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印度伊斯兰教
释义

印度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后来传入印度,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之一。大约在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人的势力发展到了顶点。穆罕默德于公元712年征服了信德(第巴尔),然后向北推进,于713年征服巴鲁(即海德拉巴以南,现在的查拉克附近)。之后,他又挥师北上,信德的婆罗门国王达赫尔在拉瓦集结了一支强大军队,双方激战的结果,达赫尔战死,他那支军队虽经过一番英勇战斗,最后战败。在这过程中,伊斯兰教随之传入。公元1190年,阿富汗穆斯林廓尔王朝入侵德里,统治北印度。到1290年,突厥人的卡尔基王朝征服了南印度。到14世纪初,除少数地区外,穆斯林统治者几乎统治了整个印度。15世纪至18世纪时又为莫卧儿帝国所统治。伊斯兰教在印度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国教,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统治印度长达几个世纪,印度穆斯林既有逊尼派和什叶派,也有资产阶级改良派和封建主义复古派等等。当然其中以传统的逊尼派穆斯林人数最多,占穆斯林人口的80%左右。
由于印度教种姓歧视严重,引起一些人特别是引起低级种姓的人的不满,所以首陀罗和吠舍这些低级种姓的人改信伊斯兰教的也不少。这些人一旦皈依伊斯兰教,教友之间一般平等,对“生死轮回”不太重视,当然并非全部如此。
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后,使不少人改变了信仰,这对印度的宗教、社会、风俗和文化艺术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阿拉伯人由于和印度文明接触,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它的影响。例如印度的文学、音乐、绘画、医学和哲学等,使阿拉伯人受益匪浅。同时,伊斯兰教自身也有所变化,染上了印度的特色。例如种姓制度对其影响就是明显例证。不少教徒组成种姓集团,还遵守种姓的种种规定,甚至还举行印度教的祭祀,使伊斯兰教带上了“印度色彩”。
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后,穆斯林中出现了童婚现象,与此同时,残酷的嫁妆陋习随之蔓延开来。
印度穆斯林不仅与别国的穆斯林有所不同,就是在印度国内、各地也不完全一样。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语言和不同教派的穆斯林之间都有分歧和差异。例如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和喀拉拉邦的穆斯林,尽管在宗教上同属一教,但在文化和语言方面,他们之间的关系较之于他们各自与当地印度教和非穆斯林组织之间的关系就大为逊色了。
印度教种姓影响的结果,在穆斯林内部也同样有了种姓之分,尽管这为伊斯兰教教义所不容。例如北方邦的穆斯林中,阿什拉夫人属于高级种姓,而阿尔扎尔人就被视为低级种姓,受到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据调查,穆斯林的种姓集团在印度全部城市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中,约占20%,城市商业资产阶级及其附庸中占19%,城市知识分子、官吏等人中占11%,农村地主和富农中占5%,贫农和中农占5%,雇农中占7%。
当然,从总的来说,穆斯林的经济情况并不很好。有些材料表明,从克什米尔地区到坎尼亚库马里,绝大多数穆斯林属于贫困阶层。印度8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农村,穆斯林的农村人口占全国穆斯林总数的73%。在农村,现在的穆斯林大多数属于雇工和贫农,中农和富农较少。城市的穆斯林,多半从事编织业、卷烟业、屠宰业、制鞋业和脚镯生产等手工业,或是从事苦力、车夫等体力劳动。他们大多生活贫困,处于城市生活的最底层。
随着时代的变化,穆斯林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穆斯林妇女戴面纱的越来越少,女子上学受到教育的和参加工作的人在逐渐增多。按伊斯兰教教义规定,一个男子可以同时娶四个妻子,但是现在更多人喜欢只娶一妻。总之,印度穆斯林在变化中。
