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去瘿而死 |
释义 | 去瘿而死国之有小人,犹人之有瘿①。人之瘿,必生于颈而附于咽,是以不可去。有贱丈夫者,不胜其忿而决去之,夫是以去疾而得死。 ——《苏东坡全集·大臣论上》 【注释】 ①瘿:机体组织受病原刺激后,局部细胞增生所形成的囊状性赘生物。 【意译】 国家朝廷有奸佞就像人体生有赘囊。赘囊总是生在颈部靠咽喉处,所以无法除去。有个低贱的男人生了赘囊偏不服气,决意割除,结果是赘囊除掉了, 但人也死了。 【解说】 这则文字,从寓言的艺术特征看,情节似简单了些,并且与比喻联在一起,也缺乏独立性。但作者借以阐发的道理却发人深省。在此之前,班固在《汉书·贾谊传》中曾引用“投鼠忌器”的俚谚,把“贵臣”和皇上分别比作“鼠”和“器”,提醒人们轻易地批评抨击那些贵戚近臣,以免伤害了君主,伤害了朝廷、政权。本则寓言则更深刻地揭示,那些为君主所宠爱的奸佞小人,往往窃取朝廷大权,把持国家政权的关键部位,损害朝廷国家。犹如人体要害部位的癌块,要清除他们,总会危及整个社稷、朝廷。所以,作者的真正用意在于希望人君在治国之初就要防止用人不当,不让奸佞小人钻空子,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不让“瘿”产生和发展,这样政权可免颠覆, 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否则, 毒“瘿”形成, 国家朝廷就难免“玉石俱焚”的悲惨命运了。《老子》有言,“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是十分精辟的治国之论,作者用“去瘿而死”这则寓言,从反面对它作了生动形象的诠释。可怕的后果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危及自身最能促使人们的警惕。于此,可见作者设言之巧智, 进言之用心良苦。 【相关名言】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 况于责臣之近主乎? ——班固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