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北齐书 |
释义 | 北齐书原名《齐书》,宋时,为了与萧子显的《南齐书》区分,称之为《北齐书》。纪传体断代史。五十卷。唐李百药编著。贞观十年(636年)成书。 李百药字重规。生于齐天统元年(565年),卒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其父李德林,字公辅,以才学著称,在齐、周、隋三朝,均担任显要的官职。李百药在隋朝任太子舍人、礼部员外郎、东宫学士等官。由于见罪于隋炀帝杨广,终隋之世,被贬为桂州司马,继而解职归乡。隋末唐初之际,一度在农民起义军李子通、杜伏威所部任职。归唐后,唐太守很器重他的才学,得到重用,历任中书舍人、散骑常侍、太子右庶子等。贞观三年李百药奉命修撰北齐书,至贞观十年成书。李百药之父李德林在北齐时即参与史馆修国史,编纪传体《齐书》,到隋开皇年间,又奉诏续撰《齐史》,但全书未成。李百药在其父所撰旧稿基础,又参考北齐崔子发、隋王劭等所编的齐史,历时八年完成此书。除《北齐书》外,他还修定了《五礼》、《律令》。 现在通行的《北齐书》五十卷并不完全是李百药的原著。李百药原本早在唐代中叶以后就逐渐残缺,也不断有人补缺。按清人钱大昕《二十四史考异》说,到北宋初只剩本纪一卷,即《文宣本纪》,列传十七卷。后人根据李延寿的《北史》、高峻的《高氏小史》补足五十卷,故现本与原书有所出入。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书自北宋以后,渐就散佚,故晁公武《读书志》,已称残阙不完,今所行本,盖后人取《北史》以补亡,非旧帙矣。” 《北齐书》分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共五十卷,无表无志。书中主要介绍了公元534年前后北魏分裂、东魏政权建立,中经550年齐代东魏,到577年齐亡为止的王朝兴衰史,共四、五十年。其中以记叙北齐历史为主。 《北齐书》帝纪八卷分别是:《神武帝纪》上下两卷、《文襄帝纪》一卷、《文宣帝纪》一卷、《废帝纪》一卷、《孝昭帝纪》一卷、《武成帝纪》一卷、《后主、幼主纪》一卷。北齐有六个皇帝,其中三个是高欢子。在《文宣帝纪》中,客观评述高洋前后为政之不同及功过是非。“初践大位,留心政术,以法驭下,公道为先”,“至于军国几策,独决怀抱,规模宏远,有人君大略。”又说高洋:“以功业自矜,遂留连沉湎,肆行淫暴”,有许多残忍、荒淫之举,且“多所营缮,百役繁兴,举国骚扰,公私劳弊”等。《北齐书》的帝纪对高氏政权的政治得失进行评价很有见地。在帝纪最后一篇的篇末,有:郑文贞公魏征总而论之曰”的长篇总论。 《北齐书》列传有四十二卷:《皇后列传》一卷,《诸王列传》五卷,《诸臣列传》二十九卷,《儒林列传》一卷,《文苑列传》一卷,《循吏列传》一卷,《酷吏列传》一卷,《外戚列传》一卷,《方伎列传》一卷,《恩幸列传》一卷。列传分别介绍了北齐时期的王公大臣、后妃,清官酷吏,学者儒士等。列传的最后七卷是类传。在《文苑列传》中列入了颜之推。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学者,他所著的《颜氏家训》二十篇,立论平实,是北朝留下来的少有的几部重要著作之一。东魏和北魏的著名文士,邢邵载于本书,书中叙魏收事尤详,可供参考。本书无志,有志的那部分内容,收在《隋书》诸志中。 北齐是已经鲜卑化了的汉族贵族高欢、高洋建立起来的政权,缺乏文化和教育,不重视史学。这些都不利于史家纂写史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北齐立国本浅,文宣以后,纲纪废弛,兵事俶扰,既不及后魏之整饬疆围,复不及后周之修明法制,其倚任为国者,亦鲜始终贞亮之士,均无奇功伟节,资史笔之发挥。”李百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北齐书》五十卷实为难得。而且,写北齐历史的其他史书现在皆已佚失,只有《北齐书》流传下来,为后人研究北齐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北齐书》在写作上有个明显的特点:首尾完整。北齐朝是文宣帝高洋建立的,而《北齐书》首篇帝纪是《神武帝高欢纪》,接着是高澄。这种撰史方法首创自陈寿《三国志》,如《魏志》从曹操叙起,《蜀志》从刘焉、刘璋叙起,《吴志》从孙坚、孙策叙起。李百药采取这种方法,可以使北齐建国过程得到充分反映。 李百药编撰《北齐书》之时,北齐朝的历史人物在《魏书》、《北周书》及《隋书》中已有记载,李百药又重新为他们立传,使《北齐书》列传范围更广。 阅读本书可参考清李宝淦《北齐书平议》(《五史平议》)、罗振玉《北齐书斠议》(《五史斠议》)。 据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记载,《北齐书》的最早刻本是在北宋政和中,这个最早的刻本早已失传。现有:三朝本、明万历年间南京国子监刻本(简称南本),明万历间北京国子监刻本(简称北本),明末毛氏汲古阁本(简称汲本),清乾隆四年(1739年)武英殿本(简称殿本),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金陵书局本(简称局本),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二十四史(简称百衲本)。一九七二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以三朝本、南本、殿本为主要本子,三种本子互校,择善而从,是现今最好的版本。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