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关兴之死
释义

关兴之死


生死人常理,蜉蝣一样空
但存忠孝节,何必寿乔松


【释词】
①蜉蝣:虫名,其成虫的生存期极短。《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②乔松:即王子乔和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长寿。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客遇王子乔,口传不死方。”陈子昂《春日登金华观》:“还邀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赏析】
诸葛亮正待六次北伐,“忽报关兴病亡。孔明放声大哭,昏倒于地,半晌方苏。众将再三劝解,孔明叹曰:‘可怜忠义之人,天不与以寿! 我今番出师,又少一员大将也!’”
“生死人常理,蜉蝣一样空。”生死有常,人皆知之。但像关兴如此年轻有为的将才,英年早逝,令人叹惋。这首小诗没有评价关兴的将才和功绩,却一味地强调“但存忠孝节,何必寿乔松”。把关兴之死作为宣扬和教化忠孝的封建伦理道德的载体,体现了此诗立意。
但小说家的艺术构思却另有寓意。诸葛亮北伐,以“王业不偏安”为宗旨,以“北定中原”、“复兴汉室,还于旧都”为目标。小说家将此铺写为六出祁山的情节,并竭力塑造诸葛亮的高大完美形象。尽管诸葛亮心存汉室,但也没有回天之力,他竭尽心力和智谋,北伐也没有取得辉煌的业绩。对此,小说家没有把视野投向诸葛亮指挥战争的策略、战术等方面,而归为“天命”的制约。“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无论是小说情节的安排,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表现出这样一种奈何天命的情绪。古代出征前折损大将是不祥的征兆,而在六次北伐中就有三次这样的描写:
二次北伐前,“设宴大会诸将,计议出师。忽一阵大风,从东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众皆大惊。孔明就占一课,曰:‘此风主损一大将!’诸将未信。”忽报赵云病亡。诸葛亮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
三次北伐中,忽报张苞身亡。“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只得退兵,班师而回。
六次北伐,“聚集诸将,商议出师。忽报关兴病亡。孔明放声大哭,昏倒于地,半晌方苏。”他叹曰:“我今番出师,又少一员大将也。”
这些描写,一个重要用意便是俗话所说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命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这三员大将之死,即以不祥的征兆隐含着诸葛亮“不得天时”。何况“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这三员大将在感情上都与诸葛亮十分亲密,赵云之德智才情、胆识谋略、勇武神威,最为诸葛亮赏识和倚重。张苞和关兴二位子侄辈皆虎将,年轻勇武的两员小将常护卫在诸葛亮的身边,也就看出诸葛亮的喜爱之情,得意之态。爱将之死,对诸葛亮来说,如剜心割肉般的痛楚,不能不影响他奋力抗争。出征先丧大将,暗示逆天而行终无寸功,仿佛是天意。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15:02