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凯末尔革命成功土耳其共和国建立 |
释义 | 凯末尔革命成功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革命是土耳其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革命者凯末尔领导的一次十分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使一个半殖民地的古老封建神权国家成为一个现代共和国,给民族解放运动树立了光辉榜样并产生深远影响。 以土耳其为中心,覆盖欧、亚、非3大洲广大毗邻地区的奥斯曼帝国历史上曾盛极一时,但是自17世纪起,它日趋衰落。到19世纪,这个摇摇欲坠的老大帝国成了英法俄等欧洲强国垂涎欲滴的猎物,对帝国属地,尤其是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构成了整个19世纪欧洲外交的主题之一,这个“东方问题”也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1908至1909年,青年土耳其党人发动了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君主制度,夺得政权。但奥斯曼帝国并未因此而起死回生,它进一步受到欧洲列强的控制,沦为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土耳其参加了德奥帝国主义集团,同协约国作战。土耳其战败,当政10年的青年土耳其党内阁下台,具有500年历史的庞大帝国终于土崩瓦解,土耳其民族灾难也随之达到顶点。协约国军队先后进占了土耳其几乎全部国土,1919年底,占领军达10万多人,其中英法军队均在千万以上。1920年8月,英、法、意、日、希腊等国同土耳其苏丹政府在巴黎附近的色佛尔签订和约,共433条,基本精神就是肢解和灭亡土耳其,不仅把土耳其原有属地削减了四分之三,而且对本土进行瓜分,仅剩下的安那托利亚高原地区(即小亚细亚半岛),也丧失了政治和经济主权。条约把土耳其推向了亡国的边缘。 大战结束后,按停战协议,土耳其必须交出军队,在叙利亚前线的土耳其最孚众望的著名将领凯末尔拒绝向英军交出阵地,但首都命令他不许抵抗。凯末尔愤然辞职,以示抗议。他回到协约国军队占领之下的首都,向苏丹表示只要组成由凯末尔自己担任军事大臣的强硬政府,就能拯救土耳其。苏丹置之不理。于是他决定离开买办阶级和封建势力集中的伊斯坦布尔,前往爱国力量集中和民族运动高涨的安那托利亚。 在世界大战中,由于帝国主义控制的放松和军需民用的需求,大批中小企业就在安那托利亚兴建并发展起来,这里的资产阶级逐渐成长为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战败的耻辱和条约的签订,使他们可能失去既得利益。所以,维护权益成为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国家独立的主要内容,安那托利亚也就成为土耳其民族运动的发祥地。 1919年5月,协约国唆使希腊出兵伊兹密尔(半岛西边),引起了民族运动不断高涨,这时凯末尔前往萨姆松(半岛北边)就任第9军团检阅使。革命的安那托利亚使他看到了救国的力量源泉,坚定了他的斗争决心和信心,他表示要与全民族一起为独立而斗争,不达目的决不离开安那托利亚。6月22日,凯末尔向全国各省长发出通报,指出土耳其领土完整和民族独立处于危急之中,而伊斯坦布尔政府已无力履行其承担的应有职责,只有民族的意志和毅力能够拯救民族的独立。他呼吁各地的护权协会统一起来,要求各省派代表秘密前往锡瓦斯参加国民大会,准备成立新政府。7月8日凯末尔发表告人民书:“为使自己在开展民族自决的斗争中能够自由地与人民并肩作战,我的行政和军事上的职位,已形成障碍,”为此,“正式宣布脱离军界并辞去军职。今后,为了民族的神圣目标,不怕任何牺牲地工作。” 凯末尔首先着手把分散的民族主义组织统一起来,加强领导。1919年7月23日至8月6日,在埃尔祖鲁姆召开的东部各省护权协会代表大会上,在反对把东部各省割让给亚美尼亚人的同时,凯末尔努力使会议通过的章程和决议超越东部地区而具有全国意义。大会宣布:土耳其在国界以内是统一不可分的整体,全国一致反对外国任何形式的干涉和占领,必要时组织临时政府,并召集国会监督政府。会议章程和告全国人民书奠定了统一各地协会的思想和组枳基础,在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上,迈开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9月4日至12日,在锡瓦斯召开的代表大会上,成立了全国性的“护权协会”,选出了以凯末尔为主席的代表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并宣布协会“代表祖国的整体”,“在必要时应当建立自己的新政府”。此时凯末尔向土耳人民提出了“不独立,毋宁死”的响亮口号。 1920年1月,在奥斯曼国会上通过了凯末尔派提出的《国民公约》,这是凯末尔主义的一大胜利,也表明两次护权协会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原则,已成为全国各界人士争取民族解放的旗帜,成了土耳其的独立宣言。 1920年3月16日夜,英军占领伊斯坦布尔解散了国会。伊斯兰教主宣布凯末尔及其拥护者为叛国犯,军事法庭缺席判决凯末尔死刑。4月23日,凯末尔在安卡拉召开土耳其人国民议会,组成了新政府。 1921年初,在土耳其人民抗战的热潮中,凯末尔统一了游击队,建立了正规的国民军。1月10日,刚组织起来的国民军在伊诺努村,以1万5千人的劣势,打败了6万希腊侵略军。这是民族独立战争中土耳其军队的第一次胜利。它是由凯末尔的助手伊斯美尔指挥的。3月底到4月初,国民军又进行了第二次伊诺努战役,再次击败兵力上占优势的希腊军队。 1921年夏天,希腊侵略军在英国教官的帮助和英国坦克、大炮的支援下,由国王君士坦丁亲自统率,向土耳其国民军发动了总攻势。8月,侵略军逼近安卡拉。从8月23日开始,凯末尔亲自率军在萨卡利河一带战场与敌奋战。