从中世纪开始,伊斯兰教变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之一。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后,所发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宗教生活的影响
在穆斯林进入印度之前,印度教强调种姓区别,注重崇拜成千上万的神。而伊斯兰教与此不同,它既没有种姓区别,也没有多神论思想。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后,自然使印度教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印度教的一些改革者强调宗教平等和神的统一性,谴责种姓歧视和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2. 对种姓制度的影响
印度教徒为了防止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对本教和有关种姓制度作了更严格的规定。这样一来,种姓组织更加严格起来,婆罗门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更是不遗余力,但其努力并未完全成功,因为当时受到强烈的反对。而有些种姓,尤其是迦耶斯特、柯帝利以及刹帝利种姓却受到穆斯林统治者的保护。因此,这些种姓的社会地位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其地位仅次于婆罗门。有些刹帝利种姓的人还在穆斯林统治机构中做事,当官,甚至与穆斯林通婚。有些拉其普特人与穆斯林王朝建立了联系。结果,其社会威望仅次于统治阶级。这些重大变化使婆罗门的地位和威望受到很大冲击,他们不得不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因此,种姓规定更加严格化。婆罗门对伊斯兰教的力量的壮大感到担忧,为了保持种姓制度和各种仪式的完整性,他们努力限制同穆斯林发生联系。不过,这些作法,除对婆罗门和吠舍种姓的人起作用外,对其他种姓作用不大。婆罗门的严格规定使低级种姓的人深受其害。结果,他们为了摆脱困境而改信伊斯兰教。因此,低级种姓人的数量有所减少,使印度教种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3. 对婚姻的影响
印度教徒为了保护自己的宗教,有关种姓的规定比以前更加严格和繁琐起来,在婚姻方面尤其如此。当时的穆斯林统治者们想霸占印度教姑娘为妻,甚至想同印度教寡妇结婚,这当然遭到印度教徒的强烈反对。于是,印度教徒为了保护自己,想出4种办法:
(1)实行童婚。降低女孩的结婚年龄,婚龄下降到8-9岁。不仅如此,“指腹为婚”也应运而生,甚至流行起来。(2)在高级和中级种姓中女性戴面纱的习俗流行起来,以便不让看到自己的面孔,避免同穆斯林发生联系,这样,就杜绝了与穆斯林结婚的可能性。这种习俗流行的结果,除富人家庭外,印度教女子的教育受到了影响。(3)对寡妇再婚作了严格规定。为使规定更加有效,在规定中还附加了一些宗教和道德色彩。结果,限制寡妇再婚的规定对高级种姓的人起到一些作用,但对低级种姓的人效果不大,他们不理那些规定。(4)大力宣传寡妇为夫殉葬,并把这种做法视为最大的贞节和最高的美德,这种做法一度蔓延开来。
4. 对建筑艺术的影响
当伊斯兰教的影响从公元8世纪初传入印度这块国土时,那里已存在着婆罗门教、佛教和耆那教的艺术风格。随着伊斯兰教在印度的不断传播,印度艺术和伊斯兰教艺术的相互影响不断加深。在一些庞大建筑工程中,地方色彩的建筑形式和方法经过创造性的改良,同伊斯兰教的建筑格调结合起来。穹隆室、圆屋顶、拱门、几何图案和题铭,都为印度建筑所广泛采用。于是,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形式,例如带有高塔的清真寺、圆形屋顶的陵墓等。这些新颖建筑与印度原有的雕塑华丽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它的优点在于外形有精确的几何图形,内部开阔明亮,完美的对称形式和各种颜色巧妙配合。
我们知道,一般所称的伊斯兰教艺术,并不是指单一的艺术风格。伊斯兰教的信奉者,如阿拉伯人、波斯人或突厥人等,吸收了西亚和中亚,北非和西南欧各地的艺术。这些艺术根据宗教的需要和个人的喜好,同古印度艺术的不同地区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些新的“印度式”的建筑风格,这些风格在各邦,如绍纳福儿、孟加拉、比贾普尔、古吉拉特等地又迥然不同。在德里,由于穆斯林人数较多,所以,伊斯兰艺术的影响也大,而在绍纳福儿和德干却以当地的风格占优势;在孟加拉,征服者接受了用砖砌造建筑物的方法,而且在建筑物上饰以凿状和线条状的装饰,这些显然是受到印度教艺术的影响。在印度西北部也有类似的情况。他们的建筑物既有圆顶、高塔、拱形门等特点,也有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优美的古吉拉特风格的地方,才建成了一些印度中世纪历史上最出色的建筑物。
