《战国策·赵策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此指儿子。《韩非子·说林上》:“卫人嫁其子。”此指女儿。③人的通称,或指男;或指女。《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印否?”(涉:过河。印āng:我。)《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此。归:出嫁。)④尊称,多指男子。《诗经·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非。愆qiān:错,误。)⑤动物的卵或幼小的动物。《诗经·小雅·小宛》:“螟岭有子,蜾蠃负之。”(螟蛉mínglíng:一种吃禾心的害虫。蜾蠃guǒluǒ:细腰蜂。)《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⑥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李绅《悯农》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⑦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⑧地支的第一位,常与天干相配以纪日、纪年。《春秋 · 桓公十八年》:“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元和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元和:唐宪宗年号。日南至:指夏至。)又指十二时辰之一,即子时,自夜十一时至次日晨一时。⑨利息。《史记·货殖列传》:“子贷金钱千贯。”

表:

①外衣;衣的表面。《庄子·让王》:“曾子居卫,缊(yùn)袍无表。”(卫:国名。缊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②外;外面。跟“里”相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③外貌。《南史·王茂传》:“姿表瓌丽,须眉如画。”(瓌:同“瑰”。)④表示;表达。刘知几《史通·惑经》:“或援誓以表心。”(援:援引。)⑤标志;标准。《墨子·备城门》:“城上千步一表。”⑥表彰。韦应物《石鼓歌》:“刻石表功兮炜煌煌。”(炜煌煌:指功业辉煌。)⑦古代奏章的一种。⑧指给皇帝上奏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自表后主。”⑨指上表推荐某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⑩表格。《史记·十二诸侯年表》。(11)中医用药物把患者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叫表。(12)古代测日影以定时刻的标杆。《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穰苴(ráng jū)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漏:计时器。贾:人名。)(13)表亲。父亲的姊妹所生的子女,母亲的兄弟姊妹所生的子女,都称表亲。《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姐妹。”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愧:

羞惭。《诗经·小雅·何人斯》:“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史:

①史官。 掌管书籍和负责记载史事的官。《左传·宣公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②历史;史书。《庄子·天下》:“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③古代图书分类法中的第二部,又称乙部,专门收集各种体裁的史书。④虚浮;文辞繁多。《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⑤《史记》的简称。高适《遇卢明府有赠》:“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汉》:指《汉书》。流泉:形容文字如泉水涌出。)

臣:

①战俘。《礼记·少仪》:“臣则左之。”(左之:指用左手牵战俘。)②男性奴隶。《韩非子·五蠹》:“虽臣虏之苦,不苦于此矣。”(虽:即使。)③国君统属的民众。《诗经·小雅·北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率土:在境域之内。)④君主制时代的官员。《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⑤为臣;称臣。《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支:抵抗。)⑥指尽臣子之责。《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统西川大军二十万,常有不臣之心。”⑦古时臣民对君主的谦称。《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⑧作为一般人的谦称。《墨子·公输》:“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词:

①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②言词;词句。《盐铁论·刑德》:“惑于愚儒之文词。”③文体名。又名“诗余”、“长短句”。始于唐,盛于宋。张炎《词源·清空》:“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④供词。《淮南子·时则》:“审决狱,平词讼。”


诗文 发挥王子表,不愧史臣词。
释义

发挥王子表,不愧史臣词。

“发挥王子表,不愧史臣词。”诗句出处:《哭李常侍峄二首》;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

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短日行梅岭,寒山落桂林。长安若个畔,犹想映貂金。
青琐陪双入,铜梁阻一辞。风尘逢我地,江汉哭君时。
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诗。发挥王子表,不愧史臣词。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1: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