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与“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释义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与“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题解】 这首诗境幽意远,情深感人,是一首感情真挚的送别诗。 【注释】 ①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会稽(现在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的敬称。②苍苍:深青色。③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④杳杳(yao yao):深远的样子。⑤荷(he)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翻译】 青苍的山林掩映着竹林寺, 悠远的钟声传来已是黄昏。 诗僧头戴斗笠披一身夕阳, 独自向青山深居之处而奔。 【鉴赏导示】 刘长卿,字文房,唐代诗人。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集》。这是一首送别题材的作品。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素朴秀美,为中唐山水诗中的名篇。 【鉴赏】 这首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的心情和竹林寺幽静的景色。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灵澈归山。后两句,写灵澈辞别归去的情景。“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明显的特点。暝色苍苍的竹林寺,晚钟陈陈,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意境优美,宛如一幅图画。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更令人回味。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着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也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情,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在于景色的优美也来自于抒情的精湛。 【鉴赏要点】 [1]名句: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2]即景抒情。[3]诗中有画。[4]语言精练。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