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可叹(节选)》 - 唐·杜甫 |
释义 | 《可叹(节选)》 - 唐·杜甫[唐]杜甫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杜甫的《可叹》,盖诗人因事感触,刹那间阅遍胸中积淀的古今情事。“古往今来”一句着眼于历史,“人生”一句则着眼于人生,两句包举无遗,可见白衣苍狗之喻,是杜甫对历史和现实反省之后悟出的人生哲理。 俗话说:“二八月,看巧云。”意谓农历的二月和八月,云彩的变化特别丰富多姿。而秋天看云,更让人叹为观止。聚散生灭,变幻无常,均在倏忽之间。一低头,一转眼,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形象。对于闲暇无事的人来说,观云就是一种消遣,而绝不会想到或悟出某种人生的哲理。可是在大诗人杜甫看来,他不仅能用手中的诗笔把云彩的变化描述下来,唤起人们熟悉的生活感受,而且能够把天上与人间、物理与人情绾合为一,说明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其取譬之妙,正如王夫之所谓天然凑泊,妙合无垠。宋人极力追求理趣,刻意寄托,却极少达到这种自然浑成的境界。《杜诗镜铨》注引《晋书·天文志》:“郑云如绛衣。”又曰:“祥云如狗,赤色长尾。”似乎要藉此证明杜诗无一字无来历。其实与其说是来源于古籍成说,毋宁说是来源于生活的感受。 这两句诗看似直赋所见,而所感即寓于其中。“斯须”二字,大堪玩味。“斯须”或作“须臾”,都是瞬间意。诗人之感叹,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浮云本如白衣,居然会变成苍狗;第二层是,白衣变苍狗,竟在“斯须”之间。惊愕之余,他忽然想到,人生中的许多事情,和眼前白云的变化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是一种顿悟的境界。而顿悟之功来于“渐修”。而且这种见识,是他“读书破万卷”所学不到的。只有当他在红尘十丈中奔波多年,亲眼看到官场社会种种人际关系,读过人生这一部大书之后,才能参悟这样一个道理。可以想见,当他第一次见到翻云覆雨、朝秦暮楚、当面输心背面笑的无行小人,与莫名其妙的是非毁誉时,他是何等地惊愕!但他也许会在“竟然如此”的慨叹之后,用“偶然如此”的想法加以排解,顽固地坚持他对社会和人生的一厢情愿的美好的幻想,而不忍以最坏的动机去推测他人。但是如此之类的事见得多了,片断的印象不断积淀下来,堆积在心灵仓库的灰黯的角落里。终于有一天,小感慨凝成了大判断,白云的变化又触动了他创作的契机,于是他以“可叹”为题,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写下了具有广阔深刻的生活内涵的哲理诗句。 浮云或人事的变幻无常,应该说在杜甫之前,早就有人感受到了,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把这天壤相悬而又极其相似的两种事物联系到一起。这个现成的比喻一直摆在那里,等着老杜。我们不能不佩服诗人敏锐的感受力。由于这一比喻贴切自然,妙合无痕,故自杜诗之后,白衣苍狗即成为人们熟知习用的成语。如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荣枯本是无常数,何必当风使尽帆?东海扬尘犹有日,白衣苍狗刹那间。”姚鼐《惜抱轩诗集》卷十《慧居寺》诗:“白云苍狗尘寰感,也到空林释子家。”此诗凭借其深刻的哲理内涵,获得了经久不磨的艺术生命力。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