这种外国和本地建筑风格的结合,绝非偶然,其主要原因是:(1)穆斯林进行建筑时雇佣了印度工匠和雕刻匠,这些人在工作中自然受到本国传统艺术的影响。(2)在穆斯林入侵的初期,清真寺是用印度教和耆那教寺庙的材料建成的,有时仅仅是将这些寺庙做某些修改,以适应征服者的需要。(3)虽然印度和伊斯兰风格在某些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但两者之间也有相似之处,使它们容易融为一体。许多印度教寺庙和穆斯林清真寺都有共同特点,即有由房间或者柱廊围成的露天庭院,所以按这种平面设计建造的寺庙自然便于改造成清真寺,征服者也确实是这样做的。(4)无论伊斯兰教艺术,还是印度教艺术,本来都是装潢艺术,装饰对两者都同样重要,这是两种风格之间共同的基本特点,两者本身的存在都依赖于这点。
5. 对绘画艺术的影响
绘画艺术方面也受土耳其、伊朗的影响,这是同古代印度艺术风格相结合的产物。穆斯林国王自己就喜欢艺术,巴卑尔本人不仅有很好的文学天才,而且还是个画家。像他帖木儿人的祖先一样,他对绘画艺术给予了大力赞助。在他的《回忆录》波斯文译本的阿尔瓦尔手稿中的图画也许代表了他那个时代发展起来的风格。胡马雍(莫卧儿王朝一位著名皇帝)也爱好艺术,喜欢画画儿,他在流亡波斯期间还对中国和波斯的音乐、诗歌和绘画进行了大量研究。他注意向波斯艺术家学习。公元1550年他从伊朗请过两位画师,一个是米尔·赛依德·阿里·德巴里吉,另一个是夸瓦加·阿巴杜斯莫德·希拉吉。胡马雍及其儿子阿克巴曾向他们学习绘画艺术。后来这两位艺术家与印度的一些艺术家一道工作,形成一派,成了莫卧儿画派的核心。阿克巴大帝也喜欢绘画艺术,并且不顾伊斯兰教关于禁止描绘生物外形的禁令,而赋予绘画艺术以一种宗教色彩,他认为,“似乎画家有认识真主的十分特殊手段”。阿克巴曾把绘画作为一种建筑装饰而广泛使用。莫卧儿时期的绘画一般都是壁画。在阿克巴大帝时期(1556-1605年)开办了一百多个与皇宫有关的大绘画馆。在阿克巴的宫廷中有17位著名的画家,其中有米尔·阿里、阿巴杜斯莫德、佛鲁柯外格、杰姆歇德等著名的伊朗画家。印度教画家有德斯温德、巴萨温、桑沃勒达斯、达拉金德尔、穆耿德、何里温希和杰耿纳特等等。这些艺术家擅长人物画、动物画和图书连环画。阿克巴曾下令让这些画家为《金改杰·纳玛》《杰佛尔纳玛》《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等重要作品绘制插图。在阿克巴的奖励下,出色的印度绘画艺术复兴了,并接受了新的方向。“一个新学派开始繁荣起来,这是一个属于肖像画和插画的学派,他们喜爱生气勃勃,人物众多的有戏剧意味的场景。这种气氛与其说使人想到伟大的罗棱斯时代的佛罗伦萨,不如说使人想到帝国时代的罗马。阿克巴的奖励如果没有为印度本地各艺术流派的复兴提供榜样和机会,那这种奖励的结果不会有这样的价值。”“在阿克巴大帝时期,可以看到印度教艺术和中国——伊朗艺术成分的结合,后来这种外来成分逐渐减少,发展成为以印度的成分为主了。”
6. 对音乐的影响
从传统上看,伊斯兰教不注重音乐,但到后来,当穆斯林同波斯的苏菲派发生联系和一些穆斯林音乐爱好者与印度教徒建立联系以后,使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印度教徒在宗教节日庆祝时,往往举行音乐会,音乐吸引了一些人,所以在德里苏丹王朝时出现了一些音乐家,其中以诗人阿米尔·库斯洛最为著名。据说他创造了一些“拉格”,诸如斯尔巴尔达、吉勒夫、康根利等拉格。除此之外,他还将波斯的马卡姆与印度的兴都尔拉格加以结合,形成了新的拉格,即耶曼拉格,流传至今。所谓“拉格”用中国专门研究印度音乐的陈自明先生的话说:“拉格是一种旋律的框架,它有很多种,每种拉格都有自己特有的音阶、音程以及特定的旋律片段,并且表达某一种特定的情绪。拉格好像是一种表达特定情感的固定旋律结构,或者可以说与我国戏曲音乐中的曲牌相似,但也有不同。”在拉格的发展方面库斯洛做出了杰出贡献。另外,在乐器方面,他发明了七弦琴和手鼓等,还创造了名为贾尔达勒、苏勒发格和阿腊等节拍。阿拉乌丁统治者本人就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他征服南印度之后,把一些音乐家亲自带来。由于穆斯林统治者的努力,使古代印度的音乐和伊朗的音乐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形式。诗人劳金的《拉格·德冷吉尼》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