经过23天血战,土军在离安卡拉只50公里的地方,成功地阻止了希军在长达100公里战线上的进攻,保卫了新政权。作为国民军总司令的凯末尔,身先士卒,带伤指挥,终于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将侵略军打退到萨卡利亚河以西。凯末尔被大国民议会授予“加齐”(胜利者)称号,并晋升为土耳其国家元帅。 这次决定性的胜利使协约国集团发生了分化。法国在10月20日同土耳其新政府在安卡拉签订和约,承认国民议会政府,声明自己在色佛尔条约上的签字无效,并从土耳其撤军。意大利也停止了对小亚西亚的干涉,同土耳其新政府建立了友好关系。英国对法国和意大利的行动提出抗议,但又不敢对土耳其采取积极行动,只能消极等待着希腊军队的失败。凯末尔利用了这些有利形势,在极其秘密的措施下完成了总反攻的军事准备。反攻前夕,前线看不出任何反攻迹象。为了麻痹敌人,凯末尔在安卡拉的报纸上宣布说,1922年8月25日,他要举行茶会,招待议员和外国使节。实际上,他已经秘密地到达前沿阵地指挥所,当日夜发布了反攻命令。第二天傍晚,土耳其军队突破了希腊侵略军的阵地。8月30日,在多鲁—佩纳尔进行决战,希腊侵略军总司令特里库皮斯被俘,史称“总司令战役”。9月18日,土耳其国民军肃清了安那托利亚的希腊侵略军。民族革命战争胜利结束。 9月20日,战败的希腊宣布结束战争。11月22日,英、法、意、希等协约国代表同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政府代表在瑞士洛桑召开会议,经过长时间的争论,达成了协议,签订的《洛桑条约》共有143条,基本上承认了土耳其本土的统一和领土不可侵犯,废止外国在土耳其的治外法权制度和财政监督权等。虽然会议和条约并未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它迫使协约国放弃了《色佛尔条约》,承认土耳其的民族独立,这就给战后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的凡尔赛体系以沉重打击。 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通过了废除封建君主制(苏丹制)的法案。土耳其最后一名苏丹——瓦希德丁坐着英国军舰逃亡国外。奥斯曼王朝另一个亲王阿布杜尔·美志德被大国民议会选为“全体伊斯兰教的哈里发”。 1923年10月,土耳其国民军进军伊斯坦布尔,实现了全国统一。10月23日,大国民议会宣告,土耳其共和国成立,通过了宪法,定都安卡拉,凯末尔当选为第一任总统。1924年3月3日,神职哈里发被废除。1924年4月20日,大国民议会通过了土耳其共和国宪法,从根本上巩固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成果。1928年4月10日,宪法中删去“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条文,土耳其成为完全世俗的共和国。 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使土耳其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凯末尔继续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的改革,为巩固民族独立和建设新的国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两党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自力更生发展工农业、重视科学教育及妇女解放等方面,凯末尔都曾采取了许多具体的措施。1934年,大国民议会为表彰凯末尔缔造和建设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授予他“阿塔图尔克”(土耳其国父)的称号。 凯末尔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革命者。这一革命带有它固有的局限性和弱点,不可能彻底解决土耳其内政外交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但凯末尔革命毕竟是一次了不起的革命,它使一个长期受神权统治和根深蒂固的宗教影响的国家成为一个傲然屹立在西南亚的世俗国家。 1938年11月10日,健康状况长期不佳的凯末尔在伊斯坦布尔逝世,终年仅57岁。他毕生致力于土耳其的民族解放事业,领导全国军民,赢得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和土耳其的新生,推翻了封建神权制度数百年的统治,创建了独立的土耳其共和国,在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又致力于建设富强的新土耳其。 凯末尔、凯末尔革命及其成就皆为许多国家和人民树立了光辉榜样并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土耳其国民军打败希腊侵略军的消息传到中国,“西亚病夫”土耳其奋起和振兴的事实,对正在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中国人民,也是振奋人心的喜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第3期上刊载了蔡和森等人的文章,称凯末尔为“伟大而有胆识的将军”,表示要学习土耳人民的斗争精神,在神州大地上成为东亚巨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压迫”。《东方杂志》1923年第19卷第4号、第20卷第22号连续发表化鲁的文章,称赞“安卡拉政府的气势很是壮大”,称“以血战赢得土耳其新生”的凯末尔为“土耳其的华盛顿”。化鲁在文章中写道:“土耳其改建共和,足以表示世界历史上一大专制帝国的崩溃,这委实是德模克拉西的最后的大胜利